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4版)
◎ 回应时代关切,现实题材渐成创作“主旋律”
现实题材影片及其包涵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是百年中国电影的“传家宝”。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刻注重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创作出一大批观照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
“十三五”时期,现实题材影片的数量和票房占比都在稳步提升,创作出了一批表现现实生活,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的精品力作《我和我的家乡》、《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空天猎》、《守边人》、《美人鱼》、《找到你》、《幸福马上来》、《老师·好》、《烈火英雄》等一大批电影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火热现实,以及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故事,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生活,获得了业界口碑与市场成绩的双赢。
这些作品既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又不回避矛盾,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数据显示,2016-2019年电影票房(含进口片)前十名中,2016年-2018年都有5部是现实题材影片,2019年有6部,2020年截至目前,《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现实题材力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成绩。
现实题材电影关注社会现实,以真诚的书写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讲述新时代社会百态,勾勒出新时代的众生世相。
《美人鱼》、《我不是药神》、《飞驰人生》等现实题材电影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的“爆款”。这几年现实题材电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说明观众对于电影有了新的、更广泛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评判标准。2018年春节档的《红海行动》逆流而上成为年度冠军;《我不是药神》深层次反映医患矛盾以及医药改革对于民生影响等问题引发全民观影潮,豆瓣评分高达9.0分,影片凭借超高的品质和口碑创造了超30亿的市场成绩,一举打破此类影片的市场天花板,引发全社会讨论;同年11月,以小人物生活映射社会现实的《无名之辈》成为票房黑马;而在2018年尾声上映的《来电狂响》也讲述了都市人群中无处不在的信任危机等。关注校园霸凌题材的《悲伤逆流成河》、关注女性境遇的《找到你》、折射社会现象的电影《一出好戏》、《暴裂无声》等影片亦表现不俗。
此外,《我不是潘金莲》、《追凶者也》、《嘉年华》、《相爱相亲》等影片都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而另外一批新的现实题材影片如《十八洞村》、《老阿姨》、《旋风女队》、《学区房72小时》等,紧扣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脉博,反映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赢得广泛关注。
可以说,类型多样的现实主义影片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旋律”。这些影片类型各异,却都以不俗的影片质量和颇具话题性的内容,引发观影人群的共鸣和追捧。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认为,从创作角度看,现实主义的道路要越走越宽。银幕上不仅有《我不是药神》这类悲情式的现实主义,也有像《一出好戏》这样的荒诞假定的现实主义,也有《无名之辈》这样黑色幽默风格的现实主义。因此,没有统一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是非常宽广的。我们在欣喜于现实主义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现实主义的多样性问题。
有专家指出,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勃兴要靠科幻、奇幻、动作等高工业规格大制作影片拉动,但真正衡量电影是否繁荣发展,要看现实题材创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提出新要求,中国电影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时代文艺工作,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创作出《我和我的家乡》、《守边人》、《飞驰人生》、《银河补习班》、《“大”人物》、《厉害了,我的国》、《找到你》、《幸福马上来》、《老师·好》、《地久天长》、《雪暴》等一批现实题材力作。
“这些影片的出现,尤其是积极现实主义和温暖现实主义的新内涵的注入,实现了现实影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构建了现实题材影片的新格局、新境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
◎ 创作繁荣,类型突破形成多样化局面
“十三五”时期,聚焦中国社会现实、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电影探索出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商业化道路,从影像语言和拍摄手法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走出一条新主流大片之路,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也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电影正向着类型不断健全、产业全面发展、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的方向稳步前进。
“十三五”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电影主管部门紧密联系国家发展、时代进步主题,根据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大节奏,推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布局,形成了文化自主的创作格局,打造出了中国特色的新型电影发展模式,中国电影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小数量到大数量的根本变化过程。
“突破”成为当前中国电影的关键词。随着电影工业迅猛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电影类型愈加丰富,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类型结合日臻完美,走出一条具有思想凝聚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新主流大片之路;青春片、爱情片等商业类型片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电影在科幻类型和原创动画等多种题材样式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爱情电影出现了“前任”系列、“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等典型代表,这些影片切中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调动观影情绪,引发大量关注。
青年演员出演、IP改编、粉丝消费不仅是大部分青春爱情片的“套路”,古装、网文改编等几乎都复刻了青春片的这“三大法宝”。一批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盗墓笔记》、“鬼吹灯”系列等影片纷纷出现,甚至也出现了不少如《欢乐喜剧人》、《极限挑战》等综艺大电影和《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这样的相声大电影。这些电影品质良莠不齐,褒贬不一。在探寻电影发展的路上,难免会有曲折,但产业繁荣发展过程首先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科幻电影的发展依赖于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此前的中国式大片、魔幻电影锻炼了一批本土电影工业人才,为国产科幻电影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建立了工业基础。2019年,《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科幻电影接连上映,这些影片续接了上世纪8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科幻元素探索,将新世纪最初十年《长江7号》式的软科幻电影拓展到了具有完整未来世界观、更高工业水准和美学追求的硬科幻电影的范畴,以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动画电影出现了低幼合家欢动画与成人向动画的共荣局面。继2009年的“喜羊羊”之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神秘历险记”系列、“赛尔号大电影”系列等表现不俗。2014年“熊出没”成为低幼合家欢动画的又一块金字招牌,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持续上映了6部,在小朋友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将本土合家欢动画的票房拉升到7亿量级。
成人向的国漫电影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小门神》、《大护法》、《阿唐奇遇》、《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风雨咒》、《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重新唤起了观众的国漫热情。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将动画电影推升至50亿高位。
在体育题材的开拓上,《夺冠》、《旋风女队》等影片以高“燃”的竞技感赢得了市场与观众。
类型从来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在电影市场上,大量新导演更了解当下观众的需求,更能摸准时代脉搏。无论是以郭帆、文牧野、苏伦、忻钰坤为代表的新锐导演,还是以黄渤、刘若英为代表的转型导演,他们拍摄的电影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风格、类型都不一样。“这些新力量、新导演的不断出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饶曙光说。
展望未来,在“十四五”期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与中国电影工业的不断完善,必将托举出更多像《流浪地球》这样,具有类型开拓意义的新类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