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不久前主持召开电影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分析当前电影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形势,对下一步推动我国电影在疫后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安排部署。
作为电影产业的资深研究者和观察者,电影市场专家刘嘉认为,中国电影产业复产复工的前提是影院重新开业,而影院重新开业的前提是要有优秀影片。“只有制片和发行先行,影院紧跟其后,整个电影市场才能真正联动起来。”
制片给力、发行助攻、影院配合
刘嘉告诉记者,电影是服务业,也有其特殊性,电影业的重启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联动。
“单靠产业中的某个环节上的公司就想重启整个行业是不可能的。”刘嘉说,目前她看到了各地出台了不少扶持电影院的政策,这其中有些是给影院一定补贴,有些是适当减免影院的租金、给予贷款优惠等。这些政策给了影院重启的动力。
“但是,影院的主业是放映电影。内容先行是电影产业的特点。因此,要全面复产复工,制片、发行公司要先动起来。”在刘嘉看来,各个制片方,尤其是拥有头部产品的制片单位,此时不能“你看我,我看你”,那样只会让整个行业都处在一个相互观望的状态之中,永远都迈不出复产复工的第一步。
“越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全体电影院越应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而国内的头部电影企业更应该发挥先锋的作用,让自己更加有担当。”
刘嘉说,只有国产大片先预定档期,宣发公司把影片营销发行工作做起来了,电影院才能够全力配合复工工作。
“主管部门应当针对制片和发行公司出台一系列政策,甚至是精准到每一个国产大片的档期制定,使得国产影片在复工初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发行放映。”在刘嘉看来,即使没有政策补贴,一些头部影片也应该适时考虑第一时间投放市场,这不仅是责任担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许多影片的一个机遇。“复工初期上映影片固然有一定风险,但正是由于这个阶段市场竞争相对偏弱,影片往往能够赢得更多的排映空间,不失为一个机会。”
刘嘉还提醒国内的电影同行不要幻想让进口大片“打头阵”。“这是中国的市场,影院中是中国的观众,在复产复工的关键时刻,国产电影要有担当、要先行。”刘嘉认为,只要国产大片陆续定档,很多进口大片也会陆续定档,这样中国电影市场就会逐步回归正轨。
影院不可替代,但也要交出更好的答卷
刘嘉告诉记者,此前有部分影片在线上渠道播放后,社会上存在着未来电影院可能将被取代的声音。“这正是让影院、院线最缺乏信心的根本原因。”在刘嘉看来,影院其实是无可替代。
“电影院是电影产业生态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特别是大体量的影片,如果没有影院的放映平台,就起不到‘火车头’的作用。”刘嘉说,未来不排除其他渠道的附加值会超过影院的票房,但是如果没有了影院的放映,就会缺乏头部产品的出现,整个行业也会缺乏生命力。影院的放映,是给制片企业增加进一步投资制作产品信心的关键。她还举了好莱坞的例子,“很多好莱坞大片,即使已经举办了首映式,已经把宣发费用花出去了,在影院暂停营业的情况下,也没有选择在其他渠道公映。原因就是缺少了院线放映,很多头部影片是无法回收成本的。”
与此同时,刘嘉也表示,规范“窗口期”并不是排斥影片在其他渠道公映。“窗口期一定要有,但如何才能更加合理,这是业内人士需要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影片有更多合理渠道去回收成本,这个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形成共赢的状态,而其中的平衡点正是电影人要共同探讨的。”
此外,刘嘉也在提醒影院的经营者,未来如何让影院的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以及当大片公映时,如何让自己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是影院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有头部影片定档和开始宣传后,影院也要更积极地配合制片和发行单位,给上游企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