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笨小孩》虽然没有人物原型,但却立足现实,毫不失真,从平凡普通人的视角入手,由主人公为开端,为观众展现了一群在深圳奋斗的普通人,他们处于社会主流之外,但却凭借自己的双手和集体的力量,谱写了一曲属于普通人的“奇迹变奏曲”。
经典模式的娴熟运用
《奇迹·笨小孩》采用的电影形式并不新鲜,一是选取了反复被书写的成长母题,二是选择了商业片的经典叙事模式,即以AB两条故事线展开讲述。但依旧不变的是文牧野导演娴熟的技巧,将二者巧妙结合形成了影片两条特有的成长脉络。
一是以创业故事为主调,讲述了主人公景浩从一个普通打工人到成功创业者的成长。此成长脉络也采用了经典的因果线性叙事结构,通过设置创业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与挫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从开端到发展再到高潮最终结束的叙事线。具体到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主人公景浩在创业这条路上,不断处于稍稍取得成就和困难出现被打回谷底的两种状态间,并用刺激的车戏和台风之夜将剧情引上高潮,这样的设置形成了影片的叙事节奏,观众在其中很容易与角色共情,不断期待着景浩的成功。同时,在这样的节奏中也彰显了景浩创业的不易,让成长的结果显得尤为珍贵。
二是以家庭故事为主调,讲述了主人公景浩从哥哥成长到“爸爸”。在这里,导演没有选择将这条成长线设置为创业成长线的对立面,即创业之路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冲击,而是作为创业成长线的支撑。首先,它是创业成长线开始的驱动力,景浩想要创业是为了给妹妹治病。其次,它是创业成长线成功的重要一部分,影片中设置了景浩接妹妹放学这一情节,这仿佛是景浩与妹妹间的一个重要约定。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创业时遭遇什么样的情况,受到多大的伤害,他一定要来接妹妹,是妹妹的存在让他坚持下来。而最终帮妹妹治病成功则表明了景浩完成了在家庭角色中的成长。
这两条成长脉络的背后不是一般青春电影中的逐梦成功,也不是热烈要改变世界式的狂热励志,更不是青春成长的“残痛物语”,而是一个被迫快速成长的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对妈妈的承诺,景浩通过自己的坚忍不拔兑现了在妈妈病床前的承诺,即照顾好了妹妹也照顾好了自己。更难能可贵的是,景浩没有因为照顾妹妹而彻底牺牲自己,最终完成了读大学的梦想。
主客观因素的巧妙平衡
作为现实题材的电影,《奇迹·笨小孩》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触发人的情绪点,让情感自然流露,而不是用做作的表达完成无意义的煽情。影片非常巧妙地处理了主客观因素,不仅让人物更加立体可信,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闪闪发光。
景浩工厂中的人都是一帮不被社会认可的边缘人,他们从客观上看就如影片中所说的那样,是一帮“死活找不着活的人”,但从加入工厂的那一刻开始,他们都被赋予了讲述主观故事的权力,从耳朵不好的汪春梅到“公会一哥”张超,每个人在奇怪外表下的动人时刻被逐一展露,也是在这一刻起每个人都变得饱满立体、熠熠生辉。景浩也不例外,虽说他在主观上拥有许多美好的品质,并且修得了手机、办得了厂子、谈得了合作,但从客观上来讲,他也不过是个刚刚二十岁的孩子,并非无所不能,细想下来,年轻可能是他最大的筹码,让他可以多熬点夜、多做几份工、拼上自己的性命去追逐。
这种主客观因素的巧妙平衡不止体现在几位主要人物身上,还体现在影片其他的人物中。主要是和主人公景浩产生关联的人物形象,包括了两位房东、提供高空清洁工作的越哥以及欠账不还的“好兄弟”,这些人的共同特性就是将冷漠与温情集于一体。他们可以给景浩提供适度的温情,但这个温情是有底线的,一旦触碰底线,就是冷漠。如房东最多能忍受景浩三个月不交房租,但也只有三个月了,厂房的房东也是一样,越哥可以提供工作并在赶景浩走的时候多给些工资,但绝不要受伤的景浩。这里的冷漠就如这个城市一样,它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心生怜悯,这是客观且不会改变的。而人有温情的一面,这是主观的,也是让无数打工者和创业者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同时,正是这层冷漠的存在,凸显了景浩工厂员工们之间情感的难能可贵,他们帮助汪春梅打走流氓,在景浩陷入困境时不离不弃。这也证明了抱团不只可以取暖,还能创造奇迹。
对某些客观因素的点到为止也让影片在讲述过程中更加轻巧,不会让观众觉得冗杂。如景浩在做高空清洁时,高楼里的男女穿着精美,优雅的喝着红酒,而在外的景浩则满脸汗水,啃着包子,再如断腿的钟伟爷爷在婚礼上讲述的战争故事,而他的生活却是在养老院中。这些都只是以片段的方式呈现,不强调批判的意味,只是展现,将思考的选择权交予观众。
殊途同归的主题之音
不管是对经典模式的娴熟运用,还是对主客因素的巧妙平衡,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一个相同的主题,即文牧野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幸福。
虽然影片二分之一的篇幅都与创业有关,但它绝不是以金钱、欲望为目标开启的创业之路,更没有因为片名的“奇迹”二字,就营造梦或是传奇的氛围,在这条路的尽头绝不是世俗眼中的成功学或“屌丝逆袭”式的爽,而是以家为情感依托的幸福感。在影片的开头,景浩和妹妹相依为命,通过景浩的坚忍不拔与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在影片的结尾,他收获了第二个家,每个人都在。
同时这种幸福感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美好祝愿或是不真实的幻境,它是能让人抓在手里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而这种实在感源于影片对普通人和奇迹或说成功之间做的平衡,影片不止一次提到或暗喻普通人的成功法则,那就是努力和坚持。这个法则是景浩对妹妹说只要我们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是梁叔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手机说我们好像愚公移山;是台风雨夜里趴在碎玻璃上努力生存的蚂蚁。
当以这种实在的幸福感和家庭的归属感作为落脚点时,“奇迹”的意义就不再是创造宏观意义上的不平凡了,它更具体,更触手可及,是每个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所期望的,在陌生的城市拥有自己还不错的事业,收获一帮不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家人,让这里真正成为自己的家。这可能就是笨小孩世界里的奇迹吧,用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赢得自己的人生。
《奇迹·笨小孩》的总体完成度很好,将底层意识与创业故事以及人间情怀巧妙的编织在一起,观影过后能让人收获满满的感动,体会到爱与坚持的力量。它告诉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个你都有创造奇迹的可能,不要灰心,再坚持一下,属于你的奇迹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