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前不久国家电影局召开的电影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会议给了电影从业者以信心,也凸显了电影行业对于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地位。
对于正在为复产复工做准备的电影行业,尹鸿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提出了如院线影院需要有结构性调整、制片方面不仅要保持多样化创作,还要进一步提升有影响力作品的数量等诸多建议。
有影响力的电影入市才能重新激发市场活力
回顾前不久国家电影局召开的电影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尹鸿表示,此次会议不仅给了业内从业者很多信心,更重要的是出台了一些政策,为中国电影产业今后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这段时间相关主管部门也在持续调研,研究相关鼓励、补贴政策,未来应该还会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
同时,尹鸿坦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电影产业的影响很大。“目前,国内的影院还没有开业,因此整个电影产业就无法循环。”在他看来,当下的关键是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电影院尽快营业。
尹鸿表示,电影市场的复工复产,需要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片来撬动。“一个消费习惯的重新形成,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推动力。只有有影响力的电影进入市场,才能够让市场重新有活力。”尹鸿透露,当下一些国产大片和进口大片也在为复工后第一时间入市做准备。
不是经营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影院停摆四个月有余,在这期间,不少影院在资金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对于未来影院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尹鸿表示“这不是经营问题,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在尹鸿看来,现在的影院之所以抗打击的能力不强,是因为大部分的影院和院线都非常弱小,禁不起大风大浪,根本上并非影院改善经营可以彻底解决的。
尹鸿告诉记者,经历了这次疫情,未来在影院端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改变。“现在已经有一些投资者等着‘抄底’了,未来影院端可能集中度更高、规模更大,而大公司相对资产腾挪的空间也会更大,因此抗风险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先抓本土市场保持创作多样性
在展望下半年时,尹鸿建议中国电影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本土市场恢复活力。他表示,近些年国产电影和大时代的背景与需求的连接更加紧密,很多头部产品和新主流电影越来越靠近。“对于国内创作者而言,如何在做好新主流电影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拓国产电影创作的多样化是中国电影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一。”尹鸿告诉记者,只有保证电影的多样化,才能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让电影市场进一步扩大。“要做到这点仍需要时间,因为创作多样化需要和管理政策、舆论环境、产业环境等各方面配套。”
在做好本土市场的同时,尹鸿同时提到了未来中国电影走出去所要面对的困难。他表示,由于当下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中国电影走出去从文化的角度看会有更大的难度。但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的增量的减少,未来中国电影人将更有动力走出去。“中国电影未来的增量在国际市场。市场的动力也会帮助解决一些文化上的障碍和困难。这是一个两者博弈的过程。”
中国电影市场需要更充足的有效供给
在尹鸿看来,想要进一步增加观影人次,中国电影人就必须提供更多优质的影片内容。尹鸿给记者算了笔账,如今,国产片票房前十的影片能够占到国产片票房的六成。这说明国产优秀影片的数量还不够多。“现在一年在市场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国产电影不超过20部。国产电影的产量很高,但优质产品的产量仍不足。”
“过去,我们过高估计了观影需求的增长。”尹鸿表示,就城市人口的观影频次而言,中国的数据和日韩等国的数据已经很接近了,“目前中国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而进到影院看电影的人在国内占比仍不算高。因此如果没有更多优质的影片让有消费能力的观众更经常进电影院,中国电影市场人次的增长就会遇到瓶颈。”
此外,尹鸿表示制定更加合理的“窗口期”规则,也是让中国电影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办法之一。在他看来,“窗口期”不能也没办法搞“一刀切”。每年还有相当一部分国产电影在影院的空间很小或是进不了影院。“其实‘窗口期’更多针对的是那些有影响力的影片,而这些影片也有动力自觉进入院线放映,因为互联网平台无法支撑这样量级的电影。”尹鸿告诉记者,一部电影如果能够在影院被认可,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让更多的人去关注电影,反过来也会影响观众更多的进电影院。因此电影院放映和其他渠道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