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影视戏仿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从盛极一时的《疯狂的石头》、《越光宝盒》到《武林外传》、开心麻花系列电影等影视剧,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构、反讽、戏谑等方式,在与源作品的互文性中显现其超文性,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思维模式。
一、中国影视中的戏仿表达形式分析
(一)解构与重塑
戏仿是解构经典和重塑经典的过程,对源作品中心化的叙事模式进行解构,具体来说,影视戏仿的解构主要包括碎片化片段风格呈现和借用叙事结构或情节两种方式。前者将戏仿的片段插入影视作品为主要表方式,影视拥有自身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表现为将程式化的语言赋予新的含义。如《夏洛特烦恼》中的袁华在悲伤时的背景音乐《一剪梅》,本意形容梅花的坚韧不屈形象,这里形容袁华爱而不得的凄凉。后者借用源作品的叙事结构,保留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或者重要线索,用超文本的方式对经典源作进行颠覆再创造。
(二)反讽与戏谑
影视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社会,戏仿正是通过反讽与戏谑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的点滴,运用一种新潮且通俗的交流模式,向观众传递情感,从而达到对社会人生的追溯与思考。如《越光宝盒》对《三国》、《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泰坦尼克号》等多部影片的戏仿,戏谑了三鹿奶粉、金钱主义等现实社会问题,以语言的戏谑性,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人性的关怀。
除语言反讽之外,人物和情节的反讽与戏谑也在戏仿影视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演进,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抨击。如《武林外传》胆小的侠盗白展堂,空有虚名的关中大侠吕秀才等人物,颠覆了传统武侠影视里的认知,这样的反差的塑造是对现实中泛滥雷同武侠剧的反讽。
(三)模仿与创新
戏仿在模仿中融入创新、凸显差异,从而把一个众所周知的事物,呈现出陌生感,表达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差异化表达。如《大话西游》的“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是表述对爱情的惋惜,但在《武林外传》中小米说:“如果上天给我一次机会,我只想对你说‘少放盐’。”通过语言的模仿,打破了语言的能指和所指,赋予语言新的涵义,凸显了差异性。除此之外,还有结构情节的模仿与创新,在原有影视架构的层面有所创新,提升影视的视觉效果。在《误杀》中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结构上是戏仿《蒙太奇》,但是在叙述手法中却让时间和空间的层叠,打破观众定势思维,创造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差异化表达。这样的戏仿无论在审美结构还是艺术表达,都在巧妙的模仿中体现了创新,更具有视觉冲突,使观众带着新鲜感,感受差异化表达。
二、中国影视戏仿文化中的意识透视
(一)推动后现代主义意识觉醒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后期,是信息技术、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等合力推动的社会思潮,杰姆逊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化将文化艺术与商品意识紧密结合,使艺术与消费的界限消解,使文化艺术拥有了商业价值,文化从高雅走进世俗。而戏仿就在这样背景下的产生。21世纪以来大量的戏仿影视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大众所欢迎,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等以及《西游记》改编系列等影视不仅受到大众的好评,也获得巨大的商业价值,戏仿影视将高雅的艺术平民化,使高雅的艺术走进大众生活,被人民所接受,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通过影视剧作传递给大众,使后现代主义意识在大众中觉醒。
而且,戏仿还用“结构的颠覆”、“多元主义文化”等的文化形式,推进了后现代文化的发展。戏仿影视剧作中的虚幻与现实相生,严肃与娱乐并存,将各种元素糅合,带来泾渭分明的文化形式消解,催生新的信息流,让观众不断受到视觉冲击,形成后现代主义意识。最有代表的就是周星驰影视中的无厘头语言和情节,以及《终极三国》、《越光宝盒》等穿越影视的盛行,颠覆了影视剧历史与传统,用戏说的形式,消解了文化的界限,使后现代主义意识得以发展。
(二)延续影视作品的艺术生命
戏仿建立在对源文本的加工和再创造,从而形成一种互文性,与源文超时空的对话。而源文一般具有崇高性,是耳熟能详的传统经典作品,影响较深,借助经典,戏仿运用解构、反讽、模仿等形式延续经典,既是对经典作品的多样化解读,也是对经典影视的突破和延续。
从剧作本身来讲,戏仿消解了源文本的中心,并在源文本中构建复杂的交叉,传达出新世纪人对经典与传统的认知,以及对自我、对新时代的反思与追问,但是也保留着经典的内核。
从影视影响力来看,戏仿通过创新赋予了经典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如《一步之遥》片头中对《教父》戏仿,以戏仿为手段,为影片构建了一个后现代语境,使是非善恶等价值观念在影片中变成平等的符号,赋予新其新的时代意义。从这个角度说,每一次戏仿,都是对经典的再现与传播,延续了经典的艺术生命。对经典动作、特殊人物、特定情节的戏仿等都是对经典作品精神的再传播,同时也是对经典作品的致敬与延续。如《误杀》片头戏仿《肖申克的救赎》、《活埋》,彩蛋中戏仿了《杀人回忆》,拍摄手法戏仿《蒙太奇》,还有情节中戏仿《猫鼠游戏》等。
(三)提高大众审美文化的地位
影视剧中的戏仿文化通过解构精英文化,契合大众审美意识形态,使更多文化主体参与,丰富大众审美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大众文化审美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新世纪涌现的各种综艺类节目就是大众审美文化发展的结果,如《百变大咖秀》,每期开场都有影视戏仿类的系列短片,通过演员的反差表演,真假变化之间表现了戏仿的结构和创新特点。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戏仿文化的流行,互联网成为戏仿艺术的新阵地,戏仿网络剧、网络电影也在新世纪应运而生,戏仿文化通过网络输出爆发出更大的力量。如网络微电影《举个栗子》对《港囧》进行了戏仿,在两位主角抱着翻拍国产电影圆梦过程中,也对王家卫的经典影片进行了戏仿,包括《阿飞正传》、《2046》等经典人物形象。同时,文化单向输出的传统方式也因此被颠覆,公众不仅是大众审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也成为大众审美文化的主动创造者,人们开始在网络戏仿各类经典剧作,进行调侃、模仿、戏说等方式,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更加快了大众文化的发展速度。
(作者系成都文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