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佳蕾)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发出“奥运三问”,分别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参赛、夺冠、举办,中国为了回答三个问题,用了整整百年的时间。关于奥运,中国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与坎坷,也获得了许多的荣耀与称赞。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各族人民的百年奋斗史,这段历史展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历程。中国电影人深受“奥运精神”的激荡与洗礼,从艺术电影到商业电影,从纪录片到故事片,从全景式展现到聚焦个体命运,中国体育和中国电影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工作者创作出了《我和我的祖国》(其中有以北京奥运为背景以小见大地反映普通人为成全他人而放弃自己利益的《北京你好》)、有关中国女排的传记片《夺冠》、聚焦冬奥题材的《我心飞扬》、为北京奥运会而摄制的文献纪录片《加油中国》和《筑梦2008》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除此之外,还有《零的突破》、《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买买提的2008》等反映奥运精神的影片。这些影片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像化,更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奋斗征程的一个缩影。(详见第2版)
手机扫一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