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自古以来困扰着人类发展,摆脱贫困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人类减贫这项刻不容缓的全球计划在中国取得了斐然成就。7亿人脱离绝对贫困的状态,占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被称为“中国奇迹”。在这项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是全国各地凝心聚力,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所终结出的、多种多样的、值得全世界广泛学习的扶贫模式与扶贫经验。近年来,许多优秀纪录片作品将导演讲述于纪实阐述相结合,从不同领域的实际经验出发,全面记录和多维度推广了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导演讲述:
宽广文化视野下的文明复兴
优秀的纪录片导演可以引导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和扶贫工作,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宣传党的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积极构建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资本运作模式与市场化进程让诸多电影趋于以商品化时,纪录片导演必须坚持初心、坚持正确认识导向,从切身感受出发引领观众进入、深入脱贫故事,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与包含深情的描写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各种人物进行多维度的书写,以聚焦社会现实、蕴含社会文化的内容团结人民、鼓舞人民以充分的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工程中。《山里山外》、《落地生根》、《我的扶贫年》等脱贫纪录片,不仅在影片层面上以精良的制作与生动的叙事方式展现真实扶贫案例;在导演的层面上,也以宽广的文化视野、充满情感的讲述与充分的正面导向映射出当下中国普通群众脱贫致富的心路历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观照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时体现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视角。
例如,《山里山外》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镇镇民陈玉付与韦大姐的脱贫经历为描写对象,讲述了两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脱贫致富的经历。丹寨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风景优美,保留着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但连绵不绝的大山阻隔了它与世界的联系。在扶贫政策下,政府号召山民搬出大山,去城镇就业。导演以朴实的百姓视角来看待这一时代变迁,其讲述以宽广的文化视野与深厚的情感见证了当地人留守农民和外出务工者之间复杂的精神遭遇:贫苦老人陈玉付走出大山住进新住宅,蜡染传承人韦大姐到旅游文化小镇上实现就业脱贫,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工艺的传承人潘玉华在旅游小镇上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店。导演将叙事视点集中在这三人身上,影片的讲述从贵州小城丹镇开始,最终却能让观众见证一场宏大的民族文明复兴。
二、纪实阐述:
深入基层现场中的在场经验
“在场”即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在场性”经常意味着和形而上学有关的、面向事物本身对本质主义的追求。纪录片的根本生命力在于真实的在场,摄影机镜头只有“到大街上去”,深入基层群众与现场,才能获取扶贫脱贫工作的一手素材,深刻展现贫困地区深厚的现实积淀,反映贫困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实际经济状况在扶贫前后的变化。纪录片创作的在场经验有两种含义:编导作为扶贫工作现时现场的一部分参与到扶贫记录片的创作中,或作为扶贫工作的外来者将脱贫攻坚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支撑起纪录电影的社会叙述空间。《落地生根》、《山里山外》、《中国扶贫在路上》等作品,都在创作历程中不畏艰难、迈开双腿,亲临基层现场,把社会实践当作最好的片场,深入挖掘一手素材还 珍贵经验,以纪录电影的角度来回溯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乡村呈现,以直接、无遮蔽和敞开的态度面向乡村生活本身进行写实记录的影片既要着力摒弃固有成见,破除固有印象的遮蔽,把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对农村社会现实进行了客观完整的叙述。
在触及到脱贫扶贫等与新时代紧密相关的时代命题时,中国纪录片创作者自觉深入基层现场,克服重重困难,在贫困地区坚持长期拍摄取材,与当地人同吃同住,了解实际进展与真实情况,去伪存真、还原事实,既接地气、又聚人气,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落地生根》中沙瓦村党总支书记杨丽华积极发动村民通过种植多种作物脱贫,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镜头拍下了她工作中认真执着的表情;《山里山外》中的王干部主动帮助苗寨的手艺人进行店面设计的沟通,并坚持教排斥电子产品的手艺人使用电子支付;《中国扶贫在路上》中哈萨克自治县草原风光与勤劳勇敢的牧民组成一副和谐的画卷……这些场景不仅真实客观地呈现了广大贫困地区面临的实际情况,还展现出人民群众在脱贫奋斗中的经验和情感,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三、“导演讲述+纪实阐述”:
新型表达方式中的传播新样态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记录媒体与纪录片创作者们始终关注的问题之一。纪录片作为一门传播效益良好、在中国城乡广泛受到观众喜爱的综合性艺术,在展现中国脱贫攻坚实效,传播和总结脱贫实际经验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政策扶持协力与技术赋能下,中国纪录片呈现和传播脱贫攻坚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在内容呈现的方面,《山里山外》、《落地生根》、《中国扶贫在路上》等纪录片对贫困农村的独特景观与人文风情进行了忠于物质本质的纪实性再现,同时结合了创作者深厚的扶贫情感和团结意识。
在媒介与传播方面,纪录片是对宣传中国取得的瞩目减贫事迹、全世界分享减贫经验、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对外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在由央视及新闻出版总署筹备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外,由新媒体平台自制或参与合制的《初心》、《出山记》、《窥山》等新媒体纪录片作品也在持续发展中,它们正以日趋完善的运作模式、品牌建设方式与IP运营策略,参与到新的历史要求中。这些影片借助流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VR新闻等新媒体多种平台传播,对国民的思想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状态、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各个方面均有着相当大的价值影响。用正确的价值观展现思想力量,用科学的历史观反映社会本质、奏响时代主旋律的新时代下,记录扶贫工作与社会文化的纪录片还需切实保障乡村呈现与表达的客观性与纪实性,突出扶贫工作的讲述路径,在满足国家宣传需要、市场经济繁荣及人民生活需求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与价值,以达到讲述中国故事及传播中国经验的双重旨归。
(作者系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