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广大文艺工作者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作为一名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具机缘的伟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自己深刻地感受到,新的时代为国家的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袤创作沃土。文艺工作者只有以饱满的激情投身到现实生活,扎根人民、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才不会愧对这个伟大的时代。
◎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激发新时代的创作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跟随着时代蓬勃发展的脉搏,我国文艺战线硕果累累,一大批影视作品走向大银幕,受到观众的广泛欢迎。截至2021年12月8日,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和银幕数量均稳居全球第一。全国银幕数量超越8万块,过去五年,中国电影生产总量超过4000部,观影人次超过80亿。“中国故事”成为银幕最闪耀的主角,“中国精神”成为最有共鸣的主题,“中国力量”成为最鲜明的特质。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创作的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讴歌英雄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十八洞村》、《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1921》、《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等等,创作者从百年辉煌党史和新时代史诗般的伟大成就中,汲取营养,创新形式,用当代叙事手法和表达,用鲜活的电影语言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可喜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定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要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近年来所涌现出的一大批精品力作,深刻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屹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书写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最壮美的画卷,开辟了中华民族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党领导人民奋斗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每一个重要关头和高光时刻,文艺工作者从未缺席,始终努力发挥着文艺启迪心灵、鼓舞斗志、引领风尚的独特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更当坚定文化自信,保持强劲的创新创造激情,顺应时代潮流文艺发展格局,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紧随科技革命步伐,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守正创新,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以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对专业的赤诚之心,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培根铸魂的人,必先铸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必须要怀有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对专业的赤诚之心,艺术才充满崇高之力。敬畏之心是艺术的创作源泉,只有从艺术的本真出发,作品的想象力才会焕发出更广阔的空间。艺术家的生命价值并不在于其平凡或伟大,而是其对艺术永远都有敬畏之心。文艺工作者有了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就会正确把握俗与雅的关系,就会正确处理“贫”与正的关系,就会深刻认识新与奇的关系。就会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劲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作品,如《银河补习班》、《你好,李焕英》、《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等,从每一部作品的创作中都可以看到创作者的用心、用情、用力以及对艺术创新、手法创新的孜孜追求。这些作品从选材上深刻展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传递了影视艺术蕴含真善美的价值取向。2021年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抓的一部纪录电影《九零后》为一向清冷的纪录片电影市场带来了一股暖流,受到业内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其成功之处在于创作团队对作品、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无限敬畏和深耕细作。《九零后》导演徐蓓心怀对片中人物的敬仰,以虔诚忘我的投入和敬业精神,精心打磨作品。 本片讲述了一群“90后”在西南联大求学问道的日子,这里的“90后”指的可不是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而是年愈九旬。电影中出镜的联大学子成就有高有低,但一颗赤子之心是他们共同的特质,他们读书不是为了博名博利,他们的生活简单朴素,他们在警报声响起的时候也不忘捎上书本,他们在战壕里躺着也还能讨论学术与时局,他们的精神世界几十年如一日,自由且多元。西南联大办学八年,却影响八十余载,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杨振宁、李政道五位共和国最高科学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元勋,一百七十多位两院院士。在越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越能激发人们去报国、救国、改变国家命运。导演徐蓓用四年的时间,不断走访片中的16位可爱的“九零后”,面对面感触这些角色的人格魅力,选择以纪录片形式,用杨振宁、许渊冲、王希季等前辈们的讲述和书信日记中的描述,真实还原历史,精心设计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每一节音乐。用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对专业的赤诚之心深情讲述西南联大这个在战乱与贪穷中仍盛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家国之情怀,崇尚科学民主、铸就“国之大者”的动情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中国文艺工作者所终生信奉的天职。
◎ 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投身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之中,讲好中国故事,塑好中华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是云南省唯一的国有电影制片企业,自1958年创建以来,摄制了300多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云影厂始终扎根于热火朝天的现实生活中,紧紧依托云南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地缘优势,创作了众多反映各民族同胞时代精神风貌的影视作品,在中国民族电影的百花园中绽放出了绚丽的色彩。近两年来,云影厂紧扣重大节点提前布局、深耕细作,推出了讲述聂耳和国歌故事的《为国而歌》;讲述叶剑英元帅青年时期追求革命理想、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叶剑英》;讲述贺龙元帅率领红二、六方面军巧渡金沙江,与民族同胞结下鱼水深情故事的《金江1936》。这三部作品作为“云影铸魂三部曲”为云南省的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影像教材。2020至2021年,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云影厂聚焦脱贫攻坚主题,与北京、上海等多家影视机构紧密合作,先后推出了电影《一点就到家》、《万物有灵》、《你是我的一束光》等云南特质的作品,为新时代云南味道、云南形象、云南特色电影引领了新的创作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2016年,在国家电影局和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云影厂充分发挥云南的国际地缘优势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同宗同源同族的人文亲缘关系,融合国家澜湄合作机制,创建了以自然与人文电影的国际化视野为永恒主题的澜湄国际电影周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受到国内电影界和周边流域电影机构、电影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澜湄流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交流与合作盛会。澜湄国际电影周活动,充分发挥流域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共性优势,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澜湄流域电影人交流互鉴,互助合作。在2021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澜湄国际电影周活动中,配合澜湄合作机制创建五周年,正式启动了由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六国合拍电影《东方大河》。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只要我们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远景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目标,扛起历史责任,以勇往直前的使命和担当精神,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就会在蓬勃向前的时代洪流中结出硕果、大有作为。
(作者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