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6日上午,著名电影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研究专家、翻译家,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艺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郑雪来先生(1925—2020)的追思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有关学者、郑雪来生前好友及家人共同缅怀追忆他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和治学态度。
郑雪来1925年10月29日出生于福建长乐,年轻的时候求学,在广州暨南大学外文系读书,曾任战区美军475步兵团翻译官,新中国成立之后郑雪来参加电影理论艺界和研究工作。上世纪70年代起主要从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的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全6卷)的翻译、校订工作,翻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讲演谈话书信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导演与表演》等文集,以及《告密者》、《乡村女教师》等二十余部电影剧本和其他文艺作品。
80年代将研究工作重心转向电影理论、电影美学及外国电影思潮的研究,在电影戏剧化、电影观念、巴赞电影美学等理论问题的学术争鸣与讨论中发言撰文,为新时期中国电影理论界的代表性人物。曾在全国各地高校及文艺单位作过百余场讲学,为国外电影理论的引介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并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艺研究所的工作。出版了《电影美学问题》、《电影学论稿》等专著;主编了《当代外国艺术》、《世界艺术与美学》、《当代外国影视艺术》等多辑关于外国文艺引介及研究的期刊。主持《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编撰工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在介绍了郑雪来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之后总结说:“他的成就、贡献是我们常人难以企及的……他给我们电影学界,包括电影影视教育等方面树起了一个至高的灯塔,一直照亮我们。”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前所长章柏青如此评价:“郑雪来的成就与他的东西方文化背景以及他的创新精神分不开,他作为理论家的重大奉献是,把当时已经封闭了的十多年的西方思想、先进的电影理论引进国内来,引起了社会的震动。在几次大的学术论证中,他观点犀利,立场鲜明,作为一种独立的学界声音,对推动电影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胡智锋认为,郑雪来是中国电影理论战线上的启蒙者、搭桥者、集大成者。而郑先生的开放胸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独立自主的学者风骨更是激励学界后辈的精神财富。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纪令仪等与会学者分别从郑雪来丰富的学术成就、严谨的治学态度、直言不讳的学术品格以及他对后辈的影响及鼓舞等方面做了深切缅怀。
郑雪来的长子周天明先生也列席了此次追思会,他向与会学者们转达了他父亲生前的几个愿望:尽快加强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的力度及中国电影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重新编写《中国电影史》;编写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世界电影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