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国内电影市场,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匆匆那年》、《中国合伙人》、《左耳》,再至《无问西东》、《芳华》等,这些青春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由此观之,青春电影无疑是在我国影坛掀起了一股怀旧浪潮,让70、80甚至90后集体陷入了“追忆往昔”的情绪当中。而当下社会高速发展,回顾自己过往的青葱岁月不失为人们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它能让人暂且忘却现实,在回忆的乌托邦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以怀旧、青涩情感、梦想为基调的青春电影恰好契合了我们每个人潜意识中的怀旧情怀,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
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问世,至此电影告别默片走入有声时代。音乐作为电影声音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的作用不言而喻。而青春电影的热映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它抓住了受众的情感体验,它的成功更是无法忽略音乐的所起到的情感催化作用。我国著名作曲家王云阶认为:“电影音乐中的音乐主题的构成和发展、和声的明暗浓淡和进行的目的性、复调音乐手法的适当出现、乐器的色彩与特征的发挥,以及曲式的运用、高潮的布置和整个音乐的结构等,都得服从电影艺术的整体要求,只能再这个前提下发挥作曲者的独创性和风格。由此可见,我们要评价一部电影的音乐成功与否,主要看它是否很好地表达了影片的内容、深化了影片的主题。于此,本文将从音乐在唤起时代记忆、表达人物心理以及深化影片主题三个方面来探析其在中国青春片当中起到的作用。
一、唤起时代记忆
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文化形式都是特定的时代产物,如果说世界上有时光机器,那么“音乐”作为一种载体首当其冲。每一个年代都有那个时期的专属记忆,而每个年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这些承载了青春过往的音乐就成为了连接当下与过去的载体。诚如香港导演王家卫所说:“音乐,不仅只是气氛营造的需要,也可以是让人想起某个年代。”
由于乐曲的音调、曲式以及演唱方式的不同,每个时期都会有特定的音乐风格,所以每当某个旋律响起我们都会感受到特定时代的召唤,一支能够突出时代印记的音乐远胜于人物造型与布景方面的强拗。所以,导演在进行影片创作之时,选取能够代表影片时代背景的音乐,可以使得观众快速找到自身代入感以期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典型的怀旧青春励志片,影片讲述了在20世纪80年代三个大学生共同打拼事业的故事。导演陈可辛在影片中融入了大量带有时代记忆的歌曲,其主题曲及所有的插曲都是选取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真实地表达了当时主角所处的社会和人们的文化生活,这一举措无疑使得影片更具表现与张力。这部影片所叙述的故事有将近30年的跨度,陈可辛采用了线性结构叙事,而对音乐的巧妙运用无疑消解了这种叙事手法的零散之感,使得画面与音乐融为一体,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片中,无论是《国际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还是《光阴的故事》,每当前奏响起之时,都把观众带入了特定的时代回忆当中。
在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中,音乐所代表的时期特定性更加显著。影片伊始,文工团排练的舞蹈《草原女民兵》就是一部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此时文艺女兵的曼妙舞姿加上另一端乐手们演奏着乐器,这种西方管弦乐加上中国传统民乐的搭配,是70年代的特定产物,也是导演巧妙地为整部影片配乐定下的时代基调。而在文工团日常的生活中,《洗衣歌》、《绣金匾》等歌曲都鲜明地体现出特定的时代印记。当大家含泪举杯,“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驼铃》一曲响起,就预示着文工团已到了解散之际。音乐在《芳华》这部影片中的隐性叙事也在牵引时间线的推移,传达着时代记忆。可以说,一首歌曲往往比图像更加敏感快速地唤起人们的记忆,人们能够在歌曲的旋律当中感受到岁月的变迁。在这些青春电影当中,导演们通过对音乐的运用奠定了影片的背景时期和怀旧的氛围,唤起了观众的时代记忆。
二、表达人物心理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音乐与画面的功能无法割裂。音乐相比于画面而言更为抽象,它无法像画面一样具体对客观世界进行表现,然而它却具有极强的概括能力和表现力。在一部文学作品当中,它能够或直白或侧面地刻画人物心理;而一部电影在对人物心理进行表达之时,除了运用独白或旁白的“画外音”形式将人物心理外化之外,音乐的运用不失为一种更为巧妙的方式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人物形象。音乐表达的张力是无穷的,它能够使观众在观影之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电影中人物所处的境遇进行代入联想,从而心生触动。
在影片《芳华》当中,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打击的何小萍在经受战争刺激之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众人在组织的领导下观看文工团的表演,小萍就是其中一员。舞台上曾经的战友在表演着《沂蒙颂》,此时原本眼神空洞的小萍出现了微妙地情绪转变,她缓缓站起,推开了门走出了会场,在月光下伴随着《沂蒙颂》开始翩翩起舞。导演采用了一个全景来表现这一幕,这个场景又何尝不代表着小萍的种种心境。一个精神病人旁若无人地舞蹈表现了她的境遇,强烈体现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她是一个不被接受的人更是不被理解的一个人,没有任何言语的解释却更加触动观众的内心,音乐的表现力可谓一览无遗。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片段,萧穗子一行人在房间里尝试当时新式洋气的服装,这时战友拿出了一个新款录音机,录音机里传出了邓丽君的《浓情万缕》,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是被禁止的,邓丽君的歌曲被定义为“靡靡之音”。可文工团里的男兵女兵都是芳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不禁被这样新颖的旋律给吸引。这暗示着一种“禁忌的打破”,表面上的行为打破更是人物内心的一种映射,刘军不禁感慨“句句往心理钻啊!”这也为之后刘军鲁莽地向林丁丁表白做了铺垫,表现出了他内心已萌生出的情愫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导演陈可辛在《中国合伙人》也运用了很多音乐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Leaving On a Jet Plane》这首歌曲出现在两对情侣的分别之际,这首歌的旋律首先就奠定了一种伤感的氛围。在模拟签证场景之时,成东青问苏梅:“你还会回到你的祖国吗?”苏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诉成东青自己已经通过了签证。此时音乐响起,歌者唱着“All my bags are packed, I'm ready to go,I'm standing here outside your door,I hate to wake you up to say goodbye……”两人不语沉默,而歌词已经表达出了苏梅的内心。宿舍里,成东青站在一旁沉默地看着同样被女友抛下的王阳在焚烧着手稿。一人沉默不语,一人魔怔发笑,这种声画对立的方式给观众造成强大的心理冲击。同样在《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中,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出现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有的说,没的做,怎知不容易,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歌词的内容与成东青艰辛起伏地求学之路甚为贴合。歌曲伴随成东青初到燕京大学出现,镜头在学校里不断切换,这一切对于成东青而言都是新鲜的,歌词反应了人物内心对一切的好奇与紧张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也为其戏剧般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电影《观音山》讲述了大都市中生活在边缘的三个年轻人的故事,影片前半部分出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无疑是三个人内心的写照,三个人在城市中的生活就好似一场游戏一场梦,明天和意外谁先来,没人知道;未来在何方,也无从知晓,只有当下不断努力才能生存下去。片中另一个场景,南风、丁波、肥皂三人偷偷地将房东常月琴过世儿子的事故车开走,三人驾车疾驰在路上悠然自得,他们暂时忘却了生活的彷徨。此时收音机里响起了许巍的《蓝莲花》,歌词中“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唱出了三个人对自由、对明天的向往,人物的内心被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不是直接而具体的,它在激起人的情感和情绪方面是最准确且细腻的。相比于画面,音乐具有“表意而不绘形”的优势,所以音乐往往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从而弥补画面无法刻画的人物感受以及复杂的心理体验的不足之处。
三、深化影片主题
每一部电影都有导演要诉说的主题,那么电影中所有的元素都应是为突出影片的主题而服务。为达到深化影片主题的作用,主题音乐无疑是导演最常采用的方式,它包括电影的片头或片尾曲。主题音乐不仅能够将影片主题进行渲染,同时有利于电影的前期宣传,从而达到电影的艺术与商业的双重效果。
电影的主题曲是导演对影片情感的集中爆发,旨在使观众听到主题曲时能够与导演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王菲演唱的《匆匆那年》,作为电影的同名主题曲在影片中充当着一条叙事线索的作用,是陈寻写给方茴的一首歌,由于阴差阳错方茴始终没有听到。在影片后半段,陈寻含着泪水在赵烨的婚礼上演唱了这首歌,导演张一白如此设置升华了电影的主题,暗示了五人之间友情的匆匆以及时光的流逝,引起观众的共鸣。在2017年上映的《无问西东》当中,王菲演唱的同名主题曲在呼应主题的同时,更是将“青春”一词拔高到了天地辽阔的大格局当中,颇具哲思意味。而由毛不易演唱的片尾曲《无问》则从细腻的情感体验入手,将观众带入感性的漩涡。
电影的音乐除了主题曲之外,同样还有插曲。在上文笔者谈及的《中国合伙人》当中,《光阴的故事》、《外面的世界》以及《一样的月光》三首歌曲在使观众追忆似水流年的同时也深化了电影的主题。主人公们在历经沉浮和迷惘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创业目标,也引起了观众对于人生的反思。《一样的月光》有这样一句歌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而影片无疑一直在鼓励观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世界”。最后,旁白说“成东青没想过改变世界,并坚持不被世界改变”,此时《光阴的故事》一曲适时响起,这无疑使对《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进行了总结,逐步将影片的主题深化并推向结局高潮。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So Young》一曲作为插曲贯穿全片,而这部影片的英文片名就是“So Young”。歌曲中所表达出的冲动、彷徨与影片青春不羁的主题相互照应,彼此起着促进的作用。在影片的后半段,阮菀不幸车祸去世,她用冲动和无畏将自己的青春定格在那一瞬间,这首《So Young》渲染了这种奋不顾身的情怀,令人回味。所以,电影音乐对影片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观众以情绪上的引导,发人深思。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我们常因为一首音乐唤起某些尘封的记忆,音乐有时比画面更容易让人铭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的抽象性给观众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想象。它参与并推动叙事,带领观众找到时代记忆,渲染剧中人物心理并层层深入暗示主题,最终与画面相结合给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而在青春电影当中,导演们创造性地对音乐进行运用以期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旨在唤起观众对过往生活的追忆,引发观众对当下人生态度进一步思考。
(梅佳琪,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