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节档最终以60.39亿的总票房收官。而除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奇迹·笨小孩》、《狙击手》等影片备受关注外,还有诸多市场现象值得关注和思考。
2月25日,最新一期由新浪娱乐主办的新浪潮论坛围绕今年的春节档和“情人节”档进行了深度探讨。伯乐营销创始人张文伯、影院投资人田甲、微博电影领域大V郭翌、电影观众代表斯斯等参与讨论。新浪电影资深记者何小沁主持了本次座谈。
曾多次参与过春节档影片营销的张文伯认为,春节档通过近10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影市中最为强势和具有质量保证的“品牌”。与此同时,观众也必然会对春节档上映影片的品质有更高的期待:“电影也是商品,消费者买的就是一个购买理由。”
影院投资人田甲表示,春节档(特别是大年初一当天),绝大多数影院面对的更是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他期待电影行业的“上游”制作方能够产出更多优秀作品,让院线不再孤注一掷把“宝”全部“压在春节档”。
影院在“春节档”的不理智,也侧面反映出这类优质档期以及这类档期承载的“品牌力”影片的整体稀缺。田甲透露,影院方并不认为目前市场中缺少“30亿+”量级的大“爆款”,大家期待出现更多10亿量级的优秀作品,稳定地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事实上,纵观目前影院的整体数据,平均上座率和非大热档期的市场表现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不同于其他商业模式,院线对于行业优质内容的产出更加依赖,田甲说:“对电影院的经营者来说,电影院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影,而不是爆米花好吃。我们可能通过某一个电影的宣传,或者爆米花10元随便吃吸引一部分观众,但是从全年整个经营状况来说,这是非常非常微不足道的一个卖点。”
回到2022年春节档,张文伯以《奇迹·笨小孩》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及《熊出没》系列进行了举例。前者毫无疑问是一部质量上乘的优秀影片,但因为很难形成“系列”,它先天就缺失了品牌性。对于导演文牧野来说,如果未来再次出击春节档,一切还要重新开始。而《长津湖之水门桥》和最新一部《熊出没》都具备着超强的品牌效力。后者在今年还创造了系列诞生以来的最好票房,在张文伯眼中,这是行业最值得关注的案例,同时也印证了中国电影并不缺少好的产品,而是需要更多的“好品牌”。
近年来,清明节等新档期的探索收到了不错效果。对于中国电影新档期,郭翌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后只针对跨年或七夕等某一特殊时间上映的电影——“一日电影”越来越多了。他呼吁改善淡季档期拍片。
针对主持人提出的“今后中国电影市场是否会逐渐破除档期迷信”这一问题,张文伯表示:所谓大档期是因为市场本身提供了自然的容量,“比如有假期,大家已经习惯于把节假日去电影院看电影作为相对固定的消费方式,他本身在这个时间段内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容量,当然这些投入更高,追求更高票房的片方会把影片放到这个档期里面,这个是市场规律决定的,它不会改变的,至于扎堆这个现象会不会改变?我觉得也不会改变,而且我觉得只会越来越严重。”
田甲表示,档期的核心是电影,好的电影会自带档期,档期会对电影有一个提量,但是不能提高它的上限,只可能提高一下下限。比如《八佰》、《复仇者联盟4》和《速度与激情9》,在不是特别重点的档期,都取得了优异的票房。电影才是一个档期的核心,而不是一个档期促进多么优秀的作品。
斯斯认为,片子好坏是观众正向反馈出来的,她呼吁观众为它优质影片投票发声,也要为那些在好档期上映但是货不对板的影片发出合理评价,“只有这样正向的反馈才能推动这个行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看到更好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