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6日,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潇湘电影集团承办的电影《父母的城市生活》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上,河南省委原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刘学,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欧阳文风,潇湘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欧阳翀以及影片导演韩万峰与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等机构及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从主题立意、艺术特质、创作突破、类型创新等角度对影片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董涛主持。
刘学在观影后表示,影片兼具了平实的叙事、深刻的内蕴、生动的影像,通过对生活典型而真实的叙述,引发观众对城市化老龄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变与不变的思考,是一部成功之作,也是可喜可贺的收获。他说:“希望潇影集团继续牢记电影的初心,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推出更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品力作,也希望各位多多支持湖南电影。”
据韩万峰介绍,自2006年开始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以来,他已经通过12部影片反映了9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此次《父母的城市生活》在长沙和邵阳拍摄,以一对来自少数民族花瑶族的父母到城市抚养孙辈的生活切入,通过对少数民族父母进入都市后的日常,表现城市“老漂族”这一社会群体。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认为,影片通过温情而含蓄的表达,记叙了当下社会和家庭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展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和伦理情感,把民族叙事和共同体叙事巧妙的融合起来,在反映少数民族生存现状的同时也蕴含了创作者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伦理价值。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表示,影片通过诗意的表达展现出了乡愁与城市、善良与偏见、爱情与坚守、长辈与晚辈、人物与环境、留白与哲理等六组关系,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观影后引人深思。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认为,影片用鲜明的东方美学特色,突出的少数民族风格,克制地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的变化与困境,具有极强的美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父母的城市生活》是一部有“滋味”的电影,“看完以后让人五味杂陈,直接的情感反应非常复杂,隐藏着诸多无奈,这样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应该得到鼓励和提倡”。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坦言,观影后很亲切,感觉“代入感很强”,影片中花瑶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烟火气”非常的浓郁,既展现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沉着和坚守。
北京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智锋观影后的三个突出印象分别是:很接地气、很温暖、很美。他认为影片真实展现了社会基层的生活景观,将社会大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以及年轻人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纠葛立体呈现了出来,是一部观察当下中国社会生活非常接地气的现实主义佳作。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认为影片“静于外,动于中,有思想”,叙事中有激情也有温情,以相互谅解和宽容构成了影片柔和温暖的基调。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认为,影片既通过对年轻人和父母的情感表现出了共通性,也通过对儿女生活中所遇的困境表现出了戏剧性,加上影片本身蕴含的少数民族特性,使影片的主题更深刻、更独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认为,《父母的城市生活》属于新时代的家庭伦理片,片中对花瑶族的民俗、服饰、山歌等特色均有着重表现,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宣部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策划室主任苏毅表示,像《父母的城市生活》这样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反映普通人生活中喜乐的影片,和宏大叙事的影片一样,都是新时代赋予电影创作的使命和要求。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表示,影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聚焦于中国式家庭生活以及城市焦虑的当代性表达,体现了多民族交融下的文化凝聚力。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认为,影片敏锐捕捉到了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趋势性问题,并把它形成故事,通过有风格的叙事展示了出来,具有纪实意义,体现了影片导演韩万峰独特的价值表达追求。
在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看来,《父母的城市生活》是一部具有民族人类学影像追求以及城市风光人情叙事的电影,既发展了导演韩万峰多年来对民族题材电影,特别是民族人类学影像的思考,也以中和之美张扬了温良厚德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夏也表示,影片通过客观而温暖的视角反映了中国当下社会普遍的一种现象,片中穿插着各种真实感人的细节,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以及中国家庭的人伦之美。
(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