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影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获得了前所未有与全球同步发展甚至领先全球的机遇。中国电影也将继续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电影强国建设的重任,从而推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实现,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大有可为。”
今年侯光明准备的两个提案分别围绕卓越文艺人才培养和电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展开。此外,他还建议中国电影在“十四五”时期从公共服务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文化弘扬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构建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布局。
大力培养文艺后备人才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深耕电影教育领域多年的“老兵”,侯光明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启动卓越文艺人才培养计划的提案”。据他介绍,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委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2019年-2021年),其中涵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等,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但“卓越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并不包括在内。
侯光明认为,只有卓越的文艺人才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他同时表示,近年来的国内外艺术院校排名榜单显示,我国顶尖艺术高校在世界同类艺术院校中名列前茅,已经具备了培养卓越文艺人才的实力和水平。
因此,他建议国家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将“卓越文艺人才培养计划”纳入“系列卓越人才”计划3.0,将卓越文艺人才培养纳入到国家重点培养的高度,形成实施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出台政策保障,并以北京电影学院等世界著名艺术高校为依托和试点,推进计划的落地实施。
他同时建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统筹组织实施工作,构建中央和地方相协调的实施体系,明确“卓越文艺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等,各省(区、市)相关部门再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本地区实施方案。
此外,他认为要做好资金、政策等配套保障,中央、各省(区、市)相关部门要加强省域内政策协调配套,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各省(区、市)相关部门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情况,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引导支持地方高校实施计划。
最后,侯光明还建议以北京电影学院等艺术院校为依托和试点,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率先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艺术专业点(“金专”),形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艺术课程(“金课”),建成一批艺术创作实践高地。在此基础上,将更多符合条件的高校纳入计划中,力争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精专型复合型文艺后备人才。
积极研发LED电影放映屏系统
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侯光明委员的另一份提案是关于加快LED电影放映(屏)系统自主研制和影院应用,聚焦电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他表示,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和规模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依然存在专业级数字成像器件和数字显示器件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芯片的“卡脖子”问题。
据介绍,目前我国主流商业影院统一采用的是数字投影放映模式,7万多块数字电影放映系统和设备,必须完全遵循好莱坞数字电影倡导组织(DCI)发布的数字电影系统规范,并通过DCI检测认证,否则无法放映进口影片。而DCI检测认证除技术因素外,主要是为了垄断市场和保障好莱坞影片的发行,国内数字放映机厂家想要通过DCI检测认证,道路艰辛且费用高昂。
“电影行业目前面临的严峻困难是:美日欧在专业级图像传感器、图像显示芯片、数字摄影机、数字放映机等数字电影核心器件与关键系统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特别是美国公司掌握‘卡脖子’芯片技术,国内电影产业发展规模越大,越发成为美日欧技术和影片的市场。”
但他同时也表示,近年来,基于LED主动发光显示技术的新型电影放映系统发展迅猛,对影院传统数字投影放映模式产生冲击,而我国LED显示屏研发制造能力世界领先,产业链相对完整,完全具备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ED电影放映屏系统的能力,若积极推进,有望扭转长期以来专业电影放映设备依赖进口、设备技术标准被国外垄断的顽疾,实现“弯道超车”,增强我国在世界电影和泛娱乐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权。
侯光明认为:必须强化科技与电影的融合发展,推广新的影视技术,进一步探索高分辨率、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音频、巨幕放映等格式,支持开展基于LED放映和5G传输技术的下一代数字影院系统研发应用,更好为观众营造现代的消费体验和沉浸式的观影氛围。
为此,他建议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有效提升LED放映系统自主研制和协同创新的总效能,制定鼓励国内LED屏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政策,为国产设备提供应用场景和部署环境,激发企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积极性。
另一方面应研究制定LED大屏显示技术、新型电影放映系统技术等国家标准,确保高质量显示、健康显示、舒适显示,升级完善数字电影技术标准体系,增强我国在世界电影和泛娱乐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权。
同时,对应用国产LED放映系统的院线和影院,提供国产影片首轮放映覆盖的政策扶持,为国产影片和自研设备提供放映场所。
“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
应在五个方面重点布局
侯光明委员说,电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征,也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和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电影内在于和服务于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而电影强国建设也是“十四五”时期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需要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全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为此,侯光明建议:中国电影在“十四五”时期可以从公共服务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文化弘扬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构建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布局。
在电影公共服务战略方面,建议以正能量传播为核心,促进电影全媒体传播工程,同时聚焦现阶段电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电影文化发展不充分问题,推进电影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实施电影惠民工程。
在电影产业发展战略方面,应促进电影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与工业化;以院线制深度改革为核心,推动电影发行放映体制进一步改革,促进电影产业结构优化;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电影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培育区域性差异化的电影产业中心和有特色的电影产业园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电影制作数字化、电影发行数字化、电影放映数字、电影消费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电影业态,推动电影产业全面转型升级;面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促进电影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电影文化弘扬战略方面,建议以内容为导向,积极推进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以电影强国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电影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电影精品。
在电影科技创新战略方面,建议从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等方面,推进电影与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的结合,推动前沿影像技术创新。
在构建电影强国评价体系方面,建议按照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与任务,研究制定电影强国建设的关键任务指标体系;在建立健全评价维度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统计与检测体系,构建电影评测指标的数据库,对电影强国进行动态检测;建立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电影强国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与实施路径,建立健全相关激励与约束机制,进一步激发电影强国建设各相关主体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