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在面对“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夺取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建议》第九部分专门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规划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使我们文化艺术电影工作者更加有方向、有目标、有信心、有能力地更好团结起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砥砺前行,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电影强国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回顾“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电影以突出的成绩和贡献,成为文化艺术领域的“新亮点”;拉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主引擎”;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和“助推器”。据统计,从2016年至2019年,全国共生产各类影片4033部,电影票房从2016年的457亿元到2019年的642亿元;银幕数量从2016年的41179块到2019年猛增至69787块。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电影前三强。银幕数量第一,电影票房第二,电影产量第三。特别是电影制片行业作为最能代表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的行业之一,以“内容为王”引领促进电影市场繁荣。电影市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并且深受广大电影观众欢迎和喜爱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战狼2》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创造出电影票房的奇迹并保持至今仍强势领跑着市场;《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我和我的祖国》在重点任务主题创作上另辟蹊径、创新表达;《哪吒之魔童降世》把国产电影动画制作水平提升到新高度;《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在主旋律影片与市场化结合上迈出新步伐;《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上做出了新开拓;歌颂新时代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群体的一批影片《十八洞村》、《老阿姨》、《李保国》、《黄大年》、《攀登者》、《我是医生》、《秀美人生》等给人们以温暖感动和激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针砭时弊的《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引发人们思考改革、触动心灵;还有更多的题材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影片《唐人街探案》、《美人鱼》、《捉妖记》、《疯狂的外星人》、《功夫瑜伽》、《百鸟朝凤》、《老师·好》、《地久天长》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可以说“十三五”期间,以制片产业为龙头,电影不断激发创作生产活力,焕发出蓬勃生机。
2020年注定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蔓延,中国电影经受了严峻的洗礼和考验。广大电影工作者秉持“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电影人不能缺席”的理念,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鼓劲工作。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发挥了独特的国家级电影传播平台的作用。一方面让因疫情隔离在家的群众“打开电视看电影”;一方面组织动员电影人献爱心、鼓斗志,踊跃捐款捐物,充分表达了电影人的家国情怀。随着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国之力,聚万众一心,打赢了防控疫情的总体战、阻击战,电影也在停滞半年之后启动重开。电影战线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有条件、分步骤复工复产,广大观众的观影热情超乎预料,市场迅速回暖超出预期。抗战题材大片《八佰》率先迎难而上、强势推出,创造了后疫情时期的票房奇迹;爱情喜剧影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恰逢“七夕”当日推出,使单日票房达到5.2亿元的新高。在国庆节期间,一批高品质的主旋律电影和精心制作的影片推出,《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一点就到家》、《急先锋》等,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压抑半年多时间的观众双节长假的观影需求,而且助推国庆档成为电影市场的最重要的优质档期之一,为电影产业的进一步有序恢复和持续发展提振了信心。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影股份积极领受任务,组织集结力量,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的情况下,连续拍摄了《金刚川》、《最可爱的人》、《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英雄连》四部影片,有力地配合了党和国家重点宣传任务,同时,推动促进了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复苏。截止至11月20日,本年度电影票房已达到156.2亿元,在后疫情时期第一次超过北美同期成绩,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关心厚爱和政策扶持;靠广大观众对电影的由衷热爱和大力支持;更是靠电影界各行业从业人员团结奋斗、倾情倾力,用勤劳智慧、心血汗水共同浇灌出的丰收果实,我们要倍加珍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全国各条战线的共同政治任务。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各条战线各项工作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豪情满怀开启新征程,勠力同心创造新伟业。
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精辟论述、最新阐释,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来定位、定性、定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自觉贯彻落实。
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新时代发展主题的论断,就是要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并强调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电影不论是在文化建设领域,还是在更广大范围的经济和社会建设领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电影是文学艺术与现代工业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用形象直观的视听语境,时空转换的叙事方式,数字特效的科技手段,讲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精彩故事。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方式,成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食粮。电影是代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硬载体,是衡量综合国力的硬指标。电影还是跨文化交流的世界性语言,是传播各国文明的无障碍沟通方式,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发挥出重要的媒介传播作用。电影本身还是一个完整的特殊的产业链,具有多重属性。创作侧重艺术化属性,制作侧重工业化属性,发行放映侧重商业化属性。电影不仅是文化娱乐休闲的商品,还是重要的形象化的宣传工具和教育手段,是具有思想精神特质和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好的综合国力强的国家,都很重视电影的发展。电影被喻为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一个民族的生动面孔。
因此,我们研究讨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并不是针对电影艺术的某种类型、电影产业的某个领域,电影创作的某个方面的单向发展,而是整个电影全产业链的综合性高质量发展。在指导思想、创作导向、产品质量、两个效益、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市场体系、发展格局、人才培育、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提升质量。
坚持坚定正确的指导思想
用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电影创作生产的实践和各项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自觉融入电影创作生产的过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党的一贯要求,也是文艺工作的本质决定的。电影工作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电影创作的主题和重要选题,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人民作为电影创作表现的主体,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营养。以为人民服务作为电影工作者的宗旨和使命,把人民作为电影艺术的最终鉴赏者和评判者。以真诚的感情和敬畏之心来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是电影创作生产必须秉持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向。
坚持实施电影精品质量提升工程
电影精品的标准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是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真善美的艺术表达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完美结合。要精心筹划电影选题规则,加强以现实题材为重点的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精品力作。要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产品最终靠质量说话,特别是列入重点选题的电影创作生产,更要严把质量关。既要按时间节点完成制作任务,更要讲求质量标准,不能搞“急就章”,经不起历史、时间和人民的检验。要拍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唱响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时代主旋律。主旋律电影一定要成为最有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最为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两个效益”相统一有前提条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效益”要统一于电影创作生产实践中。拍电影既不能片面地强调社会效益,而忽视市场和经济效益,造成简单的说教图解、苍白无力,观众不买账;更不能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而去迎合市场,以赚钱盈利为目标,搞“三俗”来取悦观众,当市场的奴隶,不顾作品的社会效益。当“两个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不能简单地用发行量、收视率、票房收入等指标作为衡量文艺电影作品的标准。要大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新风正气,守住艺术审美底线、文化价值底线、社会责任底线。努力追求达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用高尚的、健康的、正能量的作品引领社会风尚。“两个效益”统一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一定会受到市场和观众的欢迎。
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文艺的生命所系。五中全会《建议》强调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定位。要以创新来提高电影产业链的整体效能,把创新贯穿于电影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工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工夫。推动电影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相辉映,让电影作品精彩纷呈、引人为胜。要进一步加强电影科技创新引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电影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的增长极。
坚持电影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电影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以往的高速度发展是拼产业规模和数量,是粗放经营模式。新阶段应转向追求产业质量,在保持适当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快电影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由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要按照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统筹推进电影的工业化体系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电影工业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生产企业和影视基地的建设,努力实现生产过程流程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硬件技术标准化,进一步提升电影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开创电影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不仅体量大,而且增长快。但是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如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人均观影频次不高;二三线以下城市的基础设施不足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按照中央扩大内需的基本战略,加快培育电影市场做大做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高效多元的市场体系。积极培育电影版权、资本、技术、人才等电影要素市场,延伸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加快电影衍生品的孵化开发生产。电影院线建设要提质升级,要依法治理规范电影市场秩序,持续净化市场环境,进一步促进电影消费。按照五中全会要求,在促进全面消费中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和扩大节假日消费等方面,要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的要求,采取发放惠民“观影券”等办法,应予提倡和推广。消费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的重要方式,是繁荣市场的根本途径。
坚持创造构建电影发展新格局
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还特别表扬了中国电影在与国外大片竞争中,“没有被外国影片打垮,反而刺激了国产影片提高质量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了,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经过六年多的实践,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和卓越成绩,证明了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高瞻远瞩和战略预见的英明正确。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规划,中国电影应当有信心、有能力抓住难得的机遇,开辟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创造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真正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站稳脚、叫得响、传得开,面向世界,用电影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坚持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才队伍
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关键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电影要强,关键人才要强。要牢固树立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内在动力的理念,加强人才的培养、发现、使用、提高和关心、爱护、教育、管理的系统性工作。电影人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道德情操是决定能否出好作品的关键所在。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艺术学养、文化涵养,追求做到德艺双馨。近年来,相比较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存在着人才队伍建设明显滞后、缺少核心人才和高精尖专业人才的状况。要下决心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不拘一格降人才”。企业是电影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人才是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突击队”,要聚焦出精品、出人才。让电影系统的各类从业人员充分展示创造创新活力,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发挥政策激励扶持引导高质量发展
政策和策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措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心电影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电影繁荣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要深入贯彻落实好《电影产业促进法》和中办关于《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 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按中宣部领导的要求:用好政策红利、改革红利、体制红利。积极主动地用好文件范围内有关财税、金融、土地、贸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今年五月,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电影局联合下发的两个公告,对受疫情影响的电影行业给予扶持补助。协会也代表制片行业做了一些促进工作。下一步国家电影局还要组织力量研究对“十四五”期间电影规划纲要和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及相关政策配套工作。协会将继续积极配合,做好联络协调服务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抢抓机遇,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建设电影强国的新篇章,为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根据在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九届五次理事会议上的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