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北省新闻图片社有限公司、河北省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电影故事片《乡土》举行了隆重的首映礼。从影院出来,忽然间脑海中翻涌出一种奇怪的意象,有人说,“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这就引申出了约翰·密尔问过的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愿意做一头终日快乐的猪,还是一个愁眉苦脸的苏格拉底?”
近来连续观看了十来部由河北电影人主创或参与拍摄的涉农题材中小成本电影,其中包括表现精准脱贫题材的《扶贫路上》、《春天的约定》、《扶贫主任》、《我不是葫芦瓢》,反映乡村振兴、科技致富题材的《李保国》、《谷魂》、《村里来的洋媳妇》,描写援疆帮扶题材的《情满天山》,直到这部表现回村支书带领落后村蜕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的《乡土》,这些影片主题各有侧重,虽然涉及各色人物众多,但从哲学视角分类来看,又不外乎如约瀚·密尔概括的两类:“快乐的猪”和“愁眉苦脸的苏格拉底”。如果把《乡土》中来喜饰演的兰长喜等铁屯村基层一干人比喻为不思进取、维持现状、小满则安的“快乐的猪”,那么,由何政军饰演的主动要求回村任党支部书记的闫铁军,仿佛就是那位“愁眉苦脸的苏格拉底”,他心系乡土、不忘初心、忧国忧民、励精图治,带领全村转变思想观念,破除旧村规陋习,坚持党的科学发展理念、按照“两山理论”,闯出一条北方农村绿色发展的小康幸福之路,生态文明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心系乡土 砥砺前行
面对这样一个农村改革中的老典型、老题材,如何在当下讲出新意义,拍出新亮点?编剧导演立足于对生活本源的再挖掘、再认识,对典型人物做出具有哲学深度的价值判断。他们透过主人公主动辞官、放弃县城生活、毅然决然选择回村当支书的事件,进行时代主题的深入挖掘。让我们从影片一开始就深深感受到闫铁军对家乡土地无尽的眷顾,对母亲、妻儿以及乡亲们深深的牵挂。他不安于在县城当工商联主席,皆因为他的家乡还处于极度贫困落后状态。影片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多个细节表现了一个党的基层干部浓厚的乡土情怀和深重的乡愁心理。难能可贵的是影片编导演没有简单地沿着生活原型的人生轨迹去再现,而是截取了主人公一生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历史典型环境,予以艺术化表现,使得整个电影故事紧紧围绕着闫铁军书记这个核心人物如何当好“班长”的“戏剧种子”,刻画他如何做人做事,以及他的所做所为在周边人们心目中的“反映”和“反照”。
闫铁军回村的“三板斧”过后,继续秉持“帮人先帮心,扶贫先扶志”理念。因为他最懂得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一直视土地为命根子。他启发村民思考,是做土地的奴隶还是当土地的主人?他坚信党的新土地政策,一定能让农民深爱的土地焕发出磅礴的生气,他发誓要带领乡亲开创新局面、描绘新生活、走进新时代、站上新高度。影片让我们看到他为同为退伍军人的农民工兰小山找回尊严,发毒誓为赌一句话,力排重议拆老宅,贷款集资建工厂,为了捍卫中国农民的尊严,他敢冒坐牢的危险。在实现基本脱贫之后,他又敏锐地发现在追求快速发展进程中,祖辈的土地、水源、环境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坚定不疑笃行“两山理论”,寻求农科专家支持,力推绿色生态农业,带头描绘乡村振兴愿景,为了让人民早日过上幸福、健康、安全、快乐的新生活,从1995年算起,24年后,闫铁军这位“愁眉苦脸的苏格拉底”终于眉开眼笑。
刻画中间人物 塑造百姓群象
如果说何政军饰演的闫铁军书记体现了主创塑造主要正面人物的功力,在“政”(治村理政)和“正”(言行正派)上运足了劲,那么由来喜饰演的村干部兰长喜则代表了片中“中间人物”的魅力,在“喜”(喜感)和“谑”(谐谑)上做足了戏。影片打破一般为了增强“戏剧性”,往往会设计正面人物的对立面人物,始终伴随正面人物斗争到底,最终一定走向敌对的“套路”。而是让来喜饰演的兰长喜这一村干部形象,划出了一条独特性格发展的弧线。来喜作为一个喜剧演员,通过自己准确的角色体验,分寸精到的艺术表现,使影片收获了令人称奇的审美效果,也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反醒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片中除了兰长喜村干部形象充满亮点外,还有兰四爷(邵晓江饰演)、闫大海(翟小兴饰演)、闫书记媳妇(陶红饰演)也都刻划得分寸得当、鲜活生动、可圈可点。总之,影片编导演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烛照下,倾力打造乡村轻喜剧风格的正剧,不仅成功刻划出“中间人物”典型,还塑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百姓群像。
巧用鼓书叙事 加厚泥土韵味
《乡土》主创巧用北方民间流行的京韵大鼓艺人说唱形式,作为影片叙事结构框架,通过穿插于影片中的四个唱段展开叙事,不仅刻画出了正面典型人物,塑造了百姓鲜活群像,还描绘出一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北方农村乡土变迁发展的历史画卷,将宏大的思想主题,隐含于粗犷的北方风俗画中,用民间说唱为影片“穿衣戴帽”,叙事手法巧运匠心。
影片主创努力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标准。但是,距离观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主演何政军、来喜,也包括李健等人,他们在剧中24年的人生岁月跨度,从外形容貌、体型衣着上都应该有更多更合适的相应的变化。还有导演、摄影、美术过于拘泥于铁屯村真实场景,缺少进入审美情境中的艺术真实需要的场景设置。其实,他们应先去对标如精品电影《杨善洲》、《十八洞村》、《秀美人生》所达到的精品水准。可能是宥于制作经费的原因,片子的影调也没有能够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丰富色彩,是为遗憾。
(汪帆系河北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河北传媒学院二级教授;杨彦领系邯郸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