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影院开张的日子里我起过誓:以后要珍惜、要善待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每一部电影,所以此刻我臆想出这样一个情景——
如果我不是在电影院里看的《暗恋·橘生淮南》(下称《暗恋》),而坐在一个朋友的影视公司审片室里,片子放完灯光亮起,我那位在疫情中已经苦苦支撑了两年的朋友瞪着忧心忡忡忐忑不安的双眼问:“怎么样”?我想我会推心置腹、倾我所有地帮他想想怎么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把这部片子变得好一点。
“第一,建议找个好剪辑师重修一下片子,首先1小时42分的时长太长了,以现在的剧情密度,控制在90分钟即可,战线拉得越长暴露的弱点越多。其次,精简结构。《暗恋》的结构跟《何以笙箫默》、《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等青春网文IP相似,从高中—大学——毕业工作,跨了三个时段,《暗恋》还多了一个童年,四个时段循序道来,每个时段都只有三十分钟,童年相遇相识、高中暗恋、大学在一起又分开,毕业就业后又重逢,一套青春网文IP的标准动作做下来,什么都没漏掉,但也没啥特别记忆深刻的点。如果一定要保留原著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的青春史诗感(虽然我也并没觉得有啥史诗感),那么至少可以把童年和毕业后的时段再压缩,放大高中阶段的暗恋。因为这类网文IP的作者一般都是刚刚二十出头的青年作者,有的还在校园里有的刚刚毕业,社会阅历非常有限,所以他们对进入社会的工作阶段写得都极为悬浮,《暗恋》中的女主角毕业没几年就成为了知名律师,比《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还要成功,但凡在社会上摸爬过几年的观众,都会看出这种社会书写有多悬浮,如果在改编时把这种悬浮落地要做的工作量不小,而且做了观众也未必领情——‘我是来缅怀青春的,不是来领教社会的。’所以,最经济的改编方法就是干脆把悬浮的社会描写完全拿掉或者尽可能压缩,高中时段的内容则需要放大充实,高中三年虽然过得苦哈哈的,但凡熬过去了,隔着岁月的光环看回去,就会自带美化滤镜,《暗恋》应该放大备考高考阶段的不可言说的暗恋。片中设置了女主的老爸因男主老爸而死,而男主老爸又因女主老妈持续上告而垮台,跟《何以笙萧默》高度相似,但片中男女主人公都表现出反人伦的宽容,完全没把自家的家破人亡当回事,一心只想谈恋爱。既然有了这个家仇的设置,还是应该充分利用一下,如果把女主对男主由恨而关注,由关注转而竞争,再由竞争到惺惺相惜最后到暗恋的心路历程完整地刻画呈现出来,这一场暗恋才真的称得上兵荒马乱、惊心动魄。”
说到这里,我那个朋友苦着脸说,“现在都已经拍完了,也没钱没时间补拍了”。我说:“所以说要找个好剪辑师啊,人物镜头不够,补氛围空镜,一个镜头剪成N段,重新组合,就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蒙太奇与意义,《蓝色大门》拍完,导演觉得太烂沮丧得要自杀(这是剪辑师廖庆松老师亲口跟我讲的),后来经过廖庆松老师的妙手回春就成了青春片经典。《暗恋》中有很多下雨天的戏,雨天对于这个情感故事有着特殊意义,那么通过雨的氛围空镜就可以对这个故事进行一定程度的重组和升级。还有片中一堵墙变成两个人的留言板,日复一日地书写与时间、景物的变换都可以做出一组更为诗意的蒙太奇。特写、升格、滤镜、变形镜头,王家卫式的氛围镜头与剪辑都可以有,青春片本来最重要的就是氛围,而不是严密的逻辑。”
另外,还可以增加片中的内含副文本,比如日本导演高畑勲,男女主人公重逢是因为2018年高畑勲导演病逝粉丝搞的纪念展,而男女主人公定情的情话——“晴天?阴天?下雨天?你喜欢哪个?”则出自高畑勲的《岁月的童话》,但片中对高畑勲及《岁月的童话》的运用只集中在这一句话上,这显然不符合“物尽其用”的剧作原则,高畑勲及他的《岁月的童话》这样重要的副文本不能只以一句话的形式出现在电影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高畑勲作品的版权,那么可以找个漫画插图师根据原版来手绘高畑勲作品的经典画面,给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增添一个手绘的技能即可,这样也为影片文本增添了手绘插图这样一种更加视觉化的形式,丰富了画面。
为了把后加的这些戏衔接起来,也为了让影片的听觉内容更加丰富,最后一个建议是找一个文案,重新撰写画外音,重新配音,现在的画外音基本就是小说照读,奈何小说平白如水,并没提供太高的审美价值,电影如果一定要采用画外音,也应该是更加审美化诗意化处理后的文字演播,参看王家卫,参看侯孝贤。
综上,我给朋友的建议就是:“首先找个文案,选择一种语体把叙述性的画外音做更诗意化处理,现在网上精通曹雪芹体、鲁迅体、冰心体、村上春树体、东野圭吾体的文案师按千字估价也不贵;然后,找个插画师,根据高畑勲的《岁月的童话》手绘一批经典画面,绘图师按工结账,不用画得多好,在绘图贴吧里找喜欢手绘的学生即可。之后,找个图像摄影,补拍一系列比如云、海、雨、风、片中道具、手绘插图等氛围空镜,摄影师自带数码相机就能完成。最后,把这一切物料交给一个好剪辑师,如果是廖庆松老师的话,你都不需要提交具体脚本,跟他大概聊一聊,就可以回家等信了,如果剪辑老师手上不忙,这点活他应该几天就做完了。当前期已经拍完也无法补拍的情况下,也只能通过后期这些重要的技术工种来给影片加分了。”
6月6日走出只有两三个人的影厅时,我的心情就像跟朋友告别时的心情一样,别后重逢,分外珍惜,希望每一个在困难中坚持的电影人包括我那些仍在坚持做电影的朋友们都有好的收获。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