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2版)
◎1987年-2003年:宏大叙事回望历史,表现伟人内心世界
这一时期,国家对于电影尤其是主旋律电影创作更加重视。1987年,党中央批准成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组织指导、剧本立项把关和完成片审查。1996年3月22日至24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弘扬主旋律的影片,不仅思想内容要好,而且艺术水准要高”,并正式推动和启动了电影精品“九五五○”工程。
在具体实践上,政府主管部门综合运用了包括行政、市场在内的各种手段来促进电影精品工程的实施,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金沙水拍》、《长征》、《彝海结盟》等长征题材电影陆续与观众见面。
1996年,为庆祝长征胜利60周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长征》和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彝海结盟》,都是通过宏大叙事回望历史、表现伟人内心世界的作品。
影片《长征》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全景式表现长征全过程的影片,也是当时规模最大、表现内容最为完整的一部长征题材影片。不仅还原了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还直面了党内的分歧和斗争,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血的教训认识到毛泽东的作用并将红军的领导权交还于他,而后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的过程。
而《彝海结盟》讲述了长征路上红军将领刘伯承与彝族头人果基小叶丹结盟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长征精神。影片围绕“结盟”这个中心,以平行对比的总体构思揭示了民族团结的底蕴。
◎ 2003年-2016年:以多样视角艺术呈现立体化的长征
2003年,中国电影开始全面向产业化转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拍摄主要围绕配合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节庆活动献礼放映进行。长征题材电影也出现在各大重要时间节点,成为献礼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至2006年,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心动岁月》、《我的长征》、《扎喜的长征》、《青青的长征》等4部故事片陆续上映,4部影片均采用普通人视角,从多个层面展现了个体在长征中的特殊经历,有效开拓了叙事的空间和视野,使对长征的呈现更加立体化。
其中,《心动岁月》描述了红军女战士英子在长征途中的坎坷经历,展现了红军忠于党、忠于信念的高贵品质;《我的长征》是翟俊杰第三次执导长征题材电影,影片以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前后贯穿了长征过程中的各个重大事件;《扎喜的长征》讲述藏族红军战士扎喜旺徐在长征中不畏艰险,为大部队筹措粮食的故事,体现了红军战士与藏族同胞的深厚情谊;《青青的长征》通过坚信红军能够拯救穷苦百姓的少年青青历尽艰辛追寻红军大部队的故事,表现了红军长征不畏艰苦的伟大革命精神。
同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了大型文献纪录片《不能忘却的长征》,通过抽取长征历程中一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对红军万里长征的战略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艺术思考和探索。
2007年,为了向党的十七大献礼,也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影片《革命到底》于当年10月12日与观众见面。该片从广昌战役、“扩红”运动、湘江战役到四渡赤水,直至渡江战役,通过三个小人物在15年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他们从普通农民到革命战士的成长过程。
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影片《通道转兵》于当年8月30日上映。据《红军长征史》中记载:“通道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也是他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通道转兵》就记载了这段历史,体现了红军长征转折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集中、勇于担当的精神。
2012年,为了向党的十八大献礼,《走过雪山草地》于当年11月18日上映。影片讲述了长征时期一支红军剧团克服种种困难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大无畏的革命情怀。
2016年,为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电影人陆续推出了《太阳河》、《勇士》、《遵义会议》、《大会师》、《信仰者》、《生死96小时》、《勃沙特的长征》、《四渡赤水》(动画片)、《红旗漫卷西风》、《领袖1935》、《血战湘江》等多部长征题材影片,向伟大的长征精神致敬。
《勇士》、《血战湘江》、《生死96小时》以经典战役为蓝本,将镜头对准长征中红军的某个群体,通过对特定历史横断面的记叙,集中刻画红军的高大形象;《大会师》、《领袖1935》、《遵义会议》既再现了领袖指挥时的运筹帷幄和会议上的精彩博弈,又凸显一线战斗部队在枪林弹雨中的勇敢无畏;《太阳河》、《勃沙特的长征》、《信仰者》以不同长征参与者的独特视角讲述长征故事;国产动画片《四渡赤水》和文献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则将不同的电影风格和类型运用到长征题材中。
◎ 2017年至今: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回顾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电影人对长征进行深入挖掘,创作了数十部题材不同、风格多样的电影作品,全方位、全景化地回顾了历史,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国亿万观众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而不懈奋斗,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也奋力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电影创作对长征的展现也更加多元,使对长征的呈现更加全景化、立体化。
《湘江1934·向死而生》首次采用动画形式表现“湘江战役”重大题材;《红色土司》通过红军长征途经羌区时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再现了羌族革命英雄安登榜的一生;《极度危机》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建立“黔大毕”根据地时发生的故事,塑造了战争英雄的群像;《半条棉被》通过三个女红军和群众的故事入手,充分显示了“半条棉被”的情感线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赤焰》讲述了四位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普通女孩成长为红军战士的故事,体现了红军的坚定信念。
此外,表现首部反映纳西族人民支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电影《红麦》也已杀青,预计将于2021年上映。还有多部展现长征精神、再现长征历史的电影项目正在推进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电影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创作活力持续迸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电影生产力空前提高,呈现健康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相信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会发挥好电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功能,坚守电影工作的文艺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推动电影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