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在生活中勇敢面对挫折,缺乏较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能会自暴自弃,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自身未来的健康成长。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励志题材电影可能不会明确告诉人们该如何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难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该类电影却会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更多地鼓励大学生观看励志题材电影,以此来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建设,进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在心理建设方面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是新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现代社会,高校是人才汇聚之地,很多新生在进入到大学校园之后,丧失了以往的优势地位,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心理方面产生了较大的落差,很难适应新的大学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大学学习是以自学为主,高校教师大多只起到教授和引导的作用,并不会像中学教师一样面面俱到。这对于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很有可能在新的学习环境下,缺乏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大学新生由于对所学专业的不了解和不熟悉,还可能出现兴趣低迷、学习兴致不高等问题。第二,人际关系交往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会存在各种交往。在大学校园内,学生们可能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对于刚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要提高辨别能力,结交益友,选择兴趣相投、积极向上的人来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们也可能会因为自信心受挫二陷入到悲观、消极的情绪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第三,性与恋爱中遇到的心理障碍。步入大学生活的青年男女会因为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而走到一起,但是由于身心发育不完全,很多大学生对性与恋爱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因此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四,对自我预期出现偏差之后带来的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将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设计得极其完美,但是现实中,总是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实际情况同理想中的设想不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也会出现消极、苦闷的情绪,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心理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包含下列两个方面:从个体自身来讲,一是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二是生理方面的疾病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严重消磨大学生的意志,三是人格因素和心理素质,性格孤僻以及心里脆弱等都有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社会外在因素来讲,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氛围方面,都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励志题材电影对大学生心理建设的作用
励志题材电影主要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人的精神进行深刻的鼓舞,大多数的励志题材电影都来源于生活当中的真实案例,在这类电影当中,主角也像普通人一样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都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励志题材电影以人为主,内在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深深的鼓舞作用。励志题材电影以其正确的价值导向功能、明确的精神要旨,不断强化着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励志题材电影促进大学生的心理道德建设
一个人只有从心底里认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在遇到艰难抉择时做出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规范的选择。道德主要包含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就家庭道德而言,家庭道德主要讲求一个孝字,从古至今,我国都提倡孝道先行,电影《爸爸,再爱我一次》主要讲述了子女在成长成才的过程当中,与父亲关系发生不断变化的故事,该部影片从小人物的情感出发,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最为真挚的亲情。这部影片教导我们要注重重视家庭关系,在生活中要能够做到尊重和理解他人,要学会感恩。大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时,要能够加强心理建设,做到理解和包容他人;就社会公德而言,人与人之间要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主人公乔安山以雷锋为榜样而为人行事,他的种种事迹深深地鼓舞了我们,这启示大学生要能够无私奉献、积极帮助他人;就职业道德而言,电影《伊丽莎白镇》向我们完整诠释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深刻含义,这启示大学生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要加强心理建设,要学会放下,要拥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决心,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
(二)励志题材电影促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励志类电影中的爱国主义题材影片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升家国情怀。大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励志类影片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爱国热情,在未来面临挫折和困难时,要想到当年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奉献一身的革命战士们,从而勇敢应对挫折,不断强化自身心理素质建设。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部分单元为例,《前夜》中,大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不易,因此要珍惜现下美好富足的生活,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相遇》启示大学生们要坚强奋斗,要能够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部影片以一系列重要节点上的历史故事,将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串联了起来,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风貌,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感染力。
(三)励志题材电影强化大学生对于目标的追求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对于确定性目标的追求,产生自我怀疑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励志题材电影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化功能,不断强化大学生对于目标和信仰的追求,以此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心理建设。例如,在励志类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女主安迪初入职场,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非常迷茫的,但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她发现自身工作的乐趣,并不断学习和改变,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职场与时尚达人。这启示大学生们,面对现在大学生活的迷茫无需焦虑,要能够在进一步的学习当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准目标之后就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励志题材电影培养大学生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往往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尊敬,而且也能够让人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行为意识。励志类电影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身处何处,阿甘都能一如既往,纯朴而慈爱,这启示大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要对自己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厚积薄发,终会获得成功;再比如,在电影《永不妥协》中,没有法律背景的单身母亲面临重重困难都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功获得了一场绝无仅有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胜利。这启示大学生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要做到不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三、励志题材电影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对策分析
因时代、家庭与个人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值得关注,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强化其心理建设,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于励志题材电影的运用,将励志题材电影以不同形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其一,要将励志题材电影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课堂当中,为了促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于思政课堂的重视,要能够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高校大学生,在其思政课堂当中有针对性的融入励志题材电影,选择出符合当下教育内容的电影题材,以此来不断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建设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想水平。教师要充分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多媒体技术设备的运用,将励志题材电影深度融入到思政课堂当中去。教师可以选取与本节课所讲内容相关的新励志题材电影片段,通过影视片段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在影视片段播放完毕之后,教师不仅可以在学生们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而且还可以听取学生的观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度,进而不断加强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建设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长津湖》、《1921》等爱国主义影片,在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们向电影里的革命战士学习,坚定信仰,为了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
其二,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塑造良好文化氛围。第二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高校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加大励志题材电影的融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其心理建设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更多地开设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以话剧表演、微电影摄制等具体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演出,自身对于励志类电影角色性格的把握,不断提升对于该类电影作品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在学校的官方媒体平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励志题材电影,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洗礼,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建设能力。
(作者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培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