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十九大报告中对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领域有专门提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大之后,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此后的五年中,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电影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立足产业实际、纾解行业痛点,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涵盖了影院建设、疫情纾困、影片供给、行业标准制定、版权保护、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其中,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是电影管理职能划转以来第一部电影规划,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的第一部电影发展专门规划,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电影工作的高度重视。提出以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作生产优秀电影作品为中心环节,以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大力繁荣电影创作生产、建设高水平电影市场体系、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电影科技创新、升级电影公共服务、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电影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是“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的施工图和责任书。
◎ 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电影放映端深化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支持院线公司并购重组,影院建设从求量向求质转变,在从三四线城市向县级影城渗透的基础上开始向乡镇下沉,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8年12月13日,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国影发〔2018〕4号)。《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电影院和银幕分布更加合理,与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分布更加匹配;大中城市电影院建设提质升级,先进放映技术和设施广泛应用,舒适度等观影体验进一步提升;县级城市影院数量稳步增长,有条件的地区加入城市院线的乡镇电影院数量快速增长;院线制改革不断深化,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经营规范、资产联结为主的大型骨干电影院线,特色院线形成差异化优势等共计四项目标任务。
在《意见》发布时,我国银幕数为60079块。2019年全国新增银幕9708块,当年年底,全国银幕总数为69787块。之后,影院建设速度在疫情影响下有所放缓,但整体上仍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
到2021年9月底,中国电影市场共有影院14235家、银幕80743块,经过33个月的努力,银幕数正式突破8万块。其中有巨型银幕1114块(中国巨幕383块,IMAX 731块),规模世界第一;同时有28525块银幕来自县级影院,占比35%,12958块银幕来自乡镇影院,占比16%。其间,博纳影业、华人文化、文投控股三家企业的跨省电影院线申请相继获批,中国电影市场的院线数量达51条。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对影院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中将“市场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列为“十四五”时期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不仅提出“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的目标,还提出“支持院线公司并购重组,推动资产联结型院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世界第一的银幕数量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2025年实现10万块的目标,也将为2035年实现电影强国从银幕方面提供基本保障。
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张海燕认为,10万块银幕总数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资产联结型院线是趋势和方向,“院线必须要和加盟影院进行资产联结,才能够真正做到院线旗下的影院统一经营,从而达到统一发展。”
◎ 克服疫情影响,推动电影产业复苏发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球电影产业受到严重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在疫情影响下率先恢复,各项纾困政策陆续发布,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的制度优势。在国内,2020年1月22日起,为配合疫情防控总体大局,全国影院暂停营业。2020年4月,国家电影局组织召开全国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电影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析当前电影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形势,并对下一步推动电影复苏作出安排部署。
2020年5月,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电影局协调财政部、发改委、税务总局等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免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财税优惠政策。5月12日,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电影专资贴息支持影院应对疫情有关工作的通知》。5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同日,财政部、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
2020年7月16日,随着防疫形势全面好转,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7月20日,在暂停营业180天后,全国影院全面复工。为预热市场,国家电影局统筹安排了44部复映影片,得到了观众广泛好评,复映片《误杀》更是取得了票房过亿元的好成绩,极大增强了行业信心。
此后,由于全国疫情时有反复、多点散发,电影行业也承受较大压力。2022年6月,中宣部电影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相关负责人就电影行业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等纾困政策以及电影企业如何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了说明,推动电影企业和电影从业人员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应享快享相关政策,加快纾困措施落地生效,助力电影行业更好恢复发展。
2022年8月1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的通知》,提出将在8月至10月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活动,并明确了丰富影片供给、发放观影消费券、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推动纾困政策落地等4个方面的惠民利企电影消费促进措施。在电影惠民消费季活动的具体内容中提到,将联合猫眼、淘票票、抖音等电影票务平台,发放1亿元观影消费券,设立“爱电影·爱生活”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专区专栏,对观众购票费用予以补贴,激发消费热情。
此外,国家电影局还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促进观影消费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建设银行将于今年年内投放共计5000万元用于直接补贴观众观影购票。其中,在23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将优先使用数字人民币补贴,其他城市则通过传统方式补贴。广大电影观众可以通过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建行生活”APP等渠道直接享受购票优惠。建行数字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汪下烟表示,国家电影局和建设银行一拍即合,“国家电影局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影发展和培养观众,我们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鼓励大家消费,支持行业发展。”
◎ 从政策层面为国产科幻电影发展注入“强心剂”
党的十九大把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两部科幻电影上映后即引发观影热潮,叫好又叫座,业内更是将2019年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2020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票房总计71.405亿元,是2018年的2.12倍。尤其是《流浪地球》,凭借超过46亿多元的票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象级”作品。
优秀国产科幻电影使观众对科幻的关注度高涨,科幻电影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与中国科协共同发布《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的动力源。 《意见》中包括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十条政策措施,简称“科幻十条”,从政策层面为国产科幻电影发展注入“强心剂”。2020年11月,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成立,由12个部委组成联系机制,加强对科幻电影创作的科学把关,促进科学技术与影视创作的深度融合。2021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电影特效技术发展,鼓励引导各方面资源投入公用性特效底层技术研发,落实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进一步健全电影标准化体系。
在政策帮扶和行业关注下,国产科幻电影取得了明显进步。2022年暑期档,《独行月球》、《明日战记》、《外太空的莫扎特》三部风格各异的国产科幻片,在暑期档贡献票房37.43亿元,占比超过40%。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部科幻电影的特效制作,基本都由国内视效团队完成。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中国科幻电影想要缩短与好莱坞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业体系,然后成规模地生产出大量的科幻作品。
目前,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2》已经定档明年大年初一;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科幻喜剧《超能一家人》和第十二届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最受注目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正在待映;根据刘慈欣作品改编的《全频带阻塞干扰》、《带上她的眼睛》,陆川导演的《749局》,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等科幻电影项目也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中。“国家发展为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电影产业的升级、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有更多更好的科幻电影与观众见面”,刘慈欣说。
◎ 推动电影标准升级迭代,提升中国电影技术的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科技强国的指示要求,电影行业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电影标准升级迭代,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9月,《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获批为电影行业标准并开始实施。此后至2021年8月期间,《数字电影打包 第3部分:MXF轨迹文件基本数据加密》、《数字电影巨幕影厅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巨型金属银幕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数字电影存档母版技术规范》、《数字电影放映用还音设备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9项行业标准先后获批并投入实施。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徐涛介绍,由电影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制定的标准体系目前已经涉及电影院票务管理、影院评定、影院放映环境及软硬件、拷贝分发、电影制作、电影审查、电影存档、工程建设、版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支撑产业发展的有机整体。
2021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而完善电影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也被写进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规划》中还强调,要提升国际话语权,探索建立自主可控的多层次放映终端系统与认证体系。
2022年3月,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组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影技术委员会(ISO/TC36)召开的第26次全会。会议报告了自2019年上届全会以来21项决议的落实情况,中国牵头制定的《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进展顺利,已完成编制阶段工作,进入征集各国意见阶段,并预计于2023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正式发布。
《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是在中宣部、国家电影局的关怀和指导下,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积极推动电影标准升级迭代,牵头起草制定的我国首个国际电影技术标准。徐涛表示,“这一中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能够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技术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设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争取主导权。”(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