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上海电影博物馆喜报频传:“光影双城特展”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推荐精品奖”,这是上海电影博物馆(以下简称:电博)于2014年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优胜奖”后,开馆七年间第五次获得上海市级荣誉;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以2019年的全网大数据为基础,设计了集知名度、传播度、参与度、融合度、服务度和转化度等六大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体系,对上海市142家博物馆进行了大数据分析、计算、加权求和,电博名列第三,紧随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是榜单中排名最高的社会投资型博物馆。这座由上海电影集团投资建设的行业博物馆,用短短七年的时间,成为名副其实的“魔都第三”。
十多年前的一次聚会上,谢晋、秦怡等老艺术家就提出“上海真的需要一座博物馆,让上海电影人记录历史!”。2008年上影集团总部改建,上海电影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三年的筹建,这座汇聚了中国电影人艺术成就的博物馆,汇集了中、德、韩等多国设计师智慧的博物馆,于2013年6月16日正式开馆,几代电影人的梦想成为现实!
七年来,电博累计接待观众11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2500余场,相继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上海华文教育基地”等等。
守护遗产,让活起来的藏品闪闪发光
2015年,英国威廉王子到访电博并捐赠了由英国BFI收藏的1900年的影片《上海影像》,从此电博多了一层电影文化遗产守卫者的角色,开启了电影遗产的国际性保护、收藏和研究。开馆之初,电博拥有馆藏品1.2万余件,常设展出3746件(套)。七年后,馆藏数达到了2.6万余件,而这只是上影大量艺术档案中的一小部分。七年间,电博一方面坚持举办电影人和经典影片的“主题物展”,提升电博学术研究能力。在这过程中,电博和“影二代”们培养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纷纷将其父辈、祖辈留下的物品或捐赠、或存放电博,让这些珍贵的资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电博提出“移动博物馆”概念,用开放的态度将电影文化融入到上海乃至全国的都市景观和生活方式中去,让尘封在库房的藏品“活起来”。2018年1月,“移动博物馆”首个高定展览“海上·影——都市电影漫步”落地上海地标“上海中心”,这是“移动博物馆”海拔最高的展览。此后,“移动博物馆”相继输出至上海爱乐乐团、徐家汇地铁文化长廊、上海美罗城艺·SPACE、山东省东营市、新疆哈密市博物馆等各地。两年前,上影集团旗下银星皇冠假日酒店要改造成电影文化主题酒店,电博建议在酒店建立电博精品馆,《一江春水向东流》工作照、《城南旧事》气氛图等电影艺术档案布满酒店,人和商业空间,电影和城市形成了互动。藏品就这样被激活了,用它们讲好电影故事,讲好城市精神,这些库房里的藏品正在闪闪发光!
电影博物,创造看世界的可能
七年的锤炼,“电影博物,看世界的可能”这句话已经成为电博的核心理念,“日常电影节”、“移动博物馆”、“博物馆学院”、“文旅体验”、“电影生活”、“上海电影周”六大板块业务逐步成型。
“日常电影节”以影迷需求为出发点,在大师影展、主题影展、国片影展基础上,形成的电博展映品牌,至今累计放映800余场。相继举办费里尼、安东尼奥尼、莱昂内、文德斯、北野武、侯麦等电影巨匠的影展,带领上海影迷拥抱世界电影;先后找到《孔夫子》、《盘丝洞》、《神女》、《假凤虚凰》、《挣扎》等遗落在海外的华语影史上的璀璨明珠,让这些珍宝回到中国、回到上海;崔健、李睿珺、万玛才旦等带着自己的艺术电影到电博,电博为这些新锐提供一片小而精的土地供其生长,同时培养一批固定的艺术电影观众,打造常态化的艺术电影放映。
“博物馆学院”是电博针对不同受众,聚集海内外影人及专家学者,推出的公众教育品牌,已形成“电影大师班”、“电影文学季”、“艺术工作坊”等众多单元,群体全覆盖、内容全覆盖、线上线下全覆盖。奥斯卡获奖导演奥利弗·斯通、中国香港导演杜琪峰、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诗人余光中、作家严歌苓等名家应邀到电博举办论坛讲座;《帕丁顿熊》制片人和导演、《头脑特工队》电影主创等行业领军人物,转身成为“电影大师班”的“讲师”;全国中国小学生电影周、全国中小学生电影海报绘画大赛等,让电博成为少儿电影教育的热土。七年来,电博共举办场讲座200余场,艺术工作坊课程1000余场。
“上海电影周”是电博的海外推广平台,向国外的观众介绍优秀的上海电影和上海电影人,传播海派电影文化。七年来走遍四大洲,包括意大利、土耳其、埃及、德国、智利等十几个国家,通过各类放映、研讨、物展、讲座等方式向海外观众讲述中国故事,形成上海和世界的互动。其实,电博从建馆就实现了这样的“互动”,不仅是观众与藏品、与设施、与历史的互动,更是电博和整个电影界、文化界、时尚界的互动:与法国、意大利等驻沪领馆合作,与英国BFI、香港电影资料馆、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等专业机构合作,与DAMIANI、康泰纳士等国际时尚品牌合作,全面体现电博的“多维度”和“多元化”。
“打组合拳”,探索行业博物馆良性运转的新模式
行业博物馆的特殊与特点,注定了电博需要开放和整合,需要探索良性运转的新模式。探索之路是艰苦的,七年后“企业建设投入、政府资助扶持、场馆自主运营”的创新运营模式基本成型,“打组合拳”已然成为电博最合适的做法。一方面,电博用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学术赏”、“SFM电影课堂”、“透视镜”、“研学微课堂”等一大批活动品牌孕育而生,让馆内的文化、教育活动更活跃、更立体,传播真善美,形成社会影响力,创造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电博人发奋图强,保持博物馆传统业务的体量,开拓以电影为核心的特色业务、创新业务,千方百计地创造经济效益。
“文旅体验”创新性地结合馆内特色资源,创造性地开发了系列研学内容,为广大观众提供新的文旅体验产品,已形成特色“文旅活动”、“博物研学”、“亲子课堂”3 个部分。截至目前,电博累计接待观众110 余万人次,公益辐射人数累计40 余万人次。
“电影生活”是电博倡导的以电影文创产品打造的一种生活方式,结合自身特色打造“SFM 设计系列”、“SFM 电影大师系列”、“SFM 馆藏系列”三个产品系列,主推与电影文化、品质生活相关的艺术纪念品、文具、日用品等,让这些适用于各类生活场景的实用物件融入百姓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截至目前,电博累计开发文创产品200余种,销售额200余万元。
“博物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博物馆”
对于上影集团而言,要拿出1.5万平方米的寸土寸金之地来建造博物馆,且投资、运营费都极高,生存谈何容易?上影集团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十大创新举措夺人眼球,其中“博物馆+”一词道出了电博新一轮创新发展的目标。“行业博物馆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高度创新性,能够良性自转的‘绿色博物馆’是我们的目标。”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表示,未来上影集团将站在行业制高点上办馆,既要有对行业高度的责任感,又要具备博物馆运营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重历史的同时重现实精神,重文物的同时重文创产品、重文化的同时重经济效益,不仅在国内,更要占领国际行业的制高点。上影集团是开放的,因此以全面开放的格局办馆是必然,敞开大门,最大程度地吸引参观者,最大程度地吸引文化、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地吸引专业人员,最大程度地吸引海内外文化机构,让博物馆更加活跃。此外,作为一家行业博物馆,一定会面向市场和未来办馆,“博物馆+”就是要在未来创造无限的可能。根据集团战略定位和业务规划,上影集团战略性地给博物馆配置资源,鼓励团队用创业的思维去创新,充分挖掘藏品IP的丰富内涵和多种元素,加大藏品IP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方面的作用,赋予电博新的能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博物馆”。
七年间,好莱坞影星汤姆·克鲁斯、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英国演员海伦·米伦,中国导演张艺谋、徐克、许鞍华、华语巨星林青霞等人曾在电博做客,都留下了赞美之词。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汤姆·霍伯,到访博物馆后说道:“这是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博物馆!”;法国的电影学者、原《电影手册》主编傅东说:“欧洲最好的电影博物馆在都灵,你们比它们好十倍!”未来,电博将用专业力量不断探索在历史文化资源中注入经营管理理念,以权威、高端、专业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行业博物馆的终端营销与品牌传播功能,成为具有服务社会、服务百姓、服务上海电影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展现历史、展望未来的专业能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电影博物馆。(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