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古老的东方智慧。时至今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张个性化的全民消费新趋势出现,这也直接导致了古风新国牌、国潮新国货等纷纷兴起,国乐、汉服、非遗、老字号,还有茶道、花道、香道、古琴等传统生活美学,以及诸多体现传统意味的日用品消费领域都在近年得到了复兴与重视;影视造型中也仍然蕴藏着许多继承自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汉服圈、古风圈、国潮圈等逐渐兴起强大,以新式古风国风为影视设计要素的作品越来越多,中国观众群体对深刻影响了现代美学潮流的传统记忆也更加充满深厚的情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造型中的应用也形成了思路升级、设计升级、美学升级、新国潮新国风的影视美学设计新趋势。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造型中的历史还原
以人物角色为核心展开叙事的影视艺术,最具观赏性与代表性的便是围绕人物展开的造型。近年来,衣袂飘飘的汉族古典服饰蔚然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文化新风尚,许多大品牌也不间断推出新国潮方向的单品;越来越多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人物服装造型方面的传统设计要素越来越多,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也更加注重传统造型的考据。其中许多剧组还会直接与专业古代服饰研究者进行合作,在营销的时候甚至也会把还原历史造型的“服化道”作为宣传点。
例如,《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发生在上元节的长安,其中男女演员都身着的半臂造型就是在唐朝非常流行普及的服饰,李必的子午簪和上清芙蓉冠端正大气,簪子纵向穿过发髻和发冠,在影视作品中首次完全还原了历史上的唐朝道士戴法;张小敬身着圆领衫、盔甲采用棉袍扎甲,手持横式长刀,都是根据历史记载还原的装束;小女孩季姜穿着红地织金圆纹锦,精致的发髻与妆容仿佛唐画《捣练图》中跳出来的人物一般。即使是相同的唐朝守卫,不同的军种也穿戴了不同样式的铠甲:不良人腰侧佩戴捕快用的铁尺,死牢侍卫著铁甲胄、胸口十字披挂幞头,旅贲军蓝底黑甲、右骁卫银甲、龙武军银甲金边、神武军则是铜色的金甲……这些象征士兵身份的铠甲,由专业甲胄复原师温陈华精心制作,全部按照历史复原。
如果说《长安十二时辰》表现的是唐朝开放博大的气势与融合了民族服饰的多元性特征,那么以宋代宫廷为故事背景的《清平乐》与《大宋宫词》是展示出宋代传统服饰高贵典雅的一面。这两部先后制作的电视剧采用统一服装造型团队,集结了艺术顾问叶锦添、化妆造型杨树栋摄影指导曾念平,美术指导宋军等两岸三地的一线美学大师,以宋代真宗皇帝皇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咸平之治”与“仁宗盛治”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北宋真宗时代宫廷内外名臣、宗族及周边国家之间的故事。其中真宗皇后刘娥谒庙时穿的一套女版衮冕(王公贵族在祭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皇太后与曹皇后的翟衣(后妃命妇绣有翟鸟花纹的最高礼服)、宋仁宗佩戴的通天冠,大臣的朝服都经由专业的服装复原专家设计并制作。
实际上,中国美学演进至唐宋,其高雅性和精致性就已经在花鸟山水画、陶瓷、唐诗宋词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来,这几部作品在其它方面也参考了《瑞鹤图》、《韩熙载夜宴图》、《听琴图》等多幅古画,角色的台词、礼仪、庭院等方面均存在诸多考究。在影视剧中积极“复原”古画、典籍中的人物造型在文化引导方面具有很大推广效应。这样的造型设计源于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与古画文物,风格别致、还原精美,是古典美学在当代艺术形式中的应用。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造型中的变革创新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承载着从古至今数千年来的民族生存经验与记忆,又因不同社会环境与社会意识的积累而具有独特性。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美学不仅承担着彰显民族历史、表现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也具有创造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使命。
传统文化元素在表层符号上与画面的融合是最常见的创意设计,如对古典画常见色彩的挪用、图形元素的提取、结构的摹写等方面。此时,设计者应当将这些表层元素与中华文化的深层核心价值结合起来,在满足观众与消费者个性化的审美和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古典审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在侯孝贤导演《刺客聂隐娘》时,他首先在美术、服装、布景、摄影等方面进行了极尽精细的描绘,所有“唐朝”的丝制品全部是真丝材质的精品,除了在中国的丝织品产地苏州杭州购买,美术部门还远到去印度、韩国买了不同的手工的丝制品在布景中使用。更重要的是,他真正赋予了女主角聂隐娘以给予传统美德的完整人格。《聂隐娘》的故事原型取材自裴铏所著的唐传奇,原文字数仅有百字左右。为了将聂隐娘故事背后的中唐藩镇之乱、道教与朝廷的关系以及节度使、遣唐使等历史背景还原出来,真正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赋予隐娘与其他人物以符合其身份、地位的形象,侯孝贤及其他主创人员在拍摄前集体研读《资治通鉴》、《新唐书》等典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隋唐的社会风俗记载反复修改了剧本,根据这些信息重新梳理了角色的行为动机与心理特征。在最后的影片中,聂隐娘情感丰富却沉默寡言,出身名门令她的言谈举止沉稳大气,但从小寄居师父篱下生活的经历让她更喜欢独行。作为侠客,聂隐娘武功高强但颇有同情心,她对幼时喜爱的田季安一直念念不忘却背负了杀死他的任务,踌躇与迷惘之间更显出她人格的高贵。这部影片的外景充满《坐石看云图》、《谿山行旅图》、《溪山渔隐图》等文人山水画中寂寥悠远的意境;即使是室内场景,在纸醉金迷间也能听到鸟虫鸣叫、导演执意等来的微风吹动轻罗幔帐,给全片带来了无比清冽的质感。总而言之,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没有过度消费和滥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也没有因这一媒介的大众化遭到贬损。《刺客聂隐娘》充满士人与侠客精神,是一部可以真正代表中国美学的作品。
最后,影视造型中的传统元素不仅要致力于挖掘、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还要与中国当代的优秀新文化相融合,将传统美学与当下的潮流相融合,这样兼具历史性、当下性和未来性的美学设计才能引领整个民族的审美风尚,引领创新性的古典潮流和新的生活方式。在《妖猫传》、《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影片中,传统文化元素既具有贴合历史记载、标识角色身份的一面,也有借鉴了当代审美要素,以表现主义手段显示其个性与心理状态群体认同的一面。这些传统文化符号虽然具有历史原本,但影视剧本质而言还是要反映当下的国民文化心态与审美价值,它们是时代文化潮流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内涵与时代审美潮流的结合。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