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全力防控疫情的特殊时代背景下,2020年的这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全球的电影行业和观众呈现了一个举办电影节的“上海方案”,因此,显得格外的特别和令人难忘。
面对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创新融合的思路,尝试展映转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以影院展映、露天放映和线上放映三线并进的方式,让人民大众分享中外电影文化的成果。
据统计,电影节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每场售票率30%、每个影厅每天放映不超过4场,展映影院数量减少,但展映中外电影仍然达到了322部,世界首映、国际首映、亚洲首映和中国首映占232部,在29家电影院共放映1146场,观众14.75万人次。7月25日起,在上海新天地、松江地中海、大宁音乐广场、环球港等七个商圈天天有露天电影可看,有的还要延续到电视节结束。从7月27日开始,浦东36个社区的放映点也点亮了银幕,一部部“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机构推荐的各国影片。据统计,电影节露天放映共放映影片50部,147场,观影为13570人次。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线下线上方式举办了金爵电影论坛、电影学堂等交流活动,国内外电影人吐露心声、提出建议、阐述观点、交流创意。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电影《1921》,以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反映李大钊、陈望道等人物的《革命者》、《陈望道》等,以及将镜头伸向抗疫战场的《火神山》、《中国医生》等一大批影片,被各电影机构人士在交流时公之于众,使得电影节回荡着主旋律的音符。
本届电影节除了增加线上展映、论坛线上直播等之外,还首次贯通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和上海电视节电视市场,以国际影视云市场的方式实行全线上举办,产生了意外的效果。国际影视云市场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有超过700家展商申报参展,海外展商首次突破五成,覆盖五大洲。
“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立三年来,积极开展电影文化的交流互鉴,尤其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凭借这个平台,以“一带一路”电影巡展的机制,把一批批入围金爵奖、亚新奖的中国新片推向各国机构成员的电影节,通过电影文化促进民相亲、心相近,目前,这个联盟已扩展为44个国家、50个机构成员。
本届电影节取消了评奖,但发布金爵奖、亚洲新人奖官方入选片,是对一年来中外电影工作者创作成果的肯定;人们欣喜地看到,《风平浪静》、《吉祥如意》、《再见奈良》等一批世界首映影片被送到上影节参加展映,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外,电影项目创投收到来自9个国家的450个项目申请,经遴选后,有39个项目脱颖而出。(详见第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