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奋进新征程:光影不息·燃梦未来” 电影强国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由中国电影博物馆与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承办。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余俊生;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陈玲;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致辞。本场论坛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道新和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杨美子主持。
电影强国建设是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方向
余俊生表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柱,电影强国建设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方向。未来五年,中国电影需要在战略上谋篇布局,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以实现“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以国产影片为主导的电影市场规模全球领先,电影产业体系和公关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知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的目标。
陈玲在致辞中说,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汇聚世界电影优秀成果、增进中外电影交流合作与传播的重要平台,以其独特的风格气质和日益深远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也为中国电影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作用的强化和提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她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电影博物馆联系人民群众和电影业界的桥梁纽带作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突出互动性、参与性,常态化地展示电影节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促进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创新融合,增强电影节持续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让更多的观众走近电影节、参与电影节、感受光影美好。”
闫少非表示中国电影家协会作为将不断发挥组织优势、强化专业优势、创新工作体系,与电影人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懈奋斗中,电影强国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用好作品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首场圆桌论坛为产业高峰圆桌对话,来自中影集团、华夏电影、上影集团、长影集团、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保利影业、华谊兄弟、爱奇艺影业等九家电影企业的负责人共聚一堂,回顾过往成绩、分析发展现状、畅想行业未来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回顾了中影以“创作为核心”全产业链发展的十年。在他看来,中影集团十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改制上市。“中影于2016年8月在A股主板上市,从国有企业变成了上市公司,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责任重大”。
具体到业务方面,傅若清从内容出品、基地建设、发行放映和数字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过去十年,从《建党伟业》到《中国合伙人》,再到《流浪地球》等,中影创作、出品和投放市场的各类影片一共有200部,累计实现了票房837.16亿元。”
他还表示,伴随2007年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的建成,中影先后布局了虚拟棚、混录棚、云制作和数字化生产线等多项先进技术和设施。十年来,中影基地共为5111部影视作品提供了制作服务。
在发行和统计结算平台建设方面,中影集团十年来累计为4401部电影提供了发行服务,占到了全市场上映数量的76%,其中中影发行了3483部国产影片,占到了全市场上映国产影片数量的72%。在影院、院线建设方面,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影旗下的控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了全国21028块银幕,有264万个座席,占到28.15%的市场份额。
此外,中影集团通过设立中外合资公司,引进国际的先进技术,实现了数字放映机的本土化生产。至今,中影旗下的合资公司已累计销售了40494台放映机,占到了全国设备数量的50.07%。中影集团还率先推动高格式电影技术的发展,又推出了高帧率、高亮度、高动态范围等七大电影技术融为一体的高格式电影,为观众提供了更极致、更有差异化的观影体验。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表示,上影未来几年将持续深化精品内容、大IP开发、数字化转型三大战略,以开放促合作、以创新促发展,“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上影、支持上影。”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海城谈到,华夏发行作为国有发行公司,会注重对主创人员在表现、感受新的时代,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及普通人中的英雄,从这个方面加以引导和扶持。
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鲍盛华透露长影在对老的经典IP进行复拍,如《英雄儿女》、《上甘岭》,同时也针对年轻人的喜好,计划在老IP中改造创新一些动漫电影。
博纳影业即将在A股上市,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在论坛上表示:“十二年前,博纳影业在美股上市,当时我38岁,我人生最好的十年,就只做了拍电影这一件事。”他还说,2015年决定从美股退市,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切换资本市场的轨道,我走了七年多,从递交材料到过会通过1870天,从过会拿到批文630天。”他还表示:“如果上天还能再眷顾我,再给我10年、15年的健康,我至少还能给中国电影拍100部电影。”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回顾光线发展历程时表示,“十年前光线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开创了中国电影的10亿票房时代,后来我们参与的《美人鱼》开创了30亿时代,再后来我们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开创了(动画电影)50亿时代。我希望未来我们能开创70亿、100亿的时代。”
再谈及光线传媒未来发展时,王长田介绍道,光线目前正在不同阶段运作的电影有70部左右,此外还有几十部动画电影在规划中,“在正常年景下,希望每年能有15至20部影片推向市场。下一个十年,我希望我们能做到至少150部影片上映,单片票房平均做到5亿以上。”
华谊兄弟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表示,华谊兄弟在最近的十年致力于让电影更有意思、更有想象力,让更多人去感受电影的魅力。十年来,从影游联动、到实景娱乐在全国落地与运营5个项目,再到如何让电影内容在元宇宙中产生更强的关联和更大的价值,华谊兄弟在不断创造优质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发掘电影商业生命力的延续。
谈及电影产业和元宇宙的结合,王中磊表示,元宇宙是未来生活方式的一个表现,将会与所有的行业产生交集,电影与元宇宙的碰撞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在前端,就是虚拟技术和增强技术带来的虚拟拍摄,让影片制作的时间、效率、成本和完成度都大大提高,华谊兄弟计划两年出品两部虚拟拍摄占比在80%以上的高质量电影;在后端,元宇宙带来的改变是内容消费端的模式创新,会在电影院、线上观看以及实景娱乐等方面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带来更强的体验感和更深入的参与感。
他在发言中还表达了对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期待及展望,表示中国电影人要以政策为导向、市场为导向、创造为导向,用持续不断的好作品来推动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在座的电影公司多是20年以上的企业,我们不会‘躺平’,中国电影也不会‘躺平’。”
相对于传统电影企业来说,以互联网企业身份入局的爱奇艺影业资历相对较浅。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圆桌论坛上坦言:“对我们来说,电影创作太难了,栽过很多跟头,当学生一直没当得特别好。但是没关系,我们会一步步走、一步步学,希望我们在电影制作方面能从一个小学生逐渐成长,早日进入大学。”
龚宇透露每年爱奇艺在内容上的预算大概有200亿,其中投入在电影行业的有几十亿。相对电视剧而言,原创电影目前投入相对较少,未来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他还表示邓超执导的《中国乒乓》和尹力执导的《战争1840》等新作品正在推进中,有望今年和观众见面。
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强认为,保利文化以线下为主,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大屏小屏的互动,可以进一步结合双方优势来创作更多的作品。
青年人才是建设电影强国的重要基础
第二场为电影人圆桌对话,尹力、白百何、霍廷霄、龚格尔等老中青三代电影人,以近十年中国电影辉煌成就为切入点,并结合自身一线创作经历,通过不同视角探讨如何解决当下电影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以展望未来、共话电影强国的角度,共同展望中国电影发展蓝图。
导演尹力表示,在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发展过程中,除了硬件和多提供影院视听享受以外,更多的是对年轻人才的培养,今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一代人成长起来是真正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是建设电影强国最重要的基础。
演员白百何谦虚调侃自己还是一名电影界的“小学生”。她表示,一部电影的“骨架”是要有好的编剧,“血肉”需要灯光、美术、服装等等很多人一起努力来打造,“作为角色出现在现场,带着热爱去工作是我永远不变的梦想。”
美术指导霍廷霄认为,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对做视觉化的美学体系要求越来越高,对视觉创作者挑战性也越来越大,新的时代下,中国电影要从大国变为强国,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体系培养,也是他最大的使命。
剪辑指导周新霞认为是影片剪接技巧成就了影片的风格,这个风格不是剪辑自己完成的,而是导演、编剧、摄影、表演、美术各方面元素综合给出的感觉,然后拿出这个片子应有的技巧,这个技巧才能成就影片的风格。
编剧、制片人龚格尔表示,新的流程正在对电影产生新的影响,科幻片是比较容易尝试的技术和流程创新的特定类型,《流浪地球2》全程虚拟拍摄预拍摄的手段,让创作团队先了解影片大概的风格内容,也帮助团队现场拍摄时候更从容。《流浪地球2》在做一些尝试,电影永远没有完全一致的流程,但是永远会有全新令人想象不多的东西,这也是他最热爱电影的一部分。
论坛最后,主持人李道新教授总结道,中国电影有这一批理性又充满感情、有资本又有艺术、拥有科技又关注人的掌舵者们存在,相信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