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陈思诚自编自导,黄渤、荣梓杉领衔主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正式公映。
这是陈思诚首次拍摄奇幻喜剧电影,也是首次将镜头聚焦于父子亲情。从《北京爱情故事》描绘的“爱情拼图”,转换到《唐人街探案》构建的“唐探宇宙”,再到如今《外太空的莫扎特》勾勒的“童话梦境”,陈思诚在突破自我的道路上始终没有停歇。
“我愿意走出舒适区,面对不同的挑战”。陈思诚表示,《外太空的莫扎特》既是送给父亲的礼物,也是为暑期档定制的电影;既希望把久违影院的孩子们拉回来,更希望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发大家对“中国式父子”关系的思考。
“拍‘莫扎特’,我不会过多考虑商业结果。未来,我会越来越冒险。”陈思诚说。
◎ “‘莫扎特’参照了我儿子的形象”
片中的“莫扎特”神似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圆滚滚的身子,大大的脑袋,粗短的眉毛喜感可爱,不仅萌态十足,还有超能力在身。它操纵飞舞的书搭成了天空之桥,还将石头组成悬空云梯……
陈思诚表示,有别于国外的金碧辉煌、五彩斑斓,中国的文艺作品习惯用黑白两色来提取无尽的想象,例如山水画追求的“大象无形”,恰好中国的“国宝”熊猫也是黑白两色。“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海外观众看到这部电影,熊猫可能是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形象。”
据介绍,《外太空的莫扎特》采用了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现实动作捕捉技术,比如,片中荣梓杉和“莫扎特”的对手戏,是分别拍摄的,荣梓杉在棚里跟绿模进行无实物表演,“莫扎特”的动作捕捉演员在另外一个棚里一边看着屏幕一边配合荣梓杉表演。而陈思诚在监视器里看到的画面就变成了荣梓杉与“莫扎特”的对手戏。
“所有的表演和互动都是即时的,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陈思诚说。
众所周知,电影特效最难的三点,就是烟、水、毛发。《外太空的莫扎特》中,“莫扎特”软萌的毛绒质感和栩栩如生的表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思诚直言,制作“莫扎特”这一个形象的花费,足够拍一部商业大片。“虽然大家觉得电影风格很轻松,但让毛绒动起来绝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为此,《外太空的莫扎特》后期制作长达一年多。
“莫扎特”形象曝光后,很多网友都认为表情与陈思诚有几分形似。陈思诚坦言,“莫扎特”的设计师问自己最喜欢什么“生物”时,他回答的是“我儿子”,还给设计师看了自己儿子的照片。“‘莫扎特’的设计确有参照我儿子的形象。”
◎ “我拍一部电影送给父亲”
片中,任大望一心想把热爱天文的儿子任小天培养成钢琴家,为此二人矛盾不断。
“中国式父子”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望子成龙的父亲擅于以打压的方式监视儿子的成长,也总希望以自己的经验指导孩子的人生。儿子则渴望摆脱父亲的限制,竭力证明自己与父亲的不同。
这样的矛盾加上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传统,往往使得“父子和解之路”难以走通。近年来,《乘风破浪》、《了不起的老爸》、《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电影作品也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与解读。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大望、小天的父子关系是很多当下中国家庭的缩影,黄渤一句句令人耳熟的台词,也让人深感“家有同款老爸”。
陈思诚表示,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大,“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理念深植于每个人的血液中。随着每个个体思想的进步,大家发现在“父母”、“孩子”的身份之下,父母和孩子首先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必须过被对方安排的人生。他们就像两颗紧紧依存的星球,相互影响的同时,终究有各自运行的轨道。
撰写《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剧本时,陈思诚更愿意将自己代入到小天的角色中,他也坦言,自己的感受来源于和父亲的关系。
“朱自清会写一篇《背影》送给父亲,我拍一部电影送给父亲。虽然也会面对一些无解的困惑,但我希望通过一种奇幻、幽默、轻松、浪漫的方式来展现这个沉重的话题。”陈思诚谈到,当下社会的压力非常大,渗透在社会一层层的网络之中,父母也会转移一些压力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甚至改变家族的命运,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讨与深思的。
“希望每个人在看完电影后都能收获一份坚定和执著。”他说。
◎ “音乐是全宇宙共通的语言”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百亿票房导演”陈思诚与“百亿票房演员”黄渤继《我和我的家乡》之《天上掉下个UFO》之后的再度合作。是他与不到10岁便首次“触电”,被称赞“天生拥有演员的感知力和爆发力”的荣梓杉的首次搭档。
陈思诚表示,荣梓杉此次称得上“本色出演”,小天和他本人很像。
此前,荣梓杉出演的《秘密访客》、《隐秘的角落》等影视作品,角色都偏向阴郁,但他在生活中非常阳光,喜欢打篮球,也会和妈妈暗暗“较劲”。
关于角色设计,陈思诚表示,“《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没有塑造所谓不同的人物,去剖解人物内心。每部电影有每部电影的功能,这部作品就是在轻松、喜悦的状态里,让大家能思考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就足够了。”
片中,小天和“莫扎特”在天桥上吃橘子的戏份非常出彩,通过音乐让来自不同星球的二人实现了情感共鸣、灵魂共振。陈思诚表示,自己把内心的浪漫都放到了作品当中。音乐是艺术高度集中的一种展现形式,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在电影里可以说是全宇宙共通的语言。
“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这样的大音乐家,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带给世界一种全新的体验。”陈思诚在解读为何将音乐作为贯穿故事、贯穿角色的核心时说,“这也是‘莫扎特’通过音乐带给地球人灵感的原因,音乐一定是最重要的交流载体。”
◎ “我希望把久违影院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拉回来”
2014年, 陈思诚完成了首部执导的大银幕作品《北京爱情故事》,五对恋人的情感经历表达着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物对于爱情的态度与期许,4.06亿的票房领跑当年的“情人节”档。2015年、2018年、2021年,陈思诚执导的三部《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相继上映,累计票房近90亿,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唐探宇宙”,在制片流程和视觉效果上的工业化进步也带动着中国电影制作水准的整体提升。
这期间,他也完成了从“用空间的方法讲述时间和爱情”到“在自我表达和类型突破中找到有效平衡点”的升级。
如今,陈思诚全新打造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也正式进入轨道。极具想象力的画面、童话氛围的视效、一场光年之外的浪漫奇遇……对于陈思诚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专门为暑期档打造的“暑期片”。陈思诚回忆起儿时和几百名同学一起看《霹雳贝贝》,当霹雳贝贝把手套脱下来搓一搓手,红灯就变成绿灯的时候,几百人欢呼雀跃。
“这个场景迄今都萦绕在我内心,而且会伴随我一生。”
陈思诚表示,人这一辈子就是由无数个片段式的记忆组成,可能是一段影像、一段台词、一段旋律、一段气息。希望能有一部电影能伴随青少年一代成长。
不可否认的是,青少年视角的电影已经久违于主流商业类型片之中,陈思诚也很清楚这一点。他认为,创作者一定要勇于突围,敢于尝试,只有跳出舒适区,产业才有希望。“我希望能把那些久违影院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拉回来,让他们在影院里看一部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影。”
◎ 拍“莫扎特”,没过多考虑商业
近年来,陈思诚在编剧、导演之余,还以监制的身份参与了《误杀》系列创作,也签约了一些青年导演。
陈思诚坦言,中国目前太缺少商业类型片,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微薄的力量培育商业类型片最基本的土壤。
“我还有资本输,我可以冒险,拍《外太空的莫扎特》也绝不是简单出于商业的考量。”但陈思诚始终坚持,一定要让青年导演的作品在商业上“立得住”,这对导演个人以及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青年导演没有输的资本,必须用一两部电影证明自己可以在商业层面取得成功”。为此,陈思诚组建了自己的编剧团队、制片人团队、宣发团队、后期团队,目的就是为了让青年导演专注于创作,为他们保驾护航。
“好莱坞的系列电影,即便由不同的导演完成,区别不会很大,大方向都差不多,因为他们是靠一个一个细分的领域支撑起来的,这就是工业化的意义。”陈思诚说,自己会把青年导演作品的投入产出比算得很清楚,并尝试在商业类型上进行突破。
而他自己未来的作品,会更偏向于“作者”,会越来越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