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 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中国电影(2021—2025年)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结合实际编制并于近日对外公布了《重庆市“十四五”电影业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盘点“十三五”期间重庆电影业发展情况,按照“生产抓原创、影院抓回归、惠民抓普及”的思路接续奋斗,电影生产创作佳绩频出,影院管理更加完善规范,惠民电影工程稳步推进,电影市场稳定发展。备案电影239部,拍成90部;票房收入63.36亿元,观影18733.66万人次;新建影院154家,新增银幕数637块;放映公益电影59.82万场,惠及民众8624.70万人次。制定“普遍加重点”扶贫方案,投入补贴资金860万元,建成室内固定放映厅超过760个,为18个深度贫困乡镇19个室内放映厅统购放映设备,改善贫困群众观影条件。颁布实施《重庆市惠民电影公益放映管理实施细则》,率先出台《重庆市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和《重庆市电影扶垚计划管理办法》,确保电影有章可循,促进管理规范有序。
《发展规划》确定了“十四五”时期重庆电影业力争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增长极和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的整体目标,关键目标立足于“四个提升”:提升电影立项数和出品量,每年立项60部左右,完片量稳定在15—20部;提升标志性和有较高显示度的作品数量,力争推出3—5部在国内外重要电影节展有所斩获的作品,继续培育由本市主投主控且票房过亿的电影项目;提升单银幕产出和影院整体经营水平,银幕数量达到2000块以上;提升重庆电影整体票房,年均票房总额15亿—18亿元,增长率稳定在6%—8%,力争“十四五”末年度总票房90亿元。
《发展规划》还明确了11项重点任务:
一是新推一个计划:重庆电影“黄桷”计划,扶持和培育市内外优秀电影人才和企业。
二是主抓一批影片:孵化优秀电影项目,结合重大时间节点提前布局主题创作,争取推出8—10部优秀本土电影项目。继续办好“重影杯”电影剧本征集,发现人才、推出新作,强化获奖剧本的本地转化。讲好重庆故事,挖掘本土题材,建立重点题材项目库,跟进服务重点项目的拍摄制作和宣传发行。促精品聚人才,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知名影企和影人为重庆定制影片。
三是筹建一个中心:电影版权服务中心,加强电影创客小镇建设,积极服务青年电影人才、电影工作室、电影相关机构。
四是打造一座影城:西部数字影城,推进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数字摄影基地、永川重庆云谷·影视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先进影像和数字内容制作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电影结合,发展“电影重庆制造与智造”。
五是优化一个平台: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重庆市电影制片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来渝电影拍摄团队选景提供更便捷高效地服务。
六是命名一批基地:选评一批市级影视基地,打造“一核两带”的全域影视基地,着力打造西部数字化影城、科技中心与电影后期制作中心。
七是建成一批影院:示范性乡镇影院,建成100家示范性、标准化乡镇影院,每个影院2—3个厅,座位数100以上,放映厅不少于200个,安装使用2K及以上数字放映设备,推动提升影院可持续经营能力。
八是实施一项惠民工程:惠民电影公益放映,扩大放映规模,确保完成“一村一年十二场”公益放映任务,保障社区全覆盖;推进室内固定放映厅建设;优化“惠民电影”App平台。
九是打造一个联盟:巴蜀电影联盟,打造“巴蜀电影联盟”,实施“巴山蜀水情”电影培育工程,打造品牌电影活动,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影发展新格局。
十是树立一个品牌:“山水之都·光影重庆”电影文化品牌,申办巴蜀双城电影节、继续办好“巫山艺术电影周”、重庆青年电影展、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重庆先锋艺术电影展、黔江少数民族电影展等节庆活动。
十一是建设一个高地:中国电影评论高地,举办两项长期性的国家级电影活动——“中国电影评论高峰论坛”和“中国电影评论年度评选”。
《发展规划》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区县积极性,推动重庆电影业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完善和强化扶持政策,实施好“重庆市电影扶垚计划”,推动成立“促进重庆电影发展专项基金”。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备案立项、影片审查、市场准入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完善电影审查委员会和专家库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严厉打击盗版、盗播等电影侵权行为,严厉打击票房造假、虚假宣传、恶意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重庆电影业全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行业培训、跨域培训、本土培训、校企和校际合作、搭建高校联盟等。
(何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