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中国电影近年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而这一步步“破”的背后,离不开“预售”这只“推手”的助力。
自在线售票平台进入观众视野以来,电影预售也逐渐风生水起,无论是春节档、国庆档等大档期的影片整体预售,还是诸如《捉妖记2》、《复仇者联盟4》、《后来的我们》、《爱情公寓》等热门影片的预售成为业内重要的话题,电影预售慢慢成为一部影片的“标配”。
距离2021年还有不到十天,电影市场也随着贺岁档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12月18日上映的《紧急救援》为市场添了一把火,上映4天,票房已近3亿。
“映前看预售”,在即将上映的影片中,颇为抢眼的有《送你一朵小红花》、《温暖的抱抱》、《拆弹专家2》、《晴雅集》等,截至12月21日,预售票房分别为5132万、1477万、1633万、1892万。这些预售数字的意义,在猫眼专业版数据分析师刘振飞看来:“预售成绩是衡量一部影片是不是更好卖、是不是更热门的直接参考。”
对于影院端来说,“预售在宣传上的作用更大”,首都电影院经理于超认为,“影院在开始预售之前就有自己的判断,才会决定怎样开预售场次,是给黄金时间段的大厅还是给边边角角的小厅。”在他和刘振飞看来,预售成绩不是绝对的趋势,“质量和口碑才是决定影片票房的关键。”
万变不离其宗,“内容为王”才是真理。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表示,质量是作品的核心竞争力。衡量一个国家电影发展水平的终极标志,是看能够拍摄生产出什么扬的电影作品。中国电影强国的实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都离不开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意制胜、科技助强、人才为本、市场为基缺一不可。
◎ 互联网助力电影宣发,预售风生水起
谈到电影预售,还要从2014年国庆档上映的《心花路放》说起。
2014年9月15日,在线票务平台联合《心花路放》开创了“预售”概念,在影片正式开启预售的一周时间内,预售出100万张票。这也助力该片斩获11.67亿票房,成为当年国庆档票房冠军。
2015年,春节档前夕,在线票务平台联手《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狼图腾》、《天将雄师》、《澳门风云2》、《爸爸的假期》、《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等7部影片推出预售活动,撬动票房7000万。
首都电影院经理于超认为:“在网络售票不是主要渠道的时候,预售作用更大。通过预售可以知道观众接受程度怎样。这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
2015年6月20日,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4》提前19天,通过微博和在线票务双平台正式开启预售,8万张票不到一小时售空,不到两个小时售出16万张票。
同年9月15日,《港囧》再次联手在线票务平台提前10天开启预售,截至9月24日,《港囧》的预售场次已超10万场。最终,该片也取得了超16亿的票房成绩。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预售已经成为大部分影片的标配,观众也逐渐形成在电影上映前购票的习惯。随着各大在线票务平台纷纷介入,预售价值不断放大,给电影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首映日预售票房占据榜首的是《捉妖记2》,影片在2018年春节档上映,首映日预售2.94亿,助力首日票房大片5.47亿;《复仇者联盟4》首映日预售2.52亿,首日票房为5.38亿;《疯狂外星人》首映日预售1.96亿,首日票房4.1亿;《我和我的祖国》首映日预售达1.85亿,首日票房2.9亿;《唐人街探案2》首映日预售1.74亿,首日票房3.4亿;《爱情公寓》首映日预售1.68亿,首日票房3.03亿;《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日预售1.59亿,首日票房2.63亿;《速度与激情8》首映日预售1.58亿,首日票房3.46亿;《飞驰人生》首映日预售1.42亿,首日票房3.22亿;《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首映日预售1.41亿,首日票房2.78亿;《姜子牙》首映日预售1.4亿,首日票房3.61亿;《新喜剧之王》首映日预售1.37亿,首日票房2.74亿;《西游伏妖篇》首映日预售1.36亿,首日票房3.54亿;《变形金刚5》首映日预售9420万,首日票房2.9亿;《中国机长》首映日预售9206万,首日票房1.95亿:《攀登者》首映日预售8730万,首日票房1.58亿;《西游记女儿国》首映日预售8513万,首日票房1.57亿;《流浪地球》首映日预售8200万,首日票房1.8亿……
几乎所有的大档期、大体量影片,都会有效的利用自身的体量优势,利用高预售优势来锁定排片空间。一个个震惊的首日预售数据,会刺激到院线、刺激到观众。
一般而言,首日排片占比对影片具有重要影响,而预售又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影片的首日排片占比。在预售出现之前,院线一般基于类型、主创、宣传、营销和档期因素的综合考量对一部新片做出预估,但是毕竟没有量化数字作为支撑,排片主观性较大。
特别是一些新开的三四线城市的影院,对于热映的影片是否适合本地域缺少经验。因此,有了预售数据后,可以及时反映观众对一部影片的期待程度,从数量维度上提高票房预估的准确度,为影院排片提供更多参考。但对于成熟的影院来说,尤其是近两年,“预售对于影片的指导作用相对早期要弱一些。”身为影院经理的于超直言,他会看预售数据,但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一部影片刚起片的时候排片高,那是发行的作用。这两年很多电影首周末,甚至首日后就不行了,说明品质本身不够高。因此预售成绩也不是绝对的趋势。”
◎ 推动影院排片是核心功能
相比普通观众,电影的片方、宣发方,或许才是更关心一部电影的预售表现的。
在预售渐成一部电影的标配的同时,其地位也愈发重要。
因为预售代表着电影的热度,代表着影片的声势和影响力。一部电影在开启预售前,或许只能通过售票平台的想看数、想看日增以及各大平台的搜索指数、热搜度以及预告片点击量等多维数据来综合判定,很难有一个直观、明确的观感。但预售票房,相对而言,就是实打实的映前热度。
猫眼专业版数据分析师刘振飞认为:“预售最核心的功能还是推动影院排片、给影片更多的场次。”就拿即将上映影片来说,由韩延导演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总预售目前已经超5000万,首日预售也超过4000万了,同日上映的《温暖的抱抱》相比之下只有1400多万,“那影院肯定愿意给《小红花》更多的场次。”刘振飞说,“道理也很简单,就是卖得好;同时影院因为影片预售好、开的场次多,那么观众在选择观影的时候,更多看到的场次也是这部电影的,包括预售数据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报道,都会进一步促进更多的观众购票。”
对于观众而言,在影片开启预售之前,影院、可考查一部影片卖相、热度的可能是想看数据,那开预售之后,“预售表现就是衡量一部影片是不是更好卖、是不是更热门的直接参考。”刘振飞说。
在线售票平台的普及,对于观众来说,电影预售能够节省购票时间。由于预售的透明化,观众可以在线选择自己心仪的座位,这比以往的现场售票更加便利。
另一方面,对于片方来说,电影提前开启预售毫无疑问能够增加电影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提前为影片积攒话题和人气。而所有宣发动作,都可以转化为首周预售的成绩直观显示,帮助片方根据预售成绩对宣发节奏进行微调。
从2014年到现在,毋庸置疑,电影预售已经愈发成为电影工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影从业者以及普通观众,也都看到了电影预售的重要性。6年间,电影预售的窗口期、方式、范围都在不断调整变化。
(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