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崛起在中国电影市场,新一轮的产业周期就开始了。前一轮周期是从事业转向市场经济,这个周期以新的发行体制建立为发轫,以产业的拓张和资本的进入为高潮,又以院线影城的充分竞争显出疲态为下降。
疫情的到来成为了两个周期之间的过渡,新的周期我们远远没有看清楚。需求总结的二十多年的激情燃烧突然被资本的退潮和疫情的打击浇灭了,在这个行业里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人先后隐去,未来的格局处于迷惘当中。
留在产业尤其是发行和院线影城之中的中新代何去何从,正在成为问题。最近披露的2020年“部分影视公司的业绩预告”(上市公司)包括万达电影、华谊兄弟、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幸福蓝海、金逸、横店等含有制片出品、发行院线的都在巨亏之列,而剩下有赢利的貌似只有光线和华策。
在某些卖座的欣喜背后大部分已经沉默,我们必须记录下这样一个过渡的至暗时期,因为走出这个漫长的低谷,走向周期的提升,需要有深刻的总结和思考。企业领导人所以称之为领导人而非管理者,首要的品行应该就在思考上,在思考的能力上。作为基础的能力,企业领导人看得清周期的新特点和周边的世界是第一重要的,这是思考的焦点所在。
老一代人中部分还在,当然,今天三四十岁的新人对于这次的思考与筹谋更加关键。就目前所观察,大部分年轻的企业领导人呈现出僵化状态,在周期发轫的低谷阶段,他们大部分无动于衷,或者准确说是手足无措。
以春节档期光线、联瑞等发行公司分别单独地对某些影管公司属下的影城发出了不予节目发行的挑战,而院线和影管根本无力解决来看,问题还比较严重。而且行业舆情也没有反响,行业内部没有很大的反应,行业之间根本缺乏彼此的勾联。
产业的自我修复需要上中下游的信息沟通,更需要有领导人站出来相互站台支持。但是,从疫情开始,全行业的互动少之又少,没有开顶风船的角色。说起来一是魄力很弱,二是没有思考能力,三是失去了传承。
如果说从前是缺少历练,今天大时代面前,历练的机会就来了。对于准备在这个周期呆下去的产业和企业领导者,彼此走动,互通思想,站出来迎接挑战,都是绝好的机会。思考作为第一品行要求,行动就是第二要求。此外,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还要具备以下优秀的三种品质:
第一是战略思维,它决定一个人成功地实现某一种产业的格局,从而开创自己的平台。一个小战役的成功有小聪明和局部的资源也许就够了。譬如做好一个影城或者一部影片,这需要将才,需要不大的将才就能够做到。
然而,要做长远的规划的企业,仅仅这样的成功以及成功的谋划就很不够。所谓长远的规划就是战略,而为着这个长远的规划,今天的每一个胜利都不仅仅是为着今天的眼前的胜利,而是为长远的做大而开始的铺垫。成功是必须一步步走上前的,所以长远规划必须成熟。
做战略就是“谋万世”而非谋一时,做战略才是做格局,而做格局的企业才有价值。
格局就是在产业当中,至少在行业当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势头并没有消失,只是遭到了挫折,但是,只要中国的城市化和社会转型一日存在,电影产业的发展格局就必定有追随而上的必然。任何时候做电影产业都不要忘记做好自己的格局。企业的影响力就是市值,而格局与平台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二十多年前我作了很多次影片成功的营销,但是直到这些成功融入到了中国电影改革创新的洪流当中,也融入到了全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当中,我认为全部努力才真的有了价值和意义。这就是做单个项目和做格局的区别。
第二是时代目光,它塑造一个人的学习理念,在这个天翻地覆的世界,信息量都在与时俱进、贴紧时代的学习中,而它才是保证引领潮流的旗帜。时代一天都没有停止前进,我们当年怎么知道AI呢?怎么知道特斯拉呢?对于中国内在的发展,那时还没有字节跳动。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别人做到的,我们就要跟得上。这就需要时代的眼光。
平庸的企业看到的就是眼前的分账,当下的档期,建了几家影城。如果这些成绩和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存在都毫无关系,那就一点都不值得沾沾自喜。而企业的日常运营如果和智能、和移动、和手机上的软件没有基本联系,或者没有新的更多联系,那必定也是徒劳的。没有凭借手机操作的业务都应该摒弃。因为离开手机就不是智能思维。离开了连学习都不可能。
智能时代的业务是移动的,是下沉去中间化的,是社交而消费者要给你做主的。能够产生社交的热点的项目才值得去做,具备社交的销售就要拼命去做,社交依赖智能方法,具有智能思维的业务就要组建团队去做,甚至跨界也在所不惜,那后面是慢慢的数据和流量,最终才会使得你的业务产生平台,而从此企业就能够踏上平台战略的高地。
第三就是自己独立的人格品牌,对于电影人,它包括具有专业的对于电影现象和电影产业的判断标准,以及企业管理的领导力和团结争取人脉资源、做好格局引领趋势的独门武功。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人最有人格魅力,而能够帮助到别人是因为你有实力,帮助别人是让你的实力兑现出价值。别人需要和欢迎你的帮助和服务,说明你的价值有市场,也就是有未来。
什么是专业的“.......判断标准”?很多人做了一辈子,都没有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专家,就是因为他缺乏提出自己的市场模式。譬如影片具有市场前景和没有市场前景的标准在哪里?说得出一二三,并且用你成功的案例论证。这就是起码的专业标准。电影现象必定五花八门,但是总能够合并“同类项”,有规律可循。在思维模式中这就是归纳法。
对于影片价值的专业判断缺乏类型归纳法的总结在行业的上中下游都存在,不止是在院线和影城,首先在制片和发行。制片不知道自己的影片应该怎样掌握投资的分寸,发行不知道自己的影片核心价值在哪里而采用怎样的发行方式,这些都是对于行业商业模式完全不知晓的表现,产业走到今天而说不出商业模式的领导者比比皆是。这注定是可悲的。
专业的要求构成了从专业角度认知的人格魅力的核心价值,所以不能够原谅太多对于产业行业不专业的眼下的现状。在新的周期开始出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人,是一个行业的各种核心人物、领袖人物,是懂电影、懂市场的人才。对于有志气和有骨气的人来说,毫无疑问,这样一个时刻正是人跃然而起,承担重任,提升自己的时候,是建功立业而报效祖国的时候。
作为各级领导部门要经常组织各种宣传表彰突出人才和行业成功案例的活动,使之成为新周期行业产业发展创新的导向。这种活动基于领导部门对于基层一线和各类成功的关注与熟悉,所以,行业人才的培养塑造,成功案例的宣传推广,关键在上级。过去我们的事业有一个好传统,随时奖励表彰先进,让他们成为行业产业的带头人。
把优秀人才和领军人才培养好,我们的事业就一定有希望。当然,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不是容易培养出来的,如此才显得培养骨干和领军人才的重要性。回到过去的好传统去吧,回到领导部门有激励先进、推动人才进步的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的传统去吧,在新的电影产业周期已经展开的当下,人才,才是第一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