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5版)
◎ 深度交融,取长补短开拓新境界
近几年,随着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体量的逐渐扩大,香港电影和电影人在内地市场更是屡创佳绩。香港导演与内地公司及制作人合作新主旋律电影,是近年中国电影的热门创作模式——吸收了香港成功商业电影元素的电影制作,也令“中国故事”的视野更为广阔。如《长津湖》系列、《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红海行动》、《中国医生》、《攀登者》、《夺冠》等,都取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
从以上成绩单不难看出,香港电影人立足自身优势,用商业化、类型化、工业化的手法和叙事技巧,演绎家国情怀,让主旋律电影“叫好又叫座”。不知不觉间,在中国电影票房的前300名当中,由香港电影人主导的影片,已占据了高达20%以上的份额。
继徐克拍摄《智取威虎山》之后,香港导演林超贤开启了拍摄主旋律商业大片之旅——《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长津湖》、《水门桥》系列两部影片也有他的身影……
“讲中国故事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林超贤说。其实,在拍完《激战》和《破风》之后,林超贤一直在等待拍摄内地警匪片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博纳影业筹备三年的《湄公河行动》找到了他,这让林超贤有些欣喜,“没有想到一个警匪片,能有这样的空间,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于是,他用自己积累多年拍摄商业类型片的经验融入到这部主旋律影片之中,最终该片也取得了11.86亿的票房。
一年后,林超贤带领团队远赴北非,用100多天的时间,完成了《红海行动》的拍摄。主演张译说,他第一次在沙漠看见龙卷风很兴奋,正看着,突然视野里的一辆车翻了,林超贤就在那辆车里取景。工作人员都“傻”了,赶紧跑过去把车翻过来,从里面拉出了满头鲜血的林超贤。林超贤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来,我们继续。”最后,这部影片也不负众望,斩获了超36亿元的票房。
“最重要的是拍好一部戏,得到观众认可。”这是许多香港电影人的态度。正如导演陈嘉上说,许多香港电影人都是在片场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有比较深厚的实践经验,香港电影人身上的团队精神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会有一定的行业规矩,大家都按照这个规矩拧成一股绳。”这也逐渐形成一种行业的“自我尺度”,知道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香港电影人,练就的拍摄商业类型片的“本领”,成为他们融入内地电影工业的“杀手锏”之一。
此外还有刘伟强执导的《建党伟业》、《中国医生》,陈可辛的《夺冠》,徐克、林超贤共同参与的《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这也证明了与时俱进的电影视听语言及三维虚拟特效技术的加持下,很多经典的内容都可以焕发新的生命,引发当下年轻观众的共鸣。
◎ 乘风破浪,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香港电影人在“北上”后进一步融合,创作出大批题材类型多元的影片。比如周星驰的“西游”系列,徐克的“狄仁杰”系列,叶伟信的“叶问”系列,以及体育题材的《妈妈的神奇小子》、现实题材影片《中国合伙人》、《新喜剧之王》,还有青春片《少年的你》,奇幻影片《诛仙》、《钟馗伏魔》……
目前,由刘青云主演的《神探大战》正在热映,并取得了近7亿元的票房。7月29日,由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徐克七位导演执导的电影《七人乐队》也终于上映。这是一部别致的影片,自20世纪50年代直至未来,七位香港导演各自抽签负责执导一个年代故事,并要求必须用胶片拍摄,各自执导一个与香港那个年代有关的短片。片名以乐队“点睛”,寓意各有风格才华的导演,犹如出色的乐手走在一起便能合奏出令人共鸣的美妙乐章。
这部由“香港导演梦之队”联合执导的《七人乐队》故事背景跨度多年,最早的故事从2013年就开始构思,导演们在极低的预算下用尽办法拍出自己的时代记忆,于是有了洪金宝的《练功》、许鞍华的《校长》、谭家明的《别夜》、袁和平的《回归》、杜琪峰的《遍地黄金》、林岭东的《迷路》及徐克的《深度对话》。拍摄《七人乐队》的这些年,有欢笑有泪水,有离开有破釜沉舟,其中《迷路》更是导演林岭东的最后遗作。几位导演表示会用电影人精神一如既往地热爱、创作的决心。该片监制朱淑仪说,在这班导演心中,能拍摄出《七人乐队》就是一种成功,商业价值在他们心中永远不是第一位,他们是真的爱电影,永远会把创作放在第一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赵卫防表示,近两年虽然有疫情,但是香港电影的创作并没有减弱。在他看来,当下的新浪潮电影,就是依托“港味”的表达,题材比较丰富,思辨比较深刻。在表现形式上、类型上进行对接,获得思辨价值,成为构建华语文艺片的重要组成。
提到香港影片,不得不提警匪片,它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当中最具有市场竞争力之一的类型。在香港电影比较困难的时候,警匪动作片往往扮演了一种引领和推进的力量。《无间道》在新世纪呈现“黑马”效应,以及它带动港式警匪大片的制作,开启了香港特定的优势类型持续发展,并且对于内地的电影产业化跃升当中类型的构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导演庄文强曾说,“香港电影之处应该在于我们自己的特别,创作香港电影应该是从自我的特色和优势去创作。”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执行主任张燕表示,在合拍的宏观环境之下,警匪片不仅仅是创作的稳定,而且也产生了创新性的现象——品牌化、系列化创作的趋势,比如“无间道”系列、“反贪”系列、“杀破狼”系列、“窃听风云”系列、“追龙”系列、“扫毒”系列、“拆弹”系列等。她认为,警匪片不仅成为香港与内地电影合拍的类型,而且在类型范式延续突破方面也起到很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她看来,很多警匪片都是“警匪+动作”的类型电影,比如《神探大战》、《拆弹专家2》等。
这些年,香港和内地的合拍更趋于紧密,这其中香港警匪片也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张燕认为,“我们应该坚持它的独特性,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这样既保留它自身的文化特性,又能实现商业的盈利和市场的成功。”
在郑剑锋看来,这些影片结合了华语市场最有经验的技术主创,开拓了更多更新颖的题材,更重要的是获得内地电影公司在投资上的加盟支持,使影片在资源上更丰富,制作综合实力更高,避免了不少以往港片因在开发和制作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一些粗制滥造的情况。“这些合拍片也在不断地打破同类型影片的票房“天花板”,比如《无双》12.73亿、《扫毒2》13.13亿、《拆弹专家2》13.14亿、《怒火重案》13.3亿……所以说,内地和香港的不断融合让香港电影再次焕发了新生,能够有力量继续把香港地区别具特色的电影文化传承下去,保证了电影工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如今,只依靠香港本地市场是全然无法支撑,”郑剑锋说,所以必须要向外积极的探索,内地这片广袤的市场显然就是香港电影不断革新、强而有力的坚实的后盾。
香港影评人,编剧、摄影、纪录片导演,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何威认为,港产电影应该成为大湾区电影,或者是历史文化的一个代表。而未来的大湾区电影应该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文化代表之一,这才是港产电影的定位和使命。只有如此,香港电影才有机会迎来它更加重要、更加辉煌的时代。
郑剑锋认为,目前香港的电影界最大的挑战在于人才断代,青黄不接非常严重。每次回香港都看到越来越多的老一代的电影人退休,新一代却没有起来,反而有一些中生代还转行了。其次香港类型片的发展未来有多少的空间?这也是一个发展挑战。这些都是需要电影从业人员认真思考,并且拿出魄力建设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下一代的从业者能够乘风破浪,茁壮成长。
香港电影与内地合作这么多年,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内地工作多年的郑剑锋说,“其实我们不应该特别说香港电影怎样,香港是一个地区文化,我看《人生大事》就是一个四川电影,我看《爱情神话》可以说它是上海电影,从语言方面,从里面展示的人文精神是地域文化,只是香港比较早发展电影工业,所以形成了以前所谓的香港电影。”
周星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说道,“以前,有内地的电影人对我说,你的电影里有些创意很好,很有启发,其实我这个创意,就是从另外一个内地电影中得到启发的。所以你看,我们的关系都是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我希望香港的未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可以继续保持创新活力,我们一起努力去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