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9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承办的“《电影艺术》创刊65周年暨未来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孝汉,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导演谢飞、丁荫楠、尹力及尹鸿、黄会林、胡智锋、饶曙光、贾磊磊等学界专家等参加座谈。与会嘉宾肯定了《电影艺术》作为中国电影理论发展与建树平台的重要价值,作为学者学术成长阵地的关键作用,作为承载中外电影学术和创作交流媒介的思想价值与智库作用,并就期刊学术品格、传播路径、团队建设等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会议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主持。
《电影艺术》由中国文联主管、中国影协主办。1956年10月,《电影艺术》(时名《中国电影》)在北京创刊,迄今已有65年历史,是新中国第一家专事电影评论、电影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创刊时,时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陈荒煤主持刊物各类工作,著名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黄钢、程季华、贾霁、钟惦棐为编委会成员。蔡楚生、于敏、秦裕权、郭维、王人殷、吴冠平、宋岱等著名电影艺术家、评论家、事业家先后担任主编。
近些年,《电影艺术》各项学术指标均在电影类乃至艺术类学术期刊前列。2020年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取得艺术类刊物影响力指数CI值第二、复合影响因子JIF第一;在202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指数中位列艺术类期刊第二和电影类期刊第一;获评为“2020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是唯一上榜的艺术类学术杂志;入选中国知网“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JTP)”,以英语向海外推广中国的电影研究。
张宏表示,《电影艺术》在“艺术的百花齐放”、“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电影语言现代化”等电影界重大学术问题的讨论,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价值,更在实践层面上为一代代电影人的创作提供了理论根基,可谓“执学术牛耳,领风气之先”,多次站在中国电影发展潮流的最前沿。《电影艺术》现任主编谭政表示,几代学界与业界作者和“电影艺术人”付出的心血与智慧成就了《电影艺术》不俗的学界位置,编辑部从全球视野出发,立足本土学术自觉,策划前沿论题,严抓学术水准,助推和引领国内电影学术研究,与学界一起构建中国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中国影协顾问、著名导演谢飞,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影协顾问、著名导演丁荫楠,中国影协副主席、著名导演尹力,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分别作主题发言。
谢飞表示,《电影艺术》自创刊以来,为中国电影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创作指导,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纯真年代”,是电影理论评论界的一面重要旗帜,聚集了一大批敢于发声、言之有物的优秀理论家、评论家和创作者,启发了一代又一代影人。
丁荫楠回顾自身艺术创作经历与《电影艺术》的紧密关系,在他艺术生命力最旺盛阶段创作的《孙中山》等影片,得到《电影艺术》召集的专家与学者的肯定,这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创作自信,也拓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
尹力认为,《电影艺术》在65年的坚守中,坚持学术品位,引领时代风潮,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和引领性,对中国电影发展贡献巨大。电影行业中存在像《电影艺术》这样坚守艺术本体、捍卫电影尊严、强调人文关怀的理论阵地,是难能可贵且十分必要的。
尹鸿表示,《电影艺术》是中国电影理论评论最前沿的学术阵地之一,是中国电影发展最重要的学术智库,是中国电影学者最熟悉的学术家园。站在65周年的新起点,应该做到“三个超越”:第一超越现象,提高理论阐释力与概括力,提高分析问题的高度与深度;第二超越现实,做更多前瞻性研究,继续发挥理论评论工作的引导作用;第三超越纸媒,在杂志的样式、形态以及传播路径等方面做更多新的探索。
开幕环节后,座谈分两组进行。与会嘉宾回溯了与《电影艺术》的学术渊源,肯定了《电影艺术》65年来的历史成绩,并对其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杜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