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摄影是受到后现代文化启发产生的一种摄影方式,在中国也被称为“先锋摄影”、“实验摄影”等,它应该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从客观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发掘崭新生命体验的观念性艺术创作。观念摄影在摄影素材、拍摄方法与技术媒介三方面与电影拍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与同构性。
一、观念摄影与电影拍摄在摄影素材上的同构性
首先,观念摄影与电影拍摄之间在摄影素材方面存在着相同的构造。电影继承了照相术及其与现实间的天然联系,因此电影的题材与照相术的服务对象一致,都是充满偶然事件和无限细微反应的、可见的、自发的、没有边界的客观世界。对于照片与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整个世界都是可以使用的素材或通过摄影媒介发现的素材。整个世界不是被摄影的,就是正在等待被人拍摄的。自然中存在许多适合被摄像头拍摄和电影镜头摄入的层面,例如无尽的范畴、自发的范畴、极大的范畴、极小的范畴等,人类无法通过其他非技术形式来接触这些范畴中的自然素材,而观念摄影正是表现这些自然现象的最佳手段。电影是摄影素材与蒙太奇处理方法的综合产物,是现实素材与电影技巧的结合,在审美领域中,这种以素材为基础的艺术并不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而是通过展现自己的素材驻足与真实的物理世界,用特殊的方法转换世界的存在形态,从而达到如实展示生活的目的。
在摄影术与素材美学的基础上,电影工作者的目的便是正确地看待现实素材,以电影这种再现现实的媒介,将其适合表现的题材展现出来,所有电影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处理现实素材。电影大师巴赞认为电影的素材不是被摄物本身,而是事物保留在胶片上的痕迹,这些痕迹自然地与被摄物相连,就像模型和原物一样。因此,基于摄影术的观念摄影与电影的主要功能十分相似,它而非剪辑或其他形式技巧,而是忠实地记录事物,捕捉事物的真相。基于光学技术的摄影术可以在微距摄影、高速摄影、太空摄影等肉也难以捕捉的方面发挥出极佳效果;而相应的影片也层出不穷。库布里克在《2011太空漫游》中展现了神秘的黑石树立在不同文明阶段人类的面前的场景,它帮助史前人类他们刚刚开始进入到工具与进化的时期,也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以巨大沉默物品的形式,以简单的图像传达出深奥的哲学命题,以人类在宇宙空间中的旅行展现出对文明与思想状态的内在探索。尽管这些影片中人类改造现实的冲动和直接记录现实的愿望发生了碰撞,但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写实之间的张力在摄影术的基础上,赋予电影艺术以鲜活的生命。
二、观念摄影与电影拍摄在拍摄方法上的同构性
其次,观念摄影是电影至少是经典胶片电影拍摄的基本方法。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活动影像与电影投影机时,所呈现的世界便是与摄影照片一样黑白的、平面的连续画面。之后的电影家发觉电影呈现可见的客观运动及世界现实的能力,在发掘电影对世界无可避免的转变之时,仍然与观念摄影一样保留了机械复制的特征。尽管摄影也受制于技术,但导演或摄影师可以有选择地忽略技术的限制。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观念或新现实主义中的“持照相机的人”便是通过光线、景别、剪辑、镜头变化等光学效果实现自身的创作需求。尽管所有技术都是建立在摄影的基础方法之上的,技术手段只是用于实现电影的根本目标,即记录和揭示唯一的、充满差异性的客观世界;但在包括克拉考尔在内的许多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大师看来,“正确”的电影拍摄手法应当是“摄影术自然而理想的延伸”;而对电影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类似于绘画、音乐或模拟戏剧的手段都是边缘的,因为摄影是电影最基本的要素,它使电影永远和客观存在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具有自然的生命力。
观念摄影与经典的摄影方法相比与电影拍摄在方法上更加接近。建立在经典摄影基础上的纪录性摄影,只能表现世界的某一部分,例如人类生存的客观环境、外在状态等,而观念摄影能像带有故事性和悬疑感的电影一样,在表现外部世界的同时揭示出个人心理的内在冲突。尤其是种种叙事与表意上的技巧,能帮助艺术家更好的超越人类思维定义的范围限制,让观众全情投入到影片中,形成一种复杂的体验;在描述环境之外展现出了那些只有通过主观介入才能展现出来的,潜在的不可见的真实。另一方面,这些拍摄手法如果脱离现实,就将从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变成艺术家个人经验的全新表述,这样的拍摄方式将脱离与现实的联系。总而言之,艺术的媒介转换是为了更好地放大生活经验中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电影拍摄手法的观念摄影同样使摄影有了全面发展的机会。
三、观念摄影与电影拍摄在技术媒介上的同构性
最后,电影拍摄在媒介技术上具有与观念摄影的同构特征。在电影之前,音乐、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都表达着人类对世界意义的思考,这些艺术形式完整、统一且趋向于完满的封闭状态,这样的趋势使得这些人类的传统艺术形式利用主观的想象力超越了素材本身,但如果跟随这些理念,无论是观念摄影还是电影拍摄,都将偏离用技术媒介展现世界的首要任务。观念摄影与电影拍摄与传统艺术形式不同,它们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超越素材,而是借助特定的技术媒介服务于唯一的现实本身,并成为“现实的渐近线”。
观念摄影留存在胶片上的媒介是与电影影像一样一见自明的,它们通过技术机器与洗印过程机械复制自现实本身,不需要图表或X光一样的解释和分析。整个世界不仅在技术媒介中留下蚀刻、成像的痕迹,也为我们创造了视觉上的复制品。因此,观念摄影与电影一样都是现实通过技术实现的不断渐近。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照相术的视觉真实已经遭到了极大的质疑,照相术被认为仅仅揭示的是现实世界的可见部分;在量子物理介入现代科学之后,宇宙的不可见部分成为观念摄影与新电影亟待探索的对象,此时高速摄影、红外线摄影等看起来非现实却无法用常理判断却真实存在的世界,已经进入观念摄影、数字电影和特效电影镜头的呈现中。从照相术开始,利用光学成像技术的电影与照相术表达的就不仅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而是世界本身的意义。
当然,无论技术媒介如何进步,创作者都必须具有敏感的艺术性,他必须将想象力和技巧用于呈现永恒流动的世界本身,而非展示纯粹的艺术形式或主观的道德伦理。如果忽略现实的电影本性,那么观念摄影与电影都将只剩下空洞的形式,这也是许多逐渐远离摄影术的、形式主义先锋艺术电影颇受攻击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