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学》以纪实手法呈现了四位清华人不同的人生机缘与境遇,讲述了他们所经历的重要人生选择。其中,真实演绎了水利系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信念,毅然奔赴基层一线的择业故事。
仲夏七月,正值毕业季,“就业”是最热的话题。这个“天大的事”,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称之为永恒的课题,始终念兹在兹。6月8日,在四川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宜宾学院,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谆谆教诲,殷殷嘱托,对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充满了深切的期待。2022年,高校毕业生1076万,首次迈入千万人时代,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面对“最难毕业季”,毕业生该何去何从?应拨正“指南针”,锚定“航向标”,绘制“航线图”,备好“压舱石”,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正确的择业观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 “指南针”。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毕业生:“同学们要有正确的择业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端正择业观念,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好儿女志在四方,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习近平同志,用实干的青春做出表率。高校毕业生要避免“眼高手低”的就业现象,切不可身披大学生的“光环”,好高骛远只瞄准“高大上”的职业,端正的择业观念是坚持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一线去,到小微企业去,到能够历练成长的地方去,毕业生宋云天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呼应内心召唤,作出了与国家同频、与人民同频,与个人成才同频的择业方向。青年毕业生们也要努力在融入家国情怀、矢志不负人民中成就远大理想,在磨砺优秀品质、增强干事本领中不断铸就“国之大者”,在砥砺品格、追求卓越中缔造美好人生。
精准客观的择业定位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航向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期,经济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青年毕业生要充分了解当前经济社会特点,客观认识自身专业能力,切实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立足实际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要精准个人条件与国家、社会、企业需求之间的定位,保持平实之心,以积极健康的状态参与到择业就业创业中去,立足需求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奔赴自己的职业方向,全力以赴,能够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中奋勇争先、勇毅前行,立足目标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做出当代青年应有的人生选择,亮出青春应有的样子。
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航线图”。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国家到个人,有了方向才有了前行的动力源。树立远大志向,方可成就不凡人生。洛克定律认为,目标既是未来指向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最有效,能让你的人生充满希望、更加充盈。青年毕业生们经历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容易产生迷茫、彷徨的心理,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生逢盛世,理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大有能为。要充分分析自身特点、“量体裁衣”,以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树立一个高远的目标,逐梦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乘风破浪、劈波斩浪,踔厉奋发向未来。立志当高远,立志还需躬行,作为时代发展最蓬勃的力量,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勇气,有对最宝贵特质的充分坚持,彰显出青年一代的闯劲、锐气和担当,力争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矢志脚踏实地、笃行实干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成就事业的根本,在于扑下身子、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精益求精的走好成长的实践路。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不论何种岗位,笃行实干、矢志拼搏才是“正道”,《大学》中的四位清华人正是这些优秀品质的拥有者。青年毕业生也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思想准备,无论做什么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留下实绩。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准备,在复杂职场面前不迷航、在艰巨任务面前不退缩,练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真功夫,锻造成为烈火真金。要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意识准备,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始终保持接续奋斗的姿态,坚定信念、竞得先机、赢得主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理想与你皆耀眼。记录片《大学》翻译为《The Great Learning》,表达了大学的精神内涵,更是对“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的最好诠释,我们脚下的神州沃土、祖国的青山绿水都蕴含着一股力量,都是我们的大学。心怀家国,青春无悔,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高校毕业生们要端正观念,立足实际,谋划长远,将热爱劳动、脚踏实地绘制在成长成才的梦想蓝图上,把青春和汗水播撒在祖国大地上,全力答好择业这道人生“考题”,交出高质量就业的满意“答卷”,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内蒙古财经大学党政办公室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