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演员刘德华主演的三部电影接连推出,票房成绩竟像过山车,颇有戏剧性:第一部是《热血合唱团》,票房仅收7000多万元。莫非刘德华已成风光不再的“暗星”?非也!一个多月之后上映刘德华主演的《拆弹专家2》,票房火爆,首映8天就破6亿,最终收13.1亿元!刘德华主演的又一部新片《人潮汹涌》乘胜推出,挤进春节黄金档期,岂料票房遇冷,苦战25天才过6亿,未到《拆弹专家2》的一半。
这类大起大落现象早已有之。且看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影片:《唐山大地震》收6.5亿元,但《一九四二》跌至3.7亿元,不久之后他主演影片《老炮儿》,票房又高达9亿元,接着他执导《我不是潘金莲》又跌至4.8亿元。导演吴宇森执导《赤壁》收5.8亿元,但执导《太平轮》跌至2.5亿元。因执导《红海行动》(票房36.5亿元)而名震影坛的导演林超贤,不久之后执导《紧急救援》,票房只收4.9亿元。
都是由同一位明星、同一位导演担纲的电影,票房为何会有天壤之别?这就说明,“明星名导效应”虽然可为影片加分,但并非“花天价”请了大明星大导演就万事大吉。我发现,“明星名导效应”如失灵,未必是演员、导演的问题,多是影片的市场策划有重大失误,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电影制片方的市场策划,包含题材选择、立意定位、卖点设计、上市时机、宣传重点等等。假如市场策划走错棋,就会导致影片先天不足,留下大隐患。好比一座大厦的设计有大问题,即使花了巨资,用了一流的建材和施工队,大厦落成之后还是会轰然倒塌。
且看刘德华主演的三部新片的市场策划:
《热血合唱团》描写一位自身也有缺陷的指挥家(刘德华饰演),指导一群后进的中学生组织合唱团参赛,在练歌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改变了人生态度。该片的某些刻画有可取之处,刘德华的表演也很认真。但该片的产销都有问题,首先是题材和总体构思太陈旧,与经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雷同,尚未想出弥补先天不足的新招就开拍。该片开机之后拖了4年才上映,这几年内又有三部同类影片《大师兄》、《嗝嗝老师》、《老师·好》推出,都是描写一位性格或生理有缺陷的老师与一群孩子共同进步,对《热血合唱团》就更不利。刘德华在拍摄《热血合唱团》期间曾坠马受伤,该片的宣传本来可借此大力赞扬刘德华的敬业精神打动观众,但策划人员没有重视这些新闻素材,只会简单地宣布刘德华是主演,错失提高票房号召力的最后机会。
《人潮汹涌》根据外国影片改编,其遇挫原因,有人说因为该片并非原创作品,有人说改编水平不够高,我认为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人潮汹涌》并非尽善尽美,但总体上还属优质影片,该片剧作、导演、表演、造型、剪辑的精美度高于《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人潮汹涌》未能在影市掀起汹涌热潮,最大问题是上市时机不对。该片在春节档上映,论情节场面热闹和品牌效应不如“唐人街”,论合家欢的号召力不如“李焕英”,无法争取中老年观众。欲吸引年轻人,又被“李焕英”抢走大批女孩。该片因赶在春节档匆忙推出,也来不及精心设计引人注目的宣传包装策略。鉴于以上原因,《人潮汹涌》的优势就显示不出来。这不是刘德华的问题,而是该片的策划人和决策者犯了错误,一是不懂运筹学,以为优质影片任何时候上映都能卖座,不了解观众在各种档期的消费要求有何差异。二是未做到知己知彼,不善于收集分析竞争对手的信息,未能提前知悉春节档其它强片的优势与己作对比。凭《人潮汹涌》的质量,若在强片青黄不接之际大力推出,就会格外耀眼。该片首映档期不该是春节,应是3月的第三个周末,跨到清明节小黄金周,既避开强大对手,又有充裕的时间做好宣传包装工作,可轻松闯过10亿元大关。2010年上映的《越光宝盒》和2013年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分别在3月18日和21日乘虚入市,跨清明节、五一节,票房均获胜。
《拆弹专家2》顺利打响,不仅是因为有明星主演,更重要的是该片的宏观设计有两大新鲜卖点: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拆弹专家因某些社会原因和人的一念之差,由护民英雄变成恐怖分子,最后人性回归为民献身,这样的正邪变化反差之大,使人物形象不仅新鲜而且深刻。二是炸毁香港机场的大场面比《拆弹专家1》的炸隧道更宏大惊险,充分体现最新的电影工业水平。这两大亮点很罕见,令人耳目一新。《拆弹专家2》的上市时机也掐得精准,赶在卖座片《送你一朵小红花》之前一周上映,争取了宝贵的七天时间,抢收的票款占该片总票房近一半。
林超贤执导的《紧急救援》票房不如预期,主要是因为剧作的布局没有新招。该片主要情节和场面是扑灭火灾,与不久前上映的《烈火英雄》大同小异,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男女主人公以及小男孩的思想性格和三者之间的戏也较平淡。
影片的市场策划,是战略性软件,若留下大隐患,请明星名导也救不了。
请注意!一些没有明星名导加盟的中小成本电影,只要市场策划有新意,质量过硬,可成为票房黑马。
《人潮汹涌》的导演饶晓志在三年前拍摄并非一线红星主演的小成本电影《无名之辈》时,他本人也是无名之辈。该片描写一位瘫痪的毒舌女子欲轻生,千方百计要胆小的劫匪赶快杀她,绑匪却不敢,由此引出颇有深意的黑色幽默故事。这样的题材、构思(尤其是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确实新鲜奇巧,深得观众喜爱,票房斩获8亿元。
当年《失恋33天》,票房超同期上映的4部美国大片,新导演田羽生执导的《前任3》票房高达19.4亿元,奥妙何在?都在于很吸引女观众。当下电影零售场观众主体是情侣观众和闺蜜观众(女孩结伴),闺蜜观众全是女的,情侣观众选看哪部电影是女方说了算,因此当下影市其实是女方市场。这两部小片都以女性视点展开故事,引导年轻人失恋之后如何重新振作,或因意气用事而分手之后能否破镜重圆,都切中当下青年观众关注的社会生活热点,题材、故事、人物很接地气,尤其是《失恋33天》塑造了一位仗义帮助女孩的男主角,更受女观众欢迎。最近,《你好,李焕英》也是因为题材、故事、人物很吸引女观众,票房收入大超其它电影。事实证明:电影的市场策划,比“明星名导效应”更重要。
各位电影制片方决策人,很有必要重读史书《战国策·魏策》中引用的“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糊涂先生欲前往南方的楚国,却驾车北上。别人指出他背道而驰的错误,他竟认为不要紧,理由是他带的路费多,他的马跑得快,他的车夫最会赶车。其实,大方向错了,其它条件再好又有何用?
不重视市场策划的电影制片方,犯的正是“南辕北辙”的错误。合格的电影策划人,应是综合素质高较高的人才,精通政治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信息学、运筹学、新闻学、广告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对影片的选题、立意、定位、卖点设计和营销策略提出精确意见,四两拨千斤,或是及时终止不该上马的项目,或是救活险遭亏损厄运的影片,或是让卖座片更卖座。
许多电影制片方至今未建立真正的市场策划工序。不少国产片演职员表出现的策划人,多是外行的官员或老板。许多影片的决策人和主创都不懂市场策划,又没有请策划专家为影片的产销决策把关献计,有的制片方没有经验,不知道要请策划专家。有的制片方请策划专家对影片项目提出论证意见,但不尊重智力劳动,不按劳付酬,发点微薄的审稿费,甚至分文不付。策划专家为影片规避风险和创造利润作出重大贡献,其待遇连摄制组的小助理都不如,怎能调动策划专家的积极性?这就导致许多影片盲目上马上市,结果票房惨败,聘请大明星、大导演、大编剧的巨额片酬费用都白付了。当电影的市场策划成为一门正规化并受尊重的新专业之时,许多电影就有望在市场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