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成本创新”?一般谈到创新开始都不可能高成本投入,因为高成本意味着高风险,而高风险不适合资本担当。
资本是直驱高利润的可能性而去的,创新本身就是冒风险的事情。而且任何高投入都会是看准了产品对于产业、行业的核心所在,资本相信这必然是一项颠覆性工程。
而创新并非一开始就直奔颠覆产业行业的主题,相反,创新有可能就是从产业行业的边缘出发开始。
边缘的意义有二:低附加值的产品与技术,市场份额无足轻重。但是,正是在这两块领域,创新悄悄地开始,并且创造了也是两样很重要的东西,一是市场的可能性被各种发现,一是边缘自有通往核心的径道。
上个世纪中国电影市场最有生气的现象并不是资本的进入,而是资本进入之前的电影营销创新,是尚无资本支持的中国电影市场的低成本创新。
1994年的时候,长春电影制片厂有一部成本低到无法想象的影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谁也不会想到这部只有76万元投资的电影,经过广州“三剑电影学社”的策划营销,在全国市场创下了票房口碑纪录,在没有全国市场票房纪录的1974年(全国票房纪录全年度从1995年进口大片规模引进开始)成为国产影片的“黑马”。
以广州而论,当年的票房就有80万元,这个概念是指当年一个中心城市近乎最好的纪录。
广州“三剑电影学社”由广州市电影公司宣传科长周俊杰、珠江电影制片公司高级编辑祁海和广东省电影公司宣传科副科长赵军组成。他们信奉“既要成功,也要轻松”的创新原则(祁海语)。
这个低成本电影当时的市场策划做了什么样的创新呢?最大的创新是选择。营销最大的努力不在使劲上,因为选择大于奋斗。而选择是最聪明的奋斗。选择也是奋斗的第一步。
广州“三剑电影学社”做的每一部影片在策划流程中都把选择放在第一,即做哪一部影片?做不做这一部影片?不是什么影片都要去“策划”、“营销”的,三剑学社总共做了数十部国产影片,每一部都获得成功,每一部都震撼了本地乃至全国市场,而每一部都是巧干放在第一,而巧干的第一步便是选择。
选择的第一步则是不放弃对于低成本的影片的重视,而且“三剑”做的影片大部分都是低成本影片,《一个独生女的故事》的选择就是从一部人们都忽略的“小片”而进入到了“三剑”视野的。
“三剑”为何瞄准这部小片?因为发现它有足够的卖点,有市场需要的接地气内容,有“三剑”自己熟悉的思考和熟悉的招数存焉。
也有很重要的一点,“三剑”相信做好这部影片并非意味着要很高的投入,希望也相信只需要用很低的投入,就可以令这部影片起死回生——当年在广州市场上《一个独生女的故事》首轮上映票房只有八万元。
于是“三剑”首先从海珠区一家小学四年级一个班写作文入手,动员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这部影片,写出了这部影片全市第一批观影文章,而且是小学生的观影文章。
整个操作是学校老师完成的,“三剑”只是作了牵针引线的工作。这批作文首先引起了全校老师的注意,接着就是全校除一二年级外全部陆续观看了这部影片,创造了为一部影片全校学生写观后感的纪录。
影片讲述的是青岛市一位全国十佳少年杜瑶瑶的事迹。在母病父亡、家境陷入极端困顿的情形下,九岁的小学生杜瑶瑶勇敢挑起了照顾病母的重担,并且坚持努力做到了学习成绩门门优秀!
影片的三大意义和同学们的观感迅速在全市中小学当中发酵。三大意义是:亲情孝心的教育濡染、少年励志顽强不屈、勇克难关的时代精神(在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形态转型当中,无数家庭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这一切都表现在一篇篇尚是小学生们的文章当中,它们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学生、学校、教育局关注的范畴,而成为了全社会的热点。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在当年的中外影片中,开始是非常边缘化和低附加值的影片。“三剑”操作的时候已经首轮结束、刀枪入库。
“三剑”一个活动接续一个活动,譬如,全校师生给远在青岛的杜瑶瑶去信,鼓励两地相隔遥远的杜瑶瑶,表示向她学习,寄去各种生活学习用品。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与市教育局联动,再次推动影片作为儿童家长过节影片;在报纸上用致家长们的一封公开信作为软文代替一般广告;请家长们出席观影活动座谈会,发动个别单位提前积极包场开展干部职工和子女一起观影等等。
首发的广州羊城电影院当月票房最高就是这部影片!不要说低成本影片没有“搞头”,也千万不要说低成本影片搞起来一定千难万难。“三剑学社”就是这样把这部连长影厂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影片轻松而快乐地做成功了。
低成本创新在四个方面创造了市场价值,一是使影片出票房,制、发、放都获益;二是在低成本影片这一产业环节赢得了经验和接地气的成功模式,后来很多中小影片无不仿效“三剑”主动为中小成本影片策划市场运营,国产片市场无数的复制,使得产业积小胜为大胜。
三是实现了从无人竞争的低附加值产品切入而逐步进入高附加值影片的营销核心,国产片宣传发行的思想与技术含量都得到了提升;四是中国国产影片市场发行力量迅速壮大,中国市场化的影片宣发其实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资本大举进入电影产业市场之后,“低成本创新”的精神和精髓逐渐被人遗忘了。人们动辄认为做一件事情都必须投入高成本,结果低成本创新渐渐无人问津。
现在选择低成本影片,使用低成本手段,投入低成本资金,在营销创新和行业其他创新中获取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成功,然后通过占据广阔的低成本市场而站稳产业的高、中、低端,如此宝贵的经验做法,很遗憾,只剩两个字:“罕见”。
低成本创新不是没有创新,如上所述,恰恰本身就是创新,即从重视大片的宣传营销开始,开发出了体现电影宣发人员智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电影营销。
只有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才会催生出这样的低成本创新,而其中很多手段,譬如策划传播活动,活写广告和软文,抓住第一个营销点,走好宣传的第一步,机智地利用媒体推波助澜、添枝加叶、乘胜追击等等,使一部部原来看不见票房曙光的影片,一回回大获全胜。
低成本创新就是智慧加本领的产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坚持自我革命”的要求,毫无疑问,从依赖资本路径回到这一轮自我革命,低成本创新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之路。
中国电影产业绝不是夕阳行业,疫情再可怕也不能消磨电影人的勇气和智慧,而互联网时代更为低成本创新提供着更多更好的观念和技术以及管理上的条件。
我相信今天的低成本创新还将不同于往日的创新,但“低成本”则仍旧是我们的致胜法宝,即“低成本创新”会一直成为我们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