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7版)
◎ 喜剧片——长盛不衰最接地气的类型
2012年的贺岁档,原本预期票房只有两亿元的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上映后一路“爆冷”,开画三天,票房过亿,首周票房超3亿,上映不到一个月,单片票房突破10亿元,影片的最终票房定格在12.67亿元,不仅刷新国产喜剧电影票房纪录,同时改写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
突破国产片“天花板”的《泰囧》给当时的中国电影投资人注入了强大的信心,用著名电影制片人江志强的话说,“有了《泰囧》的12亿票房,投资方便有信心把4亿投到一部电影上”。与此同时,这部让人“从头笑到尾”的喜剧片,几乎将喜剧电影推到了票房王者之列,而“囧系列”电影自身也成了票房保证。2015年国庆档上映的《港囧》票房高达16.14亿;2020年春节档,字节跳动以超过的6亿的价格购得《囧妈》的网络发行权。“囧系列”主演之一的黄渤2018年推出的首部处女作的电影《一出好戏》收获了超13亿的票房,另一主演王宝强2017年推出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也有7.56亿的成绩,可见观众对“囧”喜剧的喜爱。
喜剧片的市场空间不止于此,2014年暑期档邓超导演处女作喜剧电影《分手大师》与《变形金刚4》同日开画,凭一己之力“虎口拔牙”赢得6.56亿票房。
2015年的暑期档上,大鹏导演处女作《煎饼侠》联手励志喜剧《滚蛋吧!肿瘤君》将暑期档观影热度推向高潮,其中《煎饼侠》的票房成绩超11亿。
同年国庆档,《夏洛特烦恼》风靡市场,其创作团队“开心麻花”特有的搞笑特色,被观众亲切称为“麻花喜剧”。两年后,“麻花喜剧”《羞羞的铁拳》以超22亿的票房再度称霸国庆档。2018年《西虹市首富》以25.47亿票房雄霸暑期档,“开心麻花”也成为继“囧系列”后,最具市场号召力的品牌。
此外,王晶连续三年霸屏暑期档的《澳门风云》系列累计票房高达26.52亿元。韩寒“段子手附体”的《乘风破浪》、《飞驰人生》,宁浩颇具黑色幽默又略带荒诞风的《心花路放》、《疯狂的外星人》,周星驰的“西游”系列,成龙的《功夫瑜伽》等单片票房均是10亿票房起步。
更难能可贵的是,电影行业的喜剧“新力量”也在频频出现,如《驴得水》、《无名之辈》、《半个喜剧》、《老师·好》、《来电狂响》、《情圣》等新人导演开启的喜剧新风,为观众提供了多样选择。
◎ 品牌系列电影大户之动作片
动作片历来是中国电影的传统强类型,紧张刺激的剧情加上激烈的打斗以及炫目的特效,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直到今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冠军的宝座依旧由2017年上映的军事动作片《战狼2》享有。
产业化以来,许多成品牌、成系列的动作电影相继出现,成为系列电影最多的电影类型,可见中国观众对国产动作片的喜爱。
从2008年首部《叶问》问世至去年最后一部“叶问”完结,10年来,导演叶伟信与甄子丹联手打造的4部《叶问》系列电影,让“咏春宗师”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当代经典动作电影的代表。《叶问》电影以其高标准的制作,及影片所传递的民族自尊、自信感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该系列上映的10年间,由电影带动的“咏春热”、“叶问热”在观众中流行开来,而有关“咏春”的影视作品也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数据统计,“叶问”系列累计票房达22.56亿元。
“叶问”之外,前些年的《绣春刀》系列、《痞子英雄》系列、《狄仁杰》系列、《杀破狼》系列以精彩的故事情节,高水准的动作设计,拳拳到肉的酣畅淋漓,在观众中部部卖座。近些年银幕上的动作片系列更是不胜枚举,《追龙》系列、《扫毒》系列、《战狼》系列、《寒战》系列、《反弹风暴》系列、《澳门风云》系列、《窃听风云》系列等都在观众心中有了品牌效应,质量和口碑正是系列动作片的生命力所在。
武侠动作类型以华丽炫目、紧张刺激、矛盾冲突等外在元素吸引观众眼球,同时注重“武以载道”,体现“在家为孝、入国为忠”,承载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中华传统美德,因此有了更加深沉、持久、广泛的思想力量,从而成为中国电影最具观众基础和品牌效应的类型。
◎ 《流浪地球》打开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
2019年春节档,因“国产首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观众为《流浪地球》的上映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它,推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
从筹备、制作到发行、上映,《流浪地球》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就是到了临近上映的阶段,萦绕在这部影片周围的仍是质疑大过了祝福,毕竟,此前中国电影人在科幻电影上的试水,用“全军覆没”来定位,都不过分。
2009年暑期,刘镇伟的《机器侠》以国产科幻电影的名义登陆银幕,获得了5210万的票房成绩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视效的提名,却未能激起市场过多关注,反而被打上了“山寨变形金刚”的标签。2010年刘德华主演的《未来警察》将故事发生时间设定在2080年,聚焦能源问题,然而影片的评分和口碑令人唏嘘。之后的两年里,无一部国产科幻片登场,2013年,吴彦祖领衔主演的科幻片《控制》上映,豆瓣评分不足6分;2014年上映的3D科幻片《食人虫》、2015年孙周导演的《不可思异》,以及2016年中美合作的《蒸发太平洋》皆在口碑上大比分失利,三部影片的观众评分均不足4分,而被寄予厚望的《三体》又透露出无限延期的消息,国产科幻片的发展脚步再度被拖慢了下来。即使2017年上映的《机器之血》和《逆时营救》有所好转,也无法改变观众的固有印象。
口碑差、票房低是此前国产科幻电影的通病和致命伤,这也直接导致观众普遍对国产科幻电影信心不足,《流浪地球》映前未被看好便是最直观的表现。
尽管国产科幻片在《流浪地球》之前从未有过人之作,但中国电影创作者从没在科幻电影的路上停下脚步。《流浪地球》上映后,票房、口碑一路上扬,在豆瓣上,《流浪地球》的观众评分接近8分,在猫眼在线售票凭条上,247.5万购票观众为影片打出了9.2的均分,影片票房最终定格在46.86亿元,这是国产硬科幻电影迈出的第一步,它的意义不仅仅“填补了类型空白”,也是中国科幻电影走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流浪地球》之后,2019年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被光抓走的人》,以及正在制作中的《拓星者》等影片仍在探索中前行。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电影学者陈旭光表示,“幻想类电影”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一个民族想象力、创意力、创造力的尺度,其完成度也依赖电影产业的工业化水准。这类电影尤其面向未来的科幻类影片,不仅因其故事的假定性、虚构性、想象力而充分契合当下年轻观众对拟像环境的熟悉,而且类型融合中式幻想再造的创作模式,也在探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转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