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刘三姐》以壮族原型人物“刘三姐”为叙事资源,主要讲述了美籍青年韦文德因寻找音乐灵感来到祖父的故乡广西,与壮家妹子刘甜甜相识相爱,并在壮族民歌中获得了音乐灵感的故事。本文陈列了大量的故事民族服饰、建筑、风俗、山歌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带给观众一幕幕文化上的视觉盛宴。同时在影视人物塑造和影视资源的选择上,呈现了纯朴自然的少数民族性格,唤醒了独具民族风格的文化记忆。
一、审美视野中的民俗景观
民俗景观是各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与交往行为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习俗,它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习俗,也包括宗教、节庆、生活礼仪、民间技艺、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社会精神习俗。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结构层次,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透视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艺术元素,《寻找刘三姐》呈现出广西地区鲜明的民俗文化特征。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形式和精神内涵上,都必须依托符号这个物质载体。《寻找刘三姐》这部影片的镜头在壮族、苗族、京族、侗族、瑶族等各个民族之间切换,给观众带来了斑斓多姿、独具风韵的民俗视觉体验。“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阳朔的大榕树、宜州的下枧河、北部湾的海滩、层层叠叠的梯田等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让观众享受到一场极致的视觉盛宴。竹编芦笙、壮族山歌、民族服饰、传统寨落、风俗风情等广西地区的传统文化符号被巧妙地运用到电影中,与人物的生活空间密切结合在一起,生态之美与艺术之美相得益彰。同时,侗族大歌、瑶寨丢香包相亲游戏、世界第一长发村、苗寨“走寨”风俗、京族独弦琴等民俗景观在影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视觉表现。被重新编排过的民俗景观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带给观众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充分满足了观众对广西壮族民间文化的想象。这些特色鲜明的民俗景观产生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聚集了广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承载着各个少数民族的集体记忆,同时彰显了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品质。
山歌阵阵,响彻山间,悦耳的山歌始终飘荡在影片的故事之中,成为最显著的民俗文化景观。“歌仙”刘三姐将山歌之魂遗留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引得青年男女们竞相折腰。《寻找刘三姐》中即兴演唱的山歌,涵盖了迎来送往、婚恋嫁娶、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梳头歌“夫妻恩爱情意长”、“父母恩情永不忘”的歌词传达了他们对爱人、亲友的真挚情感;一边交杯喝着糯米酿酒,一边歌唱着“我没有什么来招待,筛杯水酒敬亲人”,质朴的歌词中满含着对客人的热情。透过山歌的传唱,观众得以窥见广西各民族对尊老爱幼等传统伦理道德的守护,对个人爱情的大胆追求,对有朋自远方来的热情喜悦。从而建构了一个温暖和谐的人性世界。在清脆的歌声与曼妙的舞姿中,满怀着他们对生命、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对和谐崇高的美的追求,体现了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形态。
广西地区纯朴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朴实自然的乡野之气,绚烂多姿的文化景观等等,是它最为内在的生态审美特质。影片在自然山水之间将原生态的壮族山歌艺术与广西各民族的艺术技艺交互杂糅,加之韦文德西方音乐元素的点缀,创造了一个少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景象。诸多民俗元素的整合让观众沉浸在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享受之中,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视觉畅游的可能性。
二、民族文化的视觉想象
上个世纪末,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中,理论界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了中国本土文化,致力于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对传统资源的挖掘,守护个性化的民族文化。讲好少数民族的故事,展现传统艺术之美,少数民族的人民群众才能在现代性的裹挟中确认本民族的身份,培植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寻找刘三姐》以广西地区深厚的文化为底色,以少数民族的风情民俗为主要展示内容,呈现了对民族文化在形与神上的深刻思考,以图像的形式完成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寻根”。
韦金、韦文德这两代人都在“返乡”途中。来自广西的韦金热爱刘三姐的歌声,同时怀念着广西的水,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带回一个能歌善唱的广西姑娘。而韦文德在音乐方面的技术虽然在美国能够得到提升,但是音乐的灵魂只有在刘三姐的故乡才能找到。两代人处于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交流之中,然而最终的归宿都在广西这片土地上。在对苗、侗、瑶、壮、京等广西各族歌唱文化的探访中,韦文德在壮族女孩刘甜甜身上找到了音乐的“灵魂”。广西传统民歌就是他音乐中的魂,也是两代人的精神之魂。韦德的音乐之旅更像是文化寻根之旅,在故乡的土地上寻找身份认同,实现精神回归。
刘三姐是广西人的文化记忆,是壮族审美符号的代表,承担着这一地域群体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融通了少数民族集体性的想象。刘甜甜和无数“小刘三姐”都能在刘三姐这个文化记忆中找到一种共通的归属感和传承这份记忆的自豪感。通过民歌中的生活情感将民族共同体成员联结起来,确定了少数民族族群认同和现代人的自我认同。所以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并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在代代传承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文化归宿。“刘三姐们”的民歌既保持着民族传统文化原生态,又在代际传承中增添了新的活力,塑造着一代代族人的身份认同。最后韦文德和刘甜甜穿着壮族民族服装,在美丽的漓江上划着竹筏,对唱《梦见刘三姐》。韦金也获得了一个现代版的“刘三姐”作为孙媳妇,让自己对民歌的喜爱得以延续,两代人都实现了精神上的返乡。《寻找刘三姐》利用视觉语言来呈现和唤醒独具民族风格的文化记忆,将民族文化中的诗意传递给银幕前的观众,彰显了各个少数民族独特的文明形态。
刘甜甜是一个美丽勤劳、真诚善良、有梦想、热爱本民族文化的壮族姑娘,一方面身体力行传唱山歌,将自己的歌声传遍广西各个村落;另一方面开饰品店攒钱,梦想到北京音乐学院读书,发展自己爱唱歌的才华,把自己家乡的歌带到北京。真诚、善良、努力,刘甜甜集传统女性和现代女性特质于一身,是现代版的“刘三姐”,是民族道德文化的载体。在广西山水的滋养下,她的身上集聚了广西地区的民族品格,一种原生态的纯真与自然、淳朴和真挚的性格特质。韦文德与刘甜甜在歌声中衍生的爱情故事也正符合民族传统中古朴而浪漫的爱情想象。
影片中优美迷人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景观,贴近广西民族文化传统的本真,让影片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蕴。更重要的是,影片深入到地域文化、民族性格等诸多层面,发掘出广西民族文化记忆中的文化基因,以视觉艺术的形式激发少数民族文化新活力,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健康的生命形态。
(陈金梅,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西民俗文化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狂欢化视角下融水苗族节日研究》(项目编号:2021KY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