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不仅是世界巨变的年度,也是电影遭际不幸的年度,但中国电影第一个恢复基本常态,第一个凸显超越性架势,已经获得130多亿人民币票房,难能可贵占据世界电影第一高位,中国电影国庆档开启了全年第一个兴旺档期的模样,激发起后三个月观影热潮。由此,我们当然应该珍惜国庆档期上映的影片。它们为人们返归电影、欣赏电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个国庆档期各类型影片中,具有独特意味的小制作《一点就到家》题材和表现都别具一格。影片由陈可辛监制、许宏宇导演,也正以为监制者,所以人们由不得联想是《中国合伙人》的翻版。也许表面而言,的确魏晋北(刘昊然 饰)、彭秀兵(彭昱畅 饰)、李绍群(尹昉 饰)三人联手的故事貌似翻版,但三人奋斗克难攻坚的故事构架的确并非陈可辛首创,但《中国合伙人》为主流形态电影带来一种叙事的张力确影响不小,这一次显然又有了新的地域和新的开拓。但局限于此显然不公平,如果没有看到这一影片如此密合时代而产生更多值得关注的因素,认识就局限了。影片观照现实的透射力更多站在当下时代的最前沿,却巧妙表现关切中国发展的最新现象,以喜剧玩味和正剧故事的混合,牵连着生活鲜活状态而凸显时代创造意味和新鲜表现的价值。看到片名《一点就到家》似乎点化电商加快递的形象概括,但其实还要感知到影片事实上超越售卖层面,而充满了一个对于现代生活最迫近表现的艺术抓取的突破。
一、青春故事的现代性
无疑,从电影形态来看,是讲三个年轻人在农村这块地域开拓新的创造性的事业。青春故事惯常的路径是两个要素,其一,是校园青春的苦涩羞涩和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表达。青春固然属于校园生活,而且应该有更多可以挖掘的余地,但是青春故事要造就出生龙活虎的气息,难免就是一种初恋伤感、爱情碰撞,挫折哀伤以至于出轨等等相关联的青春表现,久而久之,让青春故事变成了一种羞涩到苦涩、痛楚的成长过程表现。青春故事的第二种常态表现,是都市青春生活的命运在商战中、在生存压力里、在生命的城市消费之中消逝。从理论上说,都市青春故事自然是青春在一种繁华迷茫之中表现的最佳天地。但是青春的质朴、青春的纯洁、青春在生活土地上磨砺而呈现出的精神气质,却多多少少丧失在上述两种形态中,而得不到更为真实的表现。
本片似乎不去刻意表现青春的故事,但是青年人的创业,新人创业路途上的苦楚,青年人自己和上一辈人以及和环境、和他们生活理想之间的搏击,却体现出青春固有的一种伴随着成长、伴随生活而凸显的进取意味。影片中的青年们把青春的汗水洒落在一个边远的云南的乡村黄路林之中,最需要看到的是摆脱了既往的青春在乡村表现中的苦难的奋斗,尤其是祛除了苦情戏的表现而意味深长。因为现代青年的心理和环境已经不是旧有形态的感知,同时,青春和喜剧相联系是一种最巧妙的联姻,对于青年而言,青春的所有可能是个体遭际的青春期苦楚,再“创痛巨深”却很大可能会被时间历史一带而过,回望却是一种喜剧。从一开始三个主人公都经历的事,是青春时候难免具有的喜剧色彩,包括一时挫折失败后无地自容的跳楼,但是影片没有把它变成一种跳楼的悲剧,而变成喜剧似的被拉回。在乡村办“异类”的快递点遭遇各种挫折的时候,一种巨大的退货的浪潮也变成了一种喜剧式的化解过程。影片略带着轻松的一种生活履历表现,符合现代人感受时代的气息。超越过去类似题材表现带着城市或者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这一次转化角度,既是青春天生具有特定时刻的悲喜剧转换,也是历史来看的喜剧性,从而具有打破习俗的舒展化解。所以《一点就到家》不仅是某种当下写真,还是对于青春时代的超前描摹,由此更意味深长。其实还可以说喜剧贴近青年生命本质,也贴近情感审视,扭转了青春的小资情态和矫揉造作的个人悲苦,具有更为贴近整个青年生活向上状态的描摹而令人欣喜。
二、叙事表现的得与失
这类题材在意念创新中如何加以妥帖表现,却是得和失所在。魏晋北(刘昊然 饰)失落欲轻生、彭秀兵(彭昱畅 饰)成功却不满足、李绍群(尹昉 饰)独往独来却被乡人除名,于是三个青年聚会云南小山村黄路村开始合伙人的创业历程。显然影片叙述的开始,是魏晋北都市生存从成功到失败后顿然痛不欲生的横空出世,属于急于凑齐和他人聚会因缘,勉为其难。而彭秀兵在众人顶礼膜拜的快递状元高峰期却突然宣布辞职,不仅是他草率而且我们也不明就里,原来是为了成就回报乡村梦,显然没有摆脱观念设置的匆忙。而恰好在魏晋北跳楼之际彭秀兵为了完成最后一单,竟然能追到天台就有点匪夷所思。李绍群尽管有叙事交代其“死亡”的铺垫,但快递送到后山导致三人的奇遇,也许揭示了乡人惧怕其父亲而讳莫如深,却总觉得有点故弄玄虚。
也许我们可以转念从喜剧表现的虚拟性去理解这些创作用意,或者是说为了凸显主要场域即乡村中三个人的奋斗故事的快捷交代,而且事实上后面的故事的确有许多动人的所在,但是这种设计的瑕疵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即便用主次的重要性来区分,或者用喜剧表现的方式虚拟而可以被理解来敷衍,却总是觉得剧作上的缺憾不能轻描淡写。
也许进入乡村的故事才显示了创作用心所在。和我们的心理感受可以理解合拍的,是一些叙述细节都附着在喜剧性的表现上,而构成叙事着力的重心。比如为了完满完成最后一单的彭秀兵,没头没脑地冲上天台无关生死就喊住即刻跳楼的魏晋北,完全超然于惯常的悲戚紧张的悲剧性场景的表现,将我们拉回到放松的喜剧氛围中。而他却忽然又加码竟然不管不顾的推搡魏晋北一把,转瞬令人心惊。原因显然是后者已经为生存意念所动而动摇了决意辞别人世念头,于是观众释然明白,而角色对生死的调侃看淡也跃然而现。魏晋北被动到云南显然心理生理都格格不入,于是初始连虫子都专门打击他叮出肿眼,被乡民按照习俗强制让牛舔他的红肿“牛眼”的细节,而后竟然真的完好如初梦幻一般,恰好和他开始逐渐适应乡村生活形成暗合关系,却也充满了生活气息。后来,三个来源不一却聚集乡村的合伙人聚集在硕大树干上倾谈,仰望星空的情境,更充满了青春需要的梦幻、浪漫和抒情的效果,让合伙人叙事顺理成章。
三、电影暗含的当代性意义
《一点就到家》显然是当代中国现状不动声色的艺术性真实表现。我们强调其不动声色的乡村变迁,与微动声色的青春奋斗来概括,其掠动人心的青春奋斗意义和表现前已述及。这里前强更为重要的是不动声色的乡村生活变迁的价值所在。包括:不仅是对于乡村大改观现实图景做了有声有色的描绘,超越了此前表现乡村的俗套故事,而且事实上触及当下脱贫大业,却将扶贫并不挂在表面,但以实际行动做了不动声色的透视;影片对于时代趋势的深入乡村的现实,借助超前的快递、电商和互联网展开,鲜活的显示中国当下生活状貌而没有政策的演绎之嫌;对于青年观念转变,不是斤斤计较与符合概念的呈现,而是从沉入生活的实际事务表现来平实托出落实,充满了青春奋斗的真切气息。
1、乡村生活的大改观图景:在农村题材影像表现上,近十余年数量既少也难有出色的新鲜角度创作。而对于都市生活广泛性的表现掩盖了农村生活的变化。机遇到来显然和这几年有关,即中国都市表现的深入后需要关注乡村改造,而从都市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改观,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感知,真正开启了乡村文明在生活重建中的意义表现。《一点就到家》从三个青年的不同角度看中国乡村生活的确有新鲜感:三个失败的、回归的、执守的青年人都有着对于都市的舍弃而投身于农村改造的共同点。于是魏晋北因为城市理想破灭无法入睡(预示没有找到用武之地的病患),被老中医启发意外和彭秀兵到云南入伙,彭秀兵原本在城市从事快递业相当成功拔份,却想报答家乡辞职归来农村新创业,李绍群不以农村旧有老一辈观念为准绳,“视死如归”般的抗拒旧俗自创普洱咖啡,如此这般的青年在乡村汇聚迸发出新一代的创造精神。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都舍弃大城市回到云南千年古寨,事实上他们既投身乡村建设又触碰到扶贫视野,但电影就是不动声色地展现生活故事而呼应这一切现实命题,不仅是改变中国投入乡野习惯的苦情悲情表现,也改变了对于观念政策的直接演绎,还改变了局限于都市青春困扰挣扎旧貌,带来新的农村电影生活表现新时代的艺术景观。影片并没有把扶贫挂在表面,但以现代发展观和实际行动实施着如何摆脱贫困的时代需要。
2、时代趋向的落地实施:借助超前的快递、电商和互联网,展开时代趋势深入乡村的现实,显示中国当下社会状貌,是影片切近现实的形象展示。彭秀兵毅然开拓的乡村快递似乎匪夷所思,魏晋北通过网络将李绍群的普洱咖啡冲入世界评审的银奖,而设计的农村电商竟然让小小山野的咖啡通达全国等等,实际上呼应的是当下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现实中国的农村变革不仅有乡村改造、贫困村搬迁、民宿旅游、特色种植等等多种形态的脱贫富裕方式,更有极具中国化农村发展的村村通电讯、乡间修路通达四方等举措,而其中最新的快递业的进入和乡村电商推广农产品已经开启了现代化小康发展的景观。“一点就到家,方便你我他”,已经不只是电影中的人物台词,而是许多乡村的现实。剧中台词直白且富有生活气息:“你有快递梦,不好吗?我有电商梦,咱们三个合伙吧。”哪里是梦想,放眼中国不用说城市大街小巷,就是多数乡村也开启了快递电商落地的步伐。一部电影落脚于创业而不经意的定标在最为前驱的时代潮流中令人佩服。
3、青年观念转变:从城市到乡野认识变化是影片《一点就到家》中青年奋斗的重要指向。从既往的青春表现都只限于城市中的沉湎、苦楚和伤叹,到开始进入农村去投身更广阔的事业,影片给予人们许多启发。可以说将浮泛于青春概念到沉入生活底层的践行实际事务表现而不是概念演绎,预示着时代新的趋向。“外面的路走的慢,家乡的路任你闯”是三个合伙人的乡村行动,召唤人们回归不仅是乡村而是生活实际。诚如魏晋北无意说出的事业一时失败的是事而不是人,同理奋斗成功的是人的果敢和坚定,也诚如李绍群执意守着后山不顾被逐出家门的实验信念,因为“你有咖啡梦,有没有远山树林的味道”才是根本。《一点就到家》的英文片名是《COFFEE OR TEA》,这是导演坚持要改的英文片名,他认为Tea代表着传统中国文化,Coffee代表着年轻人对新鲜感的感受,让大家选择传统或是现代、中方或者西方,或是最后去寻找共存,咖啡和茶都出于一个土壤,展现我们既能做茶也能做咖啡的包容态度。这认识也许就是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青年创造之路。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