本报讯 (记者 郑中砥 林琳) 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由此拉开今年特殊时期、不寻常的两会的序幕。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两会会期缩短、采访形式变化,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采用视频方式进行,代表委员接受采访也主要以“云采访”形式进行。来自文艺界的百余位政协委员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尹力提交“关于电影行业应对新冠疫情办法”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光北关注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建议举办中国功夫电影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提案建议建立电影业纾困扶持基金,为电影行业发展纾困解难、保存力量。全国政协委员、影视演员张凯丽结合当前5G技术发展,提出“5G时代应建立‘手机艺术’门类,引领文艺健康发展”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冯远征带来了两份提案,分别涉及恢复演出市场和对新文艺群体进行职称评定。同时,侯光明、丁伟、郭运德、阎晶明、尹力、熊召正、张光北、冯远征、张凯丽、王丽萍、张斌、吉平、刘家成、李国兴、刘广、董希源等16位委员的联合提案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份关于“推进中国电影传承、创新中国艺术文化传统”的提案针对当前艺术文化发展存在的三大困境,明确提出了四方面的改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影视演员张凯丽:
5G时代应建立“手机艺术”门类,引领文艺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影视演员张凯丽表示,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推动下,“手机艺术”也能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为人民群众增添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方式,为社会主义文艺增添新的活力。
为此她提出以下提案:一、政府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社会主义文艺优势,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手机艺术良性有序发展。文化、广电部门可在现有的国家级评奖中,与时俱进地设立手机艺术相关门类的奖项;鼓励文创产业园区吸纳、孵化从事手机艺术的相关机构、企业。工信部门可制定相关准入标准,引导、鼓励科研机构研发相关技术,促进手机行业健康发展,从而为手机艺术的构建营造更好的环境。
二、科研机构跟进,深化相应技术研发。以5G技术为契机与支撑,研发出成本更加低廉、稳定性更加可靠、推广性更广泛的技术,运用在手机中,与相关文艺创作者一起探讨,找出技术难点,攻克障碍,从技术上助推手机艺术发展。
三、教育机构支持,构建相关学科研究。从教育角度来看,手机艺术应逐步构建起相应的学科。作为一门交叉艺术学科,它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由于其自身更具大众性、参与互动性、移动伴随性,也随之有其构建学科的意义与价值;高校教师可与相关领域的文艺工作者联合起来,在逐渐摸索“手机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手机艺术学”,让该艺术门类的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充分利用高校的平台及资源等各项优势,举办相关论坛或研讨会,或创新更多学术形式,为构建“手机艺术学”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冯远征:
加快恢复演出市场,对新文艺群体进行职称评定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冯远征带来了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如何恢复演出市场的提案,疫情对于行业的打击非常大,希望国家能够出面救场,出台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针对演出市场面临的种种困境,他表示,首先各级文旅部门在出台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基础上,可制定特殊时期的鼓励、扶持和补贴政策,特别是加强对不同文化领域复工复产的针对性指导,使演出、影视、文博等行业相互借鉴;指导各级文化艺术基金设立临时性资助项目,专门用于帮助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困境的演出项目,为恢复演出秩序和市场活力助力提速。
其次,各级文联和戏剧家协会、演出行业协会等加强谋划和联动,从行业角度出发,出台指导行业复工的意见,调研院团、演出场所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指导、搭建平台;发挥牵头作用,设计策划多院团联合开展的线上线下演出活动,摆脱各个剧团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合力,集中宣传,为演出秩序恢复后培养更多观众群体。
第三,文艺院团在有序组织恢复演出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探索更多盈利模式,实现多元发展,如开展跨领域合作、举办社教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在特殊时期,将工作重心调整至吸引观众、培养观众方面,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吸引更多观众在疫情结束后走进剧场。
第四,有关部门加强疫情期间演出市场监管,避免用抬高票价、过度宣传等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做法来弥补一时的损失。
第二份是关于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评定,近年来,体制外的新文艺群体逐渐受到各方重视,但在权益保障方面推进还是相对缓慢,职称评定等方面都还没有落实。他建议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将新文艺群体的职称评审,纳入到现有职称评审体系中来,尽快打破壁垒,畅通人才渠道,让他们得到该有的认可。
侯光明等16位委员联合提案:
推进中国电影传承、创新中国艺术文化传统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侯光明、丁伟、郭运德、阎晶明、尹力、熊召正、张光北、冯远征、张凯丽、王丽萍、张斌、吉平、刘家成、李国兴、刘广、董希源联合提交了《关于推进中国电影传承与创新中国艺术文化传统的提案》。
该提案指出当前要实现中国艺术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价值传承与创新发展,还存在三大瓶颈:一是在理论研究方面,电影研究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的电影理论话语体系。二是在创作实践方面,当前处于建设电影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电影票房虽逐年提升,但仍缺乏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电影精品,在国际传播、塑造中国形象方面尚有较大努力空间。三是在人才支撑方面,当前的电影教育在专业化、技术化、工业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电影教育对中国艺术文化传统在电影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引导还明显不足,缺乏兼具艺术文化传统涵养与电影创作能力的高端创作人才。
针对这三大问题,提案提出了四点相关建议:一是建议电影主管部门鼓励和支持创作具有中国艺术文化传统的电影作品。国家电影局在年度电影重点项目扶持中着重引导我国电影创意人才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进行电影化的有机创新,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作品。并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激励机制,加大对中国电影学派作品创作的宣传与扶持力度。二是建议教育部门将中国艺术文化传统的课程讲授植入高等电影教育体系。三是建议在电影专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中,增强中国艺术文化传统方面的引导。四是建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相关学术机构大力推进中国艺术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价值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