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导演贾樟柯带来“关于将中国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体验式学习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建议。
“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博物馆事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晶和重要载体,文化遗产和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学校教育资源。”贾樟柯表示,若开展中小学生在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的实地体验式教学,不仅将满足我国中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更能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创造创新活力,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沉浸式教学培养文化自信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平遥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如何让下一代人理解历史文化遗产,是贾樟柯一直思考的问题,“政府在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梳理、保护等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应该因地制宜把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纳入到中小学教学规划中,这既是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之旅,既是历史教育,也是美学教育。贾樟柯说,未来人才的美学竞争已经到了一个高度,世界很多国家都在重视这个问题,我们也应该从中小学就重视孩子们的美学教育。
在他看来,文化遗产体验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小学要完成一次跨市文化遗产体验,中学最好能完成一次跨省文化遗产体验,比如山西的孩子去看看兵马俑,陕西的孩子来看看平遥古城。”与此同时,现在交通网络日益发达,社会物质条件充裕,“完全可以多部门合作,比如文旅部门减免门票、交通部门减免车票、教育部门加以引导等,通过沉浸式教学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黏合度、向心力。”
“以前我们比较忽视这种体验式教学,现在要整合文化资源,让孩子们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历史兴趣。”贾樟柯说,“平常孩子们去历史遗迹参观肯能就是打卡,父母帮着拍照,摸一下石狮子就结束了。但我认为,孩子们去了历史遗迹,不光为了拍照,还要了解它在中国建筑史、中国美学史上的位置,理解其内在文化,这很重要。但目前这部分教育是缺失的。”
“孩子们急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要具体实施起来,贾樟柯认为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太多了,建议国家能为中小学生建立一个历史文化遗产名录,筛选推荐哪些是值得中小学生去学习的。另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自己的政策,充分发挥好各自城市及周边城市文化资源。当然,课时要求、配套教材等也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贾樟柯第一次将镜头摇向电影之外的领域。2018年第一次赴会,贾樟柯聚焦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和电影人才培养;2019年,他关注盲人说电影的“无障碍电影”面临的版权障碍和导演、编剧在视听作品中的作者权及收益权;2020年,他带来关于制定“老年人数字生活扶助办法”的建议,第二年,这一建议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贾樟柯提出将职业卫生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的建议。今年,他带来将中国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体验式学习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建议。
谈及这5年的参会感悟,贾樟柯说,我觉得很可贵的就是,以后再拍电影的时候,我会把人物放置在更加清晰更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去思考,放到一个更加清晰的经济体系中去思考,因为人就是被这些元素塑造的。更主要的,“我觉得历史意识很重要,当代表给了我很强烈的历史意识,我们不是在一个点上,看这一个问题,比如总书记讲‘久久为功’,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它就带给我们一种新的对于中国历史意识的理解,就是对中国更有耐心,对变革更有信心。”
新媒体将给电影带来新的可能性
近两年,国产新主流电影有了很大发展和变化。在贾樟柯看来,这些新主流电影一方面创作有很大变化,非常商业化,成功实现了主旋律电影跟商业电影的融合发展,赢得了观众。另一方面也是契合了现实氛围,带动了观众的观影热情。电影发展是多样性的,既需要主流电影,也需要百花齐放的多元空间,从多维度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
贾樟柯说,中国电影有一个很可贵的传统,就是跟现实社会的密切关联性,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你个人的问题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你的情感是什么,这些问题、困惑跟情感都可以转化成非常重要的电影内容,而不是凭空的“从电影到电影”。
他认为,艺术最珍贵的就是作者本身自我的一种认识、感知、情感会投入到作品里面。“这几年市场反响好的影片,也是跟现实有关联的。我觉得这是年轻导演对于现实题材的一种发展,年轻导演通过类型电影的方法,让故事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科幻题材、喜剧,这些类型电影背后都有比较扎实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迅速崛起,这将给电影带来一种新的可能性。
“短视频因为海量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从文字传播到图文传播,再到影像传播,传播方式不断在变,社会都在适应。”贾樟柯认为,创作者要更注重发挥主观创造性。电影很快会向短视频学习,形成新的电影的方法和内容,让电影有创新型突破。短视频叙事效率高,可以为电影叙事带来启发,电影与短视频并非互相取代,而是互相学习。“电影会学习短视频的一些经验,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载体。短视频首先还是信息传播载体,具有碎片化特点,它不是艺术作品,而长片电影最可贵的是它的结构性、整体性,这两者是不同的思维方法,无法互相取代。”
“我并不把短视频作为艺术来面对,我觉得它首先是一个信息属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对社会提出一个新要求。对于传播者来说,是否需要学习一些影像传播方法;对于大众来说,也面临着如何去判断影像信息、如何接受解码的问题。这是短视频带给我们的新课题。”贾樟柯说。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电影产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过去,电影界有一个共识,把导演分为经历过二战的和没有经历二战的。二战前的电影讲究大制作、豪华布景,很多改编自经典小说,如《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而经历过二战的电影人,对人性和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有蓬勃的表达欲望,很快产生了新的美学潮流,比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德国新浪潮电影等。
在贾樟柯看来,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影响人类的公共事件,也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疫情会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无法跨境旅行,有的香港朋友两年没回香港,有的两年没回内地了。疫情触发了电影人新的思考,观众也在疫情中重新打量周遭的世界。这种改变,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有很大的启发。虽然疫情还在继续,不知什么时候结束,但疫情过后,电影人会用新的作品、新的电影语言、新的叙事来回应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