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3日,2022年暑期档总票房已经超过85亿元,是中国电影市场自疫情以来,暑期档的最佳市场成绩。在今年暑期,国产科幻片迎来久违的爆发,《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明日战记》三部风格各异的国产科幻片接连上映,在暑期贡献票房超35亿元,占比约40%。
《外太空的莫扎特》将科幻与父子温情相结合,《独行月球》在喜剧中加入了科幻元素,《明日战记》则更加“直给”,通过“硬核”机甲战斗,吸引了不少观众。该片于8月5日上映,三天票房超2亿元,市场走势平稳。该片票房在8月22日突破5亿元,是8月市场上仅次于《独行月球》的“二号种子”。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表示,国内机甲电影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票房都不大理想,有的甚至没有走上院线。《明日战记》证明了中国电影制作技术足以支撑这一类重视效题材,这无疑会鼓励和促进更多类似题材的创作。他还说:“《明日战记》让我们在《流浪地球》、《独行月球》之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电影距离科幻电影领域的百花齐放也越来越近。”
◎“将科幻元素和动作类型相结合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之一”
动作片是香港电影的优势类型,古天乐任总监制的制作班底将动作片的剪辑融入机甲战斗,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蓝星球科幻电影周策展人马贺亮就认为,《明日战记》的机甲物理对接过程,以及机械的结合过程,在视觉上非常可信,整体上又非常流畅,进行打斗的时候,会让观众有一种观影的“爽感”。他还说:“全世界的机甲动作片,相比香港电影来说,动作都是偏慢的,而香港动作片自身有着多年积累出的优势,它会打得非常非常快,让人目不暇接。”
机甲战斗是《明日战记》宣传的着重点,能看出片方在这方面的自信,马贺亮表示影片有着许多香港类型片典型的特点,这也是受香港电影独特的文化背景影响。“功夫片的动作设计、警匪片的情节设置是香港类型片的基础,我们也能在《明日战记》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在购票网站和社交平台上,也有观众将《明日战记》评价为“注入科幻元素的香港动作片”。林育智认为,“拳拳到铁”的《明日战记》确实融合了香港电影的功夫动作和警匪特色,这也是香港电影人的专属优势,在他看来,香港的电影人可以努力将更多科学、科幻元素和警匪、动作类型相结合,“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之一,也是继承与发展。”
◎用时间和精力让“中国科幻”比肩好莱坞
耗资4.5亿港币,前后7年制作完成,《明日战记》可能是香港制作规模巨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一部电影。影片导演吴炫辉是特效师出身,据他介绍,《明日战记》的特效镜头数量在亚洲同类型片中首屈一指,“片中空战和车上大战两场戏加起来已经超过800多个镜头,整个影片特效制作用了五年,我们努力拍好,不会让观众称这部戏为‘伪好莱坞’。”
《明日战记》启动于五年前,那时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还比较薄弱,影片数量少,从业者们的科幻概念也并不明晰,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故事、剧本、概念设计、置景道具、动画预演,都没有直接的参照物。一切都要从零做起,如果某个步骤出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影片的创作者们用时间和精力,努力弥补着与好莱坞一流科幻片的“门槛差距”。吴炫辉说:“我们拍古装片轻车熟路,但做科幻片,资料储备并不多,而且大多是来自于国外,古天乐希望能用自己的想法、出发点和技术去做。我们在过程中也经历和克服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仅仅机械的前期准备,就花掉3年时间。一顶机甲兵佩戴的头盔,200多个零件,需要先画图,再拆解每个零件,然后把每个零件从零开始打磨成型,直至完成整套机甲。在后期特效方面,全片90%由特效完成,包含超过1700个特效镜头。在影片上映后的路演中,古天乐也谈到了影片制作的不易:“片中一个360度、时长48秒的镜头,每秒需要花费12天,48秒用了576天才完成。”。
《明日战记》片中视效由中国特效团队全力制作,主要部分是由古天乐的“天下一ONECOOL”特效公司制作,另外,特效公司MOREVFX也负责了片中七八十个视效镜头。李帅是MOREVFX的特效总监,在他看来,国内目前在视效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接近好莱坞,“差距肯定是有的,但国内团队成长特别快,正在飞速拉近这个距离。近几年,国内很多导演开始借助视效去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尝试不同类型片子,这才有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中国的科幻动作片也可以拍得细致入微
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在政策支持下,科幻电影创作也迎来黄金机遇期,在科幻影片接连涌现的背后,国产电影制作水平也不断提升、丰富和细化。《刺杀小说家》首次大规模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白蛇传·情》借助数字化视效技术搭建出了逼真的虚拟场景,《明日战记》则体现了中国的科幻动作片也可以拍得细致入微。
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也特别设置了科技单元,有关科幻电影的主题更频频出现于相关论坛上。电影从业者、文学创作者、科技工作者等纷纷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就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制作水平、制作能力、制作规模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头部电影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工业化的水平提升明显。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总工程师刘达认为,国产电影拍摄制作水平、视听品质、科技含量、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世界领先是建成电影强国的重要科技内涵。他说:“基于信息视听技术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生产能力要足够强劲,要努力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影片的需求。”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国产科幻电影应该多样化、多元化,需要有更多创意和想象力的软科幻电影去满足观众的想象力消费,也需要有硬科幻来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他说:“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及特效水平目前能基本满足中国科幻电影创作、制作的要求,但距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既要认识到差距,也不能妄自菲薄,向前看、拼命追赶就会有更好的机会和未来。相信中国电影人能够尽快的克服短板,充分实现创意力和想象力,在科幻电影创作和生产方面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观众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