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国电影如何开局正在成为产业拓展的重要问题。除了疫情还在威胁着行业的因素之外,中国也站上了全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前台的战略性格局。
要求文化艺术发挥自身的事业与产业优势,深刻展示历经近代与现代沧桑、走上了现代化与全球化道路的中国社会精神面貌,生动描绘中国人民曲折奋发、艰难创业,及多姿多彩的改革开放生活,已经成为“十四五”赋予中国电影的深切课题。
在一系列基于创作规律的自由发挥当中,在拨开表面功夫千篇一律的选材背后,似乎应该认识到国家一再提出的“读懂中国”宣传活动正好给“十四五”电影开局提供了绝好的维度。电影不可能简单成为时代的传声筒,不能够仅仅当做主题先行的宣传工具。但是,与中国站上了世界政治经济的风口浪尖相匹配,与中国当代社会制度和文化同样在引领世界走出乱局相应和,电影发挥出“读懂中国”的特殊作用和作出其特别贡献,却一定是题中之义。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也是西欧伟大的文学艺术呈现出灿烂辉煌而足以抒写其历史变迁的风云时代。俄罗斯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变革运动中心,其文艺星空银河璀璨,群星毕现,更是说明伟大的文艺创作总是与伟大的人类变革时代遥相呼应的。
我们自小就是在那些伟大的作家身上以及他们不朽的作品当中认知那些伟大时代的。现在,世界历史已经走到了应该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时候了。我绝不是说电影的“读懂中国”是用银幕写一篇篇宣传映画,绝不是说在“读懂中国”的电影创作中主题先行。在中国文学史上,诸如四大名著就是读懂中国的深刻尝试。
而我们曾经有过的优秀电影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读懂中国,我们已经有了从《东方红》、《横空出世》到《建国大业》以及八一厂的《大决战》等无数名片。但是,宏大叙事有了,深度还不够。
在当下的中国青少年认知里,不乏很多疑惑的声音。尤其是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民国的宣传,使得人们迷糊于中国革命崛起在民国时期的真实原因何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找到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合法性和来自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民心向背?
譬如你想了解十九世纪俄国的知识分子,可以读读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里面的人物皮埃尔先生。而从皮埃尔的身上,你可以了解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精神生活变迁历程——这就是文学艺术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文艺创作还没有出现如此深刻典型的文学巨著和人物形象。中国社会近两百年的变迁是人类社会近现代变迁中具有巨大的东方意义。而这里说的东方意义又是世界范畴的,因为世界性之深刻矛盾正在逐渐地转移到了东方,转移到了从北至高加索山脉以东,直到太平洋西域的辽阔世界,其中自俄国巨变之后,便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巨变。
当代的电影创作有着无尽的题材与故事,有着无尽的人物传奇和社会话题。
中国革命的故事就是从背后和底层的真实开始的。要这样告诉人们,中国革命的火焰从不白烧。宏大叙事背后的深刻等着我们挖掘。时间跨过二百年,其中中国共产党一百年,今天,这个故事依旧有着更多精彩而动人的题材和角度。
仅仅当代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背后就有着数不完的家族故事、企业传奇、城市与乡村的沧海桑田、个人的成长与蜕变,更有在科研、教育、移山填海、战场与商场上的人性较量,等等。其中我相信大多数故事只能以小见大,以滴水而见太阳,以通常的爱情角度带入翻天覆地,以写不尽的同学们的成长带入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变迁。
当下对于中国的崛起世界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很多不和谐的声调模糊着世人认知的真伪。开发“读懂中国”的国家电影非常重要。譬如我们从《点点星光》那样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中就足以“读”到中国社会的沧桑史。影片没有丝毫的伪装和做作,没有夸大也几乎不遗漏。从一个外来工子弟罕为人知的上学故事,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的成功正是无数个中国普通人家庭和他们托付孩子的学校共同担当起来的。
其中有一个个家庭极其艰窘的付出,他们是中国最底层的百姓,而他们的孩子如此争气,他们的老师如此纯朴而称职,他们的命运如此匪夷所思。这就是一滴水见太阳。我们从《点点星光》里读懂了当下的中国。中国崛起靠的是安稳的社会环境,能够让外来工们历尽艰辛之余能够有信心地托付孩子与社会和教育,他们吃尽了奋斗的艰苦,但他们的后代获得了成长。
“读懂中国”也并非都是说教与宣传,从另外一部《五彩缤纷》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中国的不足,即目前中国在教育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是一个将失读症儿童带到美国上学的故事,我们不讳言差距,相反就是要学习世界先进的东西,包括那些宣称中国是敌人和竞争者的国家中先进的东西。
《五彩缤纷》的母亲带着儿女在美国艰难求学,得到了美国友好善良人士的帮助,这才是我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所在。而当小裁缝的父亲留在中国奋力挣钱,在精神上持续支持彼岸的母女,一家人心连心又生动感人地写出了中国家庭在黑暗(物质上)与光明(凝聚力)中奋争的小小传奇。
真实的中国家庭中有着无数如此合家胼手胝足改变命运的传奇故事,《五彩缤纷》仅仅是闪光的一角,而改变命运就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最不平庸的地方就是它的文化。很多人一定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就用更多诸如《我和我的祖国》、《一点就到家》、《点点星光》、《五彩缤纷》和《掬水月在手》那样的电影奉献银幕。
“读懂中国”需要漫长细致的传播,绝不是急功近利和“吹糠见米”般所能够简单奏效的。在“十四五”电影产业拓展过程中,它既应该是一面旗帜,也应该是一个长征。它还将和中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个过程相始终。
中国在走向当代文明的道路上将遇到无数问题,资本主义从五百年前开始崛起至今更加不合理的血与火阶段足以教育我们,在一百年内要付出的曲折今天远远只是开始。我们为中国拍“读懂中国”,我们也为世界拍“读懂中国”,我们更为历史拍“读懂中国”,为我们自己拍“读懂中国”。所以在“读懂中国”的背后与底层,将是一代中国电影人开创新的电影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