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是党和国家关心农民、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动之举,也是宣传党的先进理论、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夯实基层政权稳固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和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命题,一套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切合群众的观影需求,且行之有效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机制是构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农村放映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1世纪之初,农村电影放映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机动性,解决了农村地区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和发展,不断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爱和正向反馈,如今农村公益电影已经成为宣传党的执政理念、国家政策方针、传播科学技术,宣传法律法规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和谐乡村社会和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也大有裨益。因此,必须做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工作,通过运营模式创新、保证放映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方式,以此满足农民群众的观影“口味”, 满足农民的心理预期,以积极的态度和举措推动新时代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实际成效,探索构建农村公益电影长效化发展机制,促进农村公益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价值蕴含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是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始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对于丰富农民群体的精神生活,提高其整体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想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工作,要深刻把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价值蕴含,具体来说,其价值蕴含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成熟,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城市整体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关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问题仍然是当下我国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人口比重占到接近一半,这就决定了基层农村各项工作必须保质保量地开展。当前农民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显著提升,国家脱贫攻坚任务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农民群体的现实需要整体呈现出向精神需要转型的趋势。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开展好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就具有明显的迫切性。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创新载体,包括宣讲会、农村墙报、电影放映等,其中,电影放映和其他两种载体相比,有其鲜明的特征和灵活便捷的特点,而且也是最符合农民现实精神需要的方式。
二是缩小城乡电影文化差距。在我国电影放映实践中,城乡之间的整体差距是一种显性的问题,如何缩小城乡电影文化的普及、培养差距,既涉及农村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也涉及农民群体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还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成效。当前我国商业电影放映的范围主要以城市为中心,而在农村相对比较薄弱,这也就使得城乡电影文化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供农村电影放映选取的题材已经呈现出多元化,既有爱国主义教育片,还包括文学作品改编类作品,,也有人性发掘类电影,多元化的题材类型既拓宽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的选择空间,也满足了农民群体多样化的观赏需求。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提升农村公益电影管理工作的质效,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通盘考虑、统筹推进。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的具体实际,以农民群体的精神消费需求为导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工作的开展。
首先是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质量。在当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工作实践中,想要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体的电影文化需要,提高公益电影放映质量、实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标准化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提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质量,在对当前电影放映理念、模式进行革新的同时,要重视构建公益电影放映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流动放映标准化流程。
映前管理。管理部门在部署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计划安排时,将监管程序前置,一定要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对放映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使得所放映的公益电影必须服从政府宣传主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兼顾农民精神文化实际需求。因经济和文化的差异性,区域间对于农村电影的需求点各有不同,放映点之间存在着观影环境的差异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监督管理措施时,需在放映开始做好映前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简单来说,映前制度须包含有:调研、选片、协调、预告等相关内容。
映中管理。放映员映中操作的相关规范,直接影响到放映安全、质量等重要内容,必须形成相关管理制度,并纳入放映员考核。制度内需含有:场地选择、设备架设、映前宣传等相关内容。放映场地的选择,首先需考虑到安全问题。在室外放映时,要选择宽敞、安全、张挂银幕方便的地方,应考虑接电方便,周围必须有便于疏散;放映设备的架设对群众观影感受有着直接影响。设备架设要求:银幕架设平整竖直、音响架设需注意高度和方向、连接线缆梳理等,放映人员应熟练掌握以上放映步骤。放映单位应制定放映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和定期对放映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放映人员掌握简单故障的排查能力,确保放映过程中不出现人为性的播放中断和故障发生,沉着冷静地应对突发放映事故。
映后管理。映后管理制度是保证安全放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衡量放映完整性的重要步骤,包括:疏散观众、拆解设备、上报信息、清点装车等方面内容。需要放映员特别注意的是,应及时完成填写《放映日志》,其内容包括:放映时间、地点、内容、观影人数、现场情况等,并与监控管理平台上传数据进行交互对比,以保证放映数据的真实性。在制定管理规定时,还应建立定期巡视和随机抽检制度,以定时举行工作例会方式,报告放映进展,通报存在的问题,剖析成因和整改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和相关技术设备保障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真实开展,防止出现部分基层乡村出现谎报、瞒报公益电影放映的不良现象。
其次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水平。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伍的整体质量是落实电影放映任务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实现新形势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水平的提升,必须重视放映队伍的建设,要不断提升放映员综合素质,加强放映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放映管理质效的提升。一方面,农村电影放映主体单位要优化放映从业人员的选聘机制,通过相关放映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多种长效机制的激励,从社会中招聘热爱电影放映事业、乐于深入农村基层,较为年轻的人员;另一方面,重视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相应的先进放映理念、放映技能培训工作,掌握设备保养和故障排除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使放映队伍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放映从业人员放映技术和服务水平,促使综合素质提升。还应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电影公司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通过这些制度保障、激励措施和专业培训,打造出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热情化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其三是创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模式。目前,部分区域的公益电影放映模式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模式,即“我播你看”。这一现状即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利于公益电影放映持续发展。因此,创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需要深入农村地区进行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形式,运用大数据,精准掌握农民群众的观影“口味”,遴选影片、制定放映计划,实现“你点我播”的放映服务模式。保持公益电影放映设备的先进性,努力提高放映质量。通过放映场地设施的改变,实现老百姓从“站着看”到“坐着看”、“室外看”到“室内看”的模式转型。依靠优良的服务质量,积极探寻“影企联姻,共谋互利”的新路子,努力争取政府部门的宣传需求资源,不断的创新放映服务模式,推动农村公益电影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丽水市电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