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背景和国际局势下,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以此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携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各族中华儿女内心。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本身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用以培养大学生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借助当下电影教学法等新式教学策略将这一内容全面贯彻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全过程。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教育是社会主旋律和正确意识形态宣传普及最有效的载体和渠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力宣传和深入人心也必须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抓起。近年来,为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正在努力践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铸牢中华民族人才根基的重大使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贯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层面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进实现中华民族团结振兴和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就必须巩固维护好当下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此基础上铸牢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创建和平稳定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应对各种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统一的极端思想的渗透。而中华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主要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贯彻推进。因此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高校这一优秀文化思想教育传承的主阵地做起,通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具有正确民族信仰的青少年知识分子,进而再通过这些高校青少年群体将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弘扬至我国各个角落。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思政教育改革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始终强调,高校思政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意识教育,注重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感,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意识的有效举措,顺应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时也有助于当下高校培养出既具备卓越专业技能和丰富文化知识,又具备积极政治态度、高尚行为品德和国家民族责任感的高质量综合型青年人才。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就必须将这一内容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环节深入结合融通。目前这一教学实践已经在各大高校着手落实,但仍旧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指导,完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首先,结合高校思政课程性质特点针对性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高校当下开设的几门思政课程内容各有侧重点,要找出不同课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通点进行融入教学。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中可以依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哲学理论向学生诠释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也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中通过向学生讲授中国近代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让学生知悉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未来也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从而树立民族命运共同体观念,珍惜和维护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而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典型民族团结奋斗事件和先进人物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感染和启发。
其次,创新思政教材,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充分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等教学素材中。教材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载体,决定了思想意识和知识文化传承的性质和方向,因此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科学和创新的基础上充分纳入思政教材。在使用统编思政教材的同时也要鼓励各地高校根据地域历史民族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实现思政教材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比如在对中华民族近代史的讲授上,要突出中华各族人民共同为民族独立解放做出的各种历史贡献这段历史。同时结合当下社会政治热点和民族关系现状,丰富教学案例,通过各种案例向学生清晰展示民族分裂的严重后果,倡导各民族大学生共同加入维护民族团结,维系民族和谐关系的大阵营。比如给学生播放民族团结进步纪录片《国家的孩子》、《一心跟党走》、《红色甘南》和电影《爱在夏日塔拉》、《我们是第一书记》、《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等。
同时,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进思政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塑造灵魂,净化心灵,提高修养,通过社会实践深入理解和践行思政教学内容。因此要借助思政教学实践这一机会充分彰显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所见所闻和动手参与各种活动深切感受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自身、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主题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教育基地、带领大学生深入各民族红色革命根据地感受民族团结的历史现实价值、组织学生举办或欣赏各种彰显各民族荣辱与共命运共同体主题的文艺活动。
总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要注重质量和效率,坚持科学和适度,避免形式化和程序化,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和符合教学实践客观条件前提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性地融入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实践和评价全过程中。青少年正确意识形态的培养塑造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思想精神根基稳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思想熏陶和精神渲染,培养青少年端正意识形态和品行道德价值观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途径,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必须要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阵地。
(李权、陈泫伊为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哈尼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19XJC71000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高校思政教师专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背景下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研究》(21SZK106890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