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影节作为中国第一个由高等院校知名学府主办的电影节,自1993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承着“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聚焦青年之声,坚守学术阵地,以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双一流”学科为纽带,连接起全国高等院校的青年学子创作、评论、学术探究与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29年来,一代代青年学生,通过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青年剧本与创意大赛的舞台,走上行业创作之路,以锐意大胆的作品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也同样有一批优秀的青年评论人才,聚焦于中国优秀国产影片的创作现状与文化表达,通过大学生电影节影评大赛的舞台崭露头角,呐喊出属于时代之声的青春话语;更有一群优秀的青年学子聚焦学术前言,提出新锐观点,回顾经典理论、拓展研究视角与方法,为电影理论与批评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探求与时代、与社会对话的可能,肩负起青年人所独有的青春表达。
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创造性地以“新生·新声”为主题,进一步聚焦青年学子的新生力量,通过策划“交叉·融合·多元:电影研究的多维视域暨第3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学生原创作品推选”等系列活动,聚焦青年话语表达,打造中国电影的生力军,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以新鲜力量、新鲜视角重塑大学生电影节不同于国内其他电影节的使命与责任,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求新求变:激扬青年学者的学术之声
2022年8月20日、21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当代电影》杂志共同主办,《电影评介》、《电影新作》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顺利举办。
本次论坛以“交叉·融合·多元:电影研究的多维视域”为主题,从2021年12月开始征集,历时8个月时间,共征集200余篇青年学者论坛,最终共有37篇来自国内外青年学者的论文与会发表,并遴选出的10篇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优秀学术论文,后续论文将由组委会推荐至核心期刊发表。
作为大学生电影节第三年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之前的两届中,聚焦于技术美学、数字人文、媒介融合等电影理论的探讨与争鸣,累积数十篇高质量论文推荐发表,为青年学子提供思想的碰撞的平台。而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面对媒介技术与文化环境快速更迭的今天,组委会以“新”字破题为“变”,试图聚焦于文本、媒介及文化的交融视域,从学科交叉、方法融合与路径多元化的变化趋势角度,探寻电影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从更为宏观的学术视野认识电影学科的新变化、电影理论的再阐释与电影现象的新解读,为学科的延展与拓宽提供新思路。
本届论坛分设“交叉路径:电影研究方法论”“融合视角:电影理论再阐释”“多元图景:电影领域新现象”三个论题,以“求新、求变”为学术探讨核心,为海内外影视专业学子提供思想交流平台,用真知灼见、争鸣话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锐气与求索精神,更是以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的深厚底蕴与积淀,引领了当代中国青年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站在时代的前端,与理论家同行。
第一,在“交叉路径:电影研究方法论”议题中,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的青年学者们从电影神经认知科学、电影心理学、数字人文、社会科学实证研究、媒介考古学、产业研究等角度以交叉学科方法研究电影问题、讨论电影现象的具体研究,突出青年学者的锐意创新。
第二,在“融合视角:电影理论再阐释”分论坛中,青年学者们从技术哲学、图像哲学、媒介考古、电影传播学、文化研究、电影人类学、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角度,探讨媒介技术的迭代与媒介形态的融合带来“后电影”话语的挑战,关注历史、关注影像。
第三,在“多元图景:电影领域新现象”中,则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学子对电影领域中新现象、新现实、新变化的关注与探讨,学者们从数字化电影实践、类型创作、媒介融合、跨文本创作、电影受众、媒介平台、电影产业等多角度出发,探讨电影领域的前沿问题与研究。
在专家学者们的点评环节,更是呼吁当代的年轻学子更要“做理论家的同路人”,嘱咐青年学者如何从纯粹的逻辑、概念的演绎之中抽离出来,回到事物的本身,在面对理论滋养的同时,理解经典理论的语境与局限性,使自己的学术生产能积极地与这个时代对话,并且用实际行动力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从而以学术滋养和理论智慧面对复杂格局多变的当今时代。
青春创意:彰显中国青年的时代担当
大学生电影节一直坚持着“大学生看,大学生办,大学生评,大学生拍”的核心理念,从2000年开始,增设了全中国第一个学生原创影片大赛,随后青年剧本与创意大赛、影片大赛如约而至。我国著名导演宁浩、万玛才旦等,都曾在大影节的原创影片推选单元中脱颖而出,从他们的第一部学生短片影像作品到第一部长片影像作品,大影节成为了连接从学校到行业的重要桥梁。如今,学生原创推选系列活动也已经成为每年广大青年学子推陈出新,汇集青春表达的重要舞台。
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学生原创作品推选系列活动主要涵盖“第22届大学生原创影片推选”、“第8届青年优秀剧本推选”、“2022年度大学生影评推选”三项活动,从2022年1月开始征集,在2022年9月完成推优,并从10月开始与全国40余所巡展高校开展合作,启动全国的高校巡展与交流,用影像联动全国各省市的青年学子,用青年影人的创意实践持续助力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大学生原创影片推选活动,共收到作品2000余部,共有一百多所海内外高校与组织积极报名参与,经过近百位大学生评委、专业评委的认真推选,共有 135 部作品入选,囊括剧情片单元 50部、纪录片单元 30部、动画短片单元 20 部、实验短片单元 20 部、“湾区印象”特别单元15部、“中国税收”特别单元77部。在这些原创影像中,既有展现青春之姿的先锋影像实验创意之作,同时也有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展现青年担当的现实之作。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院校的优秀原创作品,通过影像的创意表达,向世界展现了千百年大湾区中华文化和新时代大湾区发展面貌。此外,本届还与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合作的“中国税收”特别单元,围绕税收改革发展、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等主题,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使命与担当。
除了短片影像的推选之外,大影节每年也聚焦于剧本创作,从创作源头助力中国电影的持续发展。在过去七届的“青年优秀剧本推选”中,曾经推出过近十部原创剧本,被各大影视公司购买,最终经过改编推上大银幕。
在2022年“第8届青年优秀剧本推选”活动中,组委会共征集500 余部完整电影剧本,其中有41部作品入选决赛推选,最终在由著名编剧宁岱老师带领的专家评审团推选之下,《未满十四岁》、《图潘》、《再见,我的火车南站》、《射虎之夜》、《太极无拳》等多部作品获得最佳荣誉作品、最具潜力剧本等多项殊荣。尽管部分剧本略显稚嫩,但其题材选择、主题立意、叙事结构、桥段涉及等多角度可圈可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能够聚焦涉及现实,直面人类的精神世界探索,在天马行空的创意世界寻找独属于青年人的青春表达,书写了时代的青年印记。
从剧本到影片再到评论,大学生电影节在学生原创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全方位了解电影行业、深入电影文化交流、参与影视行业链的机会与平台。在“2022年度大学生影评推选”中,组委会共收集到影评 680篇,最终本科生组13篇影评、研究生组13篇影评获选最佳影评荣誉、优秀影评荣誉。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影像作品的评论如何建构起“95后”、“00后”大学生们的审美价值,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杜绝解构、戏谑的网络戾气,重新迸发评论的生机,是今天的影评推选最为重要的深刻内涵,也是引导青年大学生群体勇于彰显主流的青春表达。
面对中国电影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学生电影节以光影为媒,以学术为本,构建起影视学科发展、影视教育、影像创作、文艺评论的多维阵地,并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吸引着一代代青年学子创作、发声,同时也必将获得中国电影发展的青春“新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