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由电影频道策划推出专题片《我们的旗帜》,以精心的艺术构思、气势恢宏的叙事架构,从电影的角度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在光影的世界中建构中国共产党从历史走向今天的峥嵘岁月,其创作的想象力、党史叙事的创新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堪称典范。
《我们的旗帜》的创造性,在于它以丰富多彩的百年中国电影史来艺术再现波澜壮阔的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实质就是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国电影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也始终与党和国家、人民荣辱与共。不仅记录和表现中国共产党100年发展的轨迹,也铭刻下始终怀有坚定信仰,不惜牺牲生命的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因此,《我们的旗帜》巧妙地以电影人讲解党史,以历史上的中国电影来诠释党史,既充分挖掘了电影频道自身的定位与独特的优势,同时又在众多党史学习活动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可以说,《我们的旗帜》实现了双重历史的巧妙建构:一方面,该片用千部经典电影解读党的精神谱系,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另一方面,该片用电影的视听手法和视角来讲述党史故事,是一种艺术的再生产,绘成了一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召力的百年党史画卷。
《我们的旗帜》的叙述特色,在于该专题采用电影人讲述党史的方式,该专题系列片邀请了黄晓明、张国立、惠英红、王洛勇、郭晓冬、王仁君、吴军、宋轶、胡先煦、李一桐等老中青三代数十位电影人,作为“讲述人”到党的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地点”来介绍党史和讲述党史。借电影人的身体重走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轨迹,借助电影的眼睛回望中国电影的创作历程。讲述人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知识积累建立起一个第二时空的叙事情境,将当下和历史、现代和过去进行串联,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审美期待,从而实现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共鸣。在第一集《破晓》中,讲述人宋轶提到“中共一大会议”召开地点选择时,提及到“如此重要的会议为什么会在法租界中召开呢?”这样的问题对观众来说有着很强的代入性和引领性。因此,《我们的旗帜》这种在场式的叙述历史的方式,使得党史不再是历史深处的过去,而通过讲解人的亲身感悟成为活生生的当下。它不仅能够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它本身就是一种召唤结构,呼唤着观众的介入。观众于是不再成为历史的旁观者,而通过讲解人实现同历史的对话,并在历史的对话与互动中感悟着百年党史的光荣与梦想。
长期以来,专题片如何再现业已消逝的历史,一直是创作的难点。因此,“情景再现”作为历史专题纪录片的新语态,曾被广为运用。国外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和《历史》频道,广泛地运用了“情景再现”这一手法。在国内,如金铁木的《复活的军团》、《圆明园》、《玄奘之路》等,周兵的《故宫》、《敦煌》、《梅兰芳》等,“情景再现”在其作品中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的旗帜》显然很好地借鉴并且化用了“情景再现”这一艺术手法。因为当专题片力图通过千余部电影的片段来艺术地再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这些电影片段实质上就发挥了“情景再现”的功能。但是,由于这些电影片段本身来自于中国电影的历史,是特定时期电影人以电影的方式记录历史,见证历史。因此,它不同于“情景再现”那种纯粹以当下的扮演去虚构历史的影像,而是一种以历史的电影影像去再现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旗帜》虽然借鉴了“情景再现”这一复活历史影像的创作方式,但是却很好地规避了这一方式存在的历史陷阱,而创造性地以历史上的电影片段,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决定性”的辉煌瞬间。
“决定性瞬间”是世界抓拍大师法国摄影家布勒松摄影美学理论的核心,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的瞬间内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内容加以概括,并通过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我们的旗帜》作为21集百年党史系列专题片,其创作也离不开“决定瞬间”的选取和提炼。百年来,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浩如烟海,无法在银幕上做到一一还原,正是创作者有着这样的“决定性瞬间”意识,才能把中国革命中最精彩、最华章的部分进行跨越式地呈现。《我们的旗帜》以“选择”作为切入点,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一次次选择。着重阐明在重大历史节点,我们的党是如何做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正确选择,时代大潮和亿万民众又是如何选择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核心领导力量。该片把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重庆谈判、改革开放、港澳回归、抗疫等最精彩的人物和党史瞬间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一个个30分钟内的故事序列里重温党史,从而让跨越百年的党史故事走进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的旗帜》所呈现的,正是百年电影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由衷热爱和坚定信仰,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将会证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高高飘扬的,依然是我们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