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闻莺》我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受,每一次结束也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迷迷离离的伤感。坐在影院里,安安静静地沉浸在那个氛围里,心灵好像也下了场雨,被清洗、被涤荡、被浸润。
影片根据作家王旭烽的同名小说改编,出自她的长篇系列小说《爱情西湖》,这部小说创意非常独特,以西湖十景讲了十个爱情故事,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柳浪闻莺》就是其中一篇。片名让我想起1948年白光主演的歌唱片《柳浪闻莺》,可惜现在只留残片,依稀还可以看到西湖美景,两个喜欢唱歌的少女。故事又让我想起谢晋1964年执导的电影《舞台姐妹》,同样是讲越剧姐妹情,但感觉完全不同,春花和月红是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对比,带有特定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阶级意识,黑白分明、戏剧强烈。而《柳浪闻莺》恰恰相反,相比于《舞》的外露,《柳》是含蓄、内敛的,在一幅江南图景中,我们看到两个唱越剧的女孩聚散离合,说不清、道不明,欲语还休,留有余韵,这种大量留白的手法,不是更接近艺术本质的一种纯粹的表达吗?
扇:暧昧之情,性别之辨
第一次看小说,就被三个主人公的名字所吸引,垂髫、银心、工欲善,这种古雅之名好像是从戏曲中走出来的人物。唱越剧的垂髫和银心,开扇庄的工欲善,不仅有才子佳人、戏曲国画、还有西湖美景,自然景观和文人情调自然也带来这份雅致。
电影在小说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编和调整。首先是叙事视角,小说以工欲善的主观视角,描绘了垂髫和银心这对舞台姐妹,整体突出了男性话语,在工欲善的眼里,我们在垂髫身上好像看到了另一个程蝶衣,人戏不分,不疯魔不成活。电影则把姐妹情从后台置于前景,弱化了工欲善,从上帝视角来展现三人关系,几乎平分秋色。其次,是人物基调,电影把银心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不少,把自私、不堪的一面剔除,着重凸显了银心的成长,银心对剧团名额、对工欲善暗地争夺,都是她对丫鬟命的不甘,无论是事业还是情感,她努力付出过,但最后还是失去,观众对她自然生出几分同情和心疼。艺术风格上,小说在气质上比较刚烈,失明的垂髫为艺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锋芒毕露,电影则进行了整体的柔化,垂髫依然为艺术执着,但也接受命运的安排,没有那么绝决了,更显落寞。
影片吸取小说的精华,在开头就提出了“第三性”的说法。越剧是中国戏曲中唯一的全女班,这个独特的存在也使越剧独具阴柔之气,而其中“女小生”更是融合了两种性别的气质,雌雄一体,在“是”与“非”之间反而找到了自由灵动的空间,洒脱而神秘。就像工欲善所讲:“中国的扇子在有些时候还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暖昧,其实就像你们越剧中的女小生那样,她是介乎于男性与女性中间的第三性。”而在影片结尾,已经失明的垂髫破了工欲善的谜题:“‘女小生’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也不是不男不女,她是超越男女,像是把男人跟女人揉成了一个更加纯粹的性别……外公说过‘白马非马’,女小生就是‘白马非马’”。这种性别之辨,是艺术哲理上的提升,深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它更强调性别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我,阴阳相生,而非政治上的性别对立。
扇子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妙用。舞台上的扇子,是垂髫和银心在“梁祝”中的表演道具,梁山伯用它来遮挡,祝英台用它既遮挡又暗示;生活中的桃花扇,是工欲善赠给垂髫的定情之物,赠扇-还扇-再赠扇-再还扇,来来回回也暗示着二人情感的曲折。《雪花秘扇》中的扇子是闺房中的女书文化,承载着女同的百合之情,而《柳浪闻莺》中的女性情谊也有这份暧昧,不仅是垂髫和银心之间,垂髫和工欲善之间、银心和工欲善之间的情感也是暧昧不清的。这不同一般的一男二女的三角恋情,这三人之间的情感都是彼此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垂髫和工欲善是一种知音之情,惺惺相惜;银心和工欲善更接近世俗的人间烟火;垂髫和银心从小一起生活,一起唱戏,是相依为命的姐妹情。在舞台上,垂髫是银心的“梁山伯”;在生活里,垂髫是银心的知心姐姐,一句“贤妹妹,我想你”,又让多少人落泪。这种东方情愫的微妙表达生发出一种古典婉约的美感。
幕:戏曲之殇,落寞之味
电影史上有许多与戏曲有关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里的京剧、《游园惊梦》里的昆曲都展现了戏曲的独特魅力,恰恰这两部电影也都有关性别反串,程蝶衣在舞台上演了“姬别霸王”,翠花和荣兰在深宅大院里合唱《牡丹亭》。
《柳浪闻莺》也有这种戏中戏的微妙互文,垂髫和银心在舞台上多次演出《梁祝》,二人分分合合,从越剧团的舞台唱到了乡下的亭间舞台,又唱到水上的社戏舞台,最后在游船上唱,空间一步步缩小、简化,最终无戏可唱。天地虽大,却容不下这一方舞台,影片真实地反映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戏曲的没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传统艺人四处流落的尴尬境地让人心酸。最后,银心选择了嫁人,跟着大款去了美国;而没了舞台的垂髫,只能从收音机里听“梁祝”,虽然和工欲善相守,却丢掉了“魂儿”,自顾自地枯萎了。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整部影片笼罩着一种迷离的伤感,主创用空间、调度、天气、音乐很好地实现了这种氛围的营造。当垂髫第一次被姐妹背叛,在雨中的剧场天井,她仰天流泪,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当银心目睹工欲善的背叛,在公交车上流泪时,车外的雨更显凄凉;当银心被剧团除名,长镜头跟随着她走过金黄色的大幕,走进人声喧哗的后台,之后又无奈走出来,剧场天井正下着雪,那种被抛弃的滋味和雨雪的寒冷天气相应和。片中多次“下雨”,不仅仅是因为江南多烟雨,也是人物心情的映照,董颖达的配乐更是增加了悲凉之意。
《柳浪闻莺》更像是一曲怀旧的挽歌,对于那个时代、对戏曲、对艺术的一种致敬。“唱”是垂髫的生命姿态,她的艺术追求就是有戏唱。影片最终定格在垂髫的回眸里,随即彩色变黑白。人生总要落幕,那就把它停留在她最美的时光,惊艳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