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惊天大逆转》到《长安道》,《峰爆》是李骏导演的第三部院线电影。故事从一条即将竣工的隧道讲起,突然松动的山体、滑向县城的滚石,16万人亟待撤离,千钧一发之际,无数逆行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展开生死救援……《峰爆》延续了李骏紧张悬疑、高潮迭起的强情节风格,在灾难片的类型开拓、影像还原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据介绍,影片70%的镜头包含视效合成,从2020年初开始剧本创作,期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李骏希望藉由这样一个关于铁道兵的故事,探索国产灾难片的类型空间,通过真实好看的类型片,继续夯实电影和观众间的桥梁。
《中国电影报》:《峰爆》的创作缘起,这个故事哪里最吸引您?
李骏:最开始的想法是凸显“铁道兵”、“好看”、“感动”三个元素,然后我们开始编故事。中间尝试了很多的方向和可能性,包括不同的类型和预算,最终选择了现在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铁道兵的故事,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跟今天的电影观众架一座桥梁。
《中国电影报》:剧本推进的过程如何?
李骏:这是一部灾难片,我们首先要构建一种灾难的情境,然后让人物在这个情景当中去承担责任、阻止灾难。具体而言,电影完成了一个传承,即从旧时代的铁道兵到今天的中铁建的发展历史,从故事的构建来说,“传承”最直接易行的方式就是讲述父子两代的故事,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时间跨度问题。围绕洪翼舟父子,我们构建了一些关联的人物,创作过程就像建筑工程,先框定一个结构,再去思考如何赋予人物个性,赋予一些有些情感的东西。
《中国电影报》:整个创作过程当中,哪部分挑战了你的创作舒适区、如何完成跨越?
李骏:这是一个新类型、新故事,我之前没有拍过,最大的挑战来自时间,我们需要跟时间赛跑。因为这样一个类型电影物理时间需求很大,很多部分需要物理时间来构建完成,你脑海中再好的想象也需要时间去完成。面对电影档期,我们最难的就是跟时间赛跑,然后探索在时间不那么充裕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科学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正规军的打法,同时也需要有游击队的打法。你面对一场戏,可能有5种到8种方法拍摄,导演就是要权衡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法。
《中国电影报》:开拍前针对铁道兵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骏:纪录片、文字资料,能找到的各种资料都看了。2019年12月我们接到这个项目,开始就是从资料入手,参观铁道兵博物馆,采访了很多人,看他们的纪录片,也跟拍纪录片的导演做了很多的交流,这些功课是逃不掉的,后来因为我有一段时间滞留国外,下生活的部分更多是另外一位编剧沙颂老师去完成的。
《中国电影报》:介绍一下您跟沙颂老师的合作?
李骏:我们会开很多视频会议,他每天都会写生活日志。沙颂老师是一个治学很严谨的人,他是北大社会学系研究生,对体验生活、做研究等等是非常严谨的。为了了解爆破专业,他基本上把同济大学爆破专业本科4年的教材看了一遍。因为这种严谨,剧本创作完成后我们拿给中铁建的专家看,让我们很自豪的是那些地质学家看完都非常认可故事的合理性。所有的逻辑和当中应对的方式都是合理的,没有漏洞,这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国电影报》:中铁建的真实故事里有哪一个令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如何影响创作?
李骏: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过去他们建设铁路的故事,比如成昆铁路建设过程中牺牲的建设者,这些牺牲是对我触动最大的。生活中经常会坐火车、汽车,出入隧道,从来没想过过程的艰难,现在我每一次经过隧道,都会下意识地计算一下隧道的长度,想象建设这条隧道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中国电影报》:您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什么主题、精神?
李骏:平民英雄。我觉得国家的强盛其实是来自所有这些平凡英雄的奉献。国家的建设最伟大的是那些平凡的建设者,他们是英雄。这就是我想传达的主题。他们是普通人,在生活里会有自己的困境,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自己的梦想,但是某一刻当灾难或巨变发生的时候,他们就会挺身而出。
铁道兵的精神,其实他们自己有一个概括叫“逢山修路遇水架桥”,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阻挡他们的。片中有一句台词,“西方的传说是诺亚方舟,而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是铁道兵的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
《中国电影报》:这次邀请张冀担任剧本顾问,他对剧本有哪些建议?
李骏:张冀是在剧本后期进入的,给了我一些非常关键的意见,比如关于老洪这个人物的形象,我们之前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老洪,有很喜剧感的,有特别苦大仇深的,也有背负了很沉重的个人包袱的……张冀提供了非常有人物灵魂的一个建议——一个雄心不死的老兵,我很喜欢这个概念,既能弘扬铁道兵的精神,又让人物很有魅力。
《中国电影报》:据说片中最后老洪下坠敬礼那个动作就来自张冀?
李骏:是的。张冀亲自上手做了一些设计和调整,包括一些人物的状态,当看到他这写这一笔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在拍摄现场我也专门提过这点。
《中国电影报》:为什么这次会选择朱一龙来出演洪翼舟的角色?第一次和他合作,您觉得朱一龙身上的哪些特质最契合这个角色?
李骏:第一次见到朱一龙,我能感觉到他身上那种内里、内秀的力量。我觉得他跟洪翼舟这个人物很像,一个成长中有不愿意面对的问题的工程师。另外,我觉得创作者是这样的,如果确定了演员,就要把人物和演员做一个内在的契合,并不是一味地让演员去适应角色,也可以让角色适应演员,因为角色的灵魂最终是演员赋予的。
《中国电影报》:您之前和焦俊艳有过合作,再度携手您觉得她这次表现如何?
李骏:正是因为之前有过合作,所以我很喜欢焦俊艳的表演,在这个年龄段里的女演员中她有一种很特殊的力量。她个人特质里有一种很质朴的东西,这种质朴让我相信这样一个人物的质感。灾难片中有时候需要一种清新,焦俊艳很准确地把自己设置在了那个让你觉得一抹清新的位置。
《中国电影报》:筹备期做了哪些准备?电影还原了一个特殊的地形环境,拍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李骏:我们做了一些动态预览,比如透水、飞机、后面的直升飞机部分、飞车部分……动态预览其实这些都做了,虚拟拍摄也拍了,前期筹备大概是三个月的时间。
这是一部大量依赖物理特效及视效的电影,所以剧组是一个紧密合作的过程,不断地互相探讨,什么部分是物理特效能够解决的,什么部分是解决不了的。对我来讲,也是第一次拍这么多绿幕,70%的镜头都有视效合成。《峰爆》的一个特点是它可能跟科幻片不一样,科幻片可以凭空想象,但它是相对现实主义的,需要根据观众的日常认知建立一种判断,不能不够、也不能过火。
《中国电影报》:置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骏:我们搭建了指挥部、隧道、整个发生塌陷的小镇、地下河、溶洞里万丈悬崖的主体,还搭建了大巴、掉落到地下河时候的环境……置景量非常大,尤其像隧道规模150多米,那么大的一个体量所有设备都要能进去,这些都是非常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