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真实事迹改编的影片《平凡英雄》于9月19日首映,9月30日正式上映,国庆期间实现票房过亿并赢得普遍好评。该片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再现了救助救治和田断臂男孩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影片在呈现这场跨越1400公里的陆空生命接力中,塑造了一批各行各业生动鲜活的平凡英雄形象。这些平凡英雄拼尽全力,用真情真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为观众唱响了一曲扣人心弦的人间大爱的英雄赞歌。
一、善于抓住观众的情绪情感,激发起观众的观影热情
电影作为叙事艺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讲好故事。故事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是否能够抓住观众的情绪、情感,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调动起观众的观影热情。电影《平凡英雄》一经播映就能好评如潮,充分说明本片善于抓住观众的观影热情,激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首先,叙事节奏极强,紧紧抓住了观众情绪,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影片开始,温柔的母亲和帅气的哥哥带着可爱的小男孩在田间劳动,调皮的小男孩在无忧无虑玩耍,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祥和。此处叙事非常平缓。突然,小男孩的小风轮飞到了农机转轮下,他带着恐惧的表情试探着去拿小风轮,几次伸出手去抓小风轮,转轮不住地转动,母亲和哥哥完全沉浸在劳动之中,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知觉。此处叙事节奏逐渐紧张。小男孩的手越来越靠近农机转轮,观众紧张得情绪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啊!”随着一声惨叫,小男孩的胳膊被锋利的农机转轮生生切断。叙事的节奏非常迅捷,观众也紧张到了极致,似乎亲身感受到那种渗入心头的剧痛。在这一场景中,故事由舒缓到紧张再到激烈,观众的情绪完全被叙事节奏所带动,全身心沉浸到影片之中,与片中人物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次,善于设置悬念,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激起观众的情绪共振。断臂男孩的事迹在新闻媒体已经广泛报道,观众故事的结局也都提前知道了。但是电影《平凡英雄》却依旧能够巧妙地利用救助救治的每个细节来设置悬念,从而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在这场救助救治过程中,最令人紧张的就是“时间”。断臂男孩必须在八小时内从和田到乌鲁木齐横跨1400公里完成接臂手术。八小时是小男孩生命能否挽救的时间上限,八小时内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
为了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该片在叙事过程中非常善用时间的畸变来制造紧张的情节,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如开车到医院偏偏遇到严重的堵车,车辆被堵死了?怎么办?观众的心被揪了起来;断臂男孩赶往飞机场,最后一班飞机恰好刚刚起飞?怎么办?登上飞机,偏偏没有了座位?怎么办?男孩坐上了飞机,乌鲁木齐的医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他动手术?手术能否成功?电影《平凡英雄》就是在这个生命接力中制造了一系列“障碍”,由此产生了这一系列连环的悬念,让观众的心犹如在坐过山车,忽上忽下,紧张不已。观众的情绪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同频共振,深深地为断臂男孩的命运所担忧,也被这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所吸引。正因为影片《平凡英雄》再现这场“生死时速”的生命接力赛时善于利用观众的紧张的心理激起强烈的情绪共振,才将这个观众非常熟悉的故事讲述得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这是影片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善于塑造英雄群像,展现美好的人性
在这场生命接力中,涌现出了医生、机组人员、乘客、警察等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他们虽然与断臂男孩素昧平生,但却都能够挺身而出,竭尽所能地为挽救小男孩而不懈努力。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平凡英雄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才共同创造了挑战时间极限的生命奇迹。影片非常艺术化地将这些人物形象置身于紧张激烈的救助情境中,用他们各自的言行诠释出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为了让男孩能够赶上飞机,在堵车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警察自告奋勇开着警车护送男孩到机场。虽然飞机已经起飞,但是1分钟内,南航值班领导就作出决策“立即拖回飞机,二次开门,确保把受伤旅客尽快送到乌鲁木齐,同时协调机场各部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在决策运载受伤男孩时,南航新疆分公司运行指挥部向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申请紧邻一号道口的机位,由原145号远机位改至103号机位,节省地面运输时间至少4分钟。当小男孩没有座位时,那不知名的一家三口主动让位。得知孩子顺利登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立即启动应急救治预案,开启绿色通道,20余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彻夜不眠地等待着断臂男孩进行救治。3时15分,和田断臂男孩被推进负压手术室,几乎同一时间,血红细胞和血浆送到。4时,做完所有术前准备,黎立团队开始了整个手术最关键的环节——接通肱动脉。1针、2针、3针,1秒、2秒、3秒,最终赶在断臂再植黄金8小时内,接上了孩子的右臂,建立起离断肢体血供。
正是因为这些平凡英雄们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为断臂男孩能够在8小时内开展手术节省了每分每秒,最终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在时长为90分钟的电影里,影片为观众塑造了这一大批全心全意救助救治断臂男孩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平凡朴实、正直善良、真实亲切,共同组成了一组生动感人的英雄群像。影片中都是英雄,对于素昧平生的断臂男孩,每一个平凡的人都竭尽全力挽救生命,充分表现了他们善良无私的美好人性以及尊重生命的大爱精神。没有一个“坏人”,也就是没有所谓的反面人物。本来在一部戏中如果没有正反对立,就很难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而缺少戏核而使得故事戏剧性不强,观众会不愿意观看,但是《平凡英雄》在没有反面人物形成矛盾对立的情况下,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观影热情,原因何在?
第一是紧扣“平凡”的特点,塑造出一批可亲可爱可信的英雄群像。在塑造这群英雄群像时,电影《平凡英雄》整个故事的叙述完全是按照救治救助事件发展的顺序以线性结构的形式进行的,没有穿插任何闪回、切入的镜头来故意煽情。这样的表达不仅使得整个故事讲述得流畅平顺、繁而不乱,错落有致而又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而且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展都很平实自然,没有故意夸张煽情,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其次、善于抓住生活化的朴素的语言、动作、日常化的行为来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没有故意拔高所谓的英雄形象,挖掘出“平凡英雄”身上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最本真的美好善良的人性,拉近了观众与“平凡英雄”之间的心理距离。观众对这些平凡英雄身上所具备的闪光的人性感觉真实可信,因此审美教育的效果更加容易实现。
第二是巧妙地抓住了“时间”这个关键性的元素,设置极其紧张的情境,激发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影片紧紧扣住挽救男孩生命的时间上限8小时来推进情节。因此每一分每一秒对于断臂男孩来说都弥足珍贵,人们的所有的行动都是在与死神搏斗。而途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意外,而每一个意外都有可能让这场救助救治活动付之一炬。可以说故事情节是处处涉险,险象环生,每一个关键情节点的设置都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由此深深抓住了观众紧张的观影情绪,观众与各位真心付出的平凡英雄形成了强烈的情绪共振,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影片最后,当断臂男孩救治成功时,所有的观众都会长舒一口气,露出由衷的微笑,这样的结局完全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激起了观众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升华。
电影《平凡英雄》能够赢得一致好评,不仅仅是李冰冰、黄晓明、林永健这些大牌明星以及新疆本土明星阿孜古丽、尼加提等精湛的表演,更是巧妙地利用时间这个关键性的元素,在情节设计、悬念设置以及英雄形象的塑造方面独具匠心,将救助救治和田断臂男孩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讲述得悬念迭起、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紧抓住了观众的观影情绪,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观众在观影后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他们能够通过这部电影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凡英雄们高贵的精神品质以及美好的人性,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和谐,还能真切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的强大凝聚力。这些审美感受对于建构与传播团结、和谐、美好的新疆形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充分展示了影片《平凡英雄》在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中的巨大成功。
(作者为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