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以一枝独秀的姿态领跑国庆档,拿下了十多亿元的票房成绩,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以影片为核心内容的讨论也成为国庆期间的新热点。与以往主旋律影片所要表现的优秀共产党员、劳模、英雄事迹等相比较,《万里归途》在选择的母题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以海外撤侨这一凸显国家形象的历史事件为主线故事,但其成功就在于采用了更为“电影化”的新英雄叙事策略,把主旋律题材以适应于新时代的影像方式呈现出来。
不矫情:英雄历险主题与日常叙事话语交织
在电影中塑造英雄形象本就是影像叙事常用的手段,不同的是各个时代有自己的英雄表现方式,而不同的英雄也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万里归途》没有以塑造国家形象的宏大叙事方式结构故事,而是以英雄历尽千辛万苦带领众人回家的史诗模式,塑造出了外交官宗大伟和新人成朗的新英雄形象。与传统英雄不同的是,他们智勇双全、坚守职责、有强大坚韧的精神特征,但同时也并非英勇无敌,甚至有世故圆滑、胆小怯懦的时刻,这样的英雄历险主题与日常叙事话语有机地交织起来,而交织的节点则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情感,也表现出了丰富立体的多重文化特性,拉近了影片主人公与观众的距离,引发强烈共鸣。
该片是如何对英雄以及英雄行为下定义并深入的?观影可见,导演主创在塑造英雄形象时走的是普通人的路线,没有打造概念化、标签化的诸如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等英雄形象。作为外交官“老前辈”的宗大伟时时刻刻想要辞职,回到自己即将临盆的妻子身边,他并没有成为英雄的意愿,甚至谢绝参与撤侨的任务。而他的“自私”并没有让人反感,反而让观众觉得心酸。长期在动荡国家执行外交任务的外交官们,他们面临枪林弹雨、面临极端恶性事件,无法与家人团聚,无法承担家庭义务,“舍小家为大家”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流血牺牲。前一刻还与宗大伟互怼的老友兼工作伙伴章宁,下一刻便躺在血泊中,他如同观影的所有人一样,有个性有妻儿有朋友,却被战乱带走了生命。
《万里征途》引发观众共情却不矫情,宗大伟与成朗的“出征”符合当下社会中的基本价值框架,而影片叙事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具备了英雄荣誉的构成特质:出色的外交能力、强大的精神特质、不畏艰难的坚韧、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家国一体的文化基因等等,他们并不刻意追求和捍卫荣誉,但强烈的情感推动却成就了英雄之路。对新时代英雄的重新定位,对影像的深刻把握,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引发观众共情和共鸣,是《万里归途》成为新主流佳片的特色之一。
不上纲上线:英雄的“神格”与国家形象建构
英雄在史诗中的形象建构往往是以半人半神或者是超乎凡人的形象出现的,之所以为英雄,是因为英雄身上本身具有“神格”赋予的超能力,帮助他们完成凡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万里归途》中的中国外交官,其获得“神格”的前提就是国家赋予的强大自信。
与以往主旋律影片不同的是,国家的强大并没有在影片中直接出现,没有用军事或者其他具有强烈震慑性的力量来展示,但是与百年前中国外交大臣悲愤地说出“弱国无外交”相比,拿出外交护照的中国外交官显得无比骄傲与自信。
影片中,国家没有出现却又无处不在。手无寸铁、仅凭中国外交护照的宗大伟穿过层层关卡,穿过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武装区逆向而行,使尽各种手段与边境馆哈桑沟通,最终打通边境通道。在得知已逝伙伴章宁妻子白婳失联,又毅然出发,开启了带领125人徒步跨越战区、沙漠前往迪拉特的英雄之旅,宗大伟坚信去迪拉特是最好的选择。做出这样的选择就在于他知道,祖国不会放弃每一个在外的中国人,也相信祖国的科技力量一定会找到他们,带他们回家。
将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形象建构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影片的又一大突破点,作为手无寸铁的外交官,面对枪林弹雨,面对反政府武装的胁迫,面对生死抉择,面对困难重重漫漫长路的征程,如何能将这性情各异、心思各异的125人在物资短缺设备短缺的条件下带回家,这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而赋予“神格”的就是祖国,就是中国外交官的身份。
虽然是以“撤侨”这样一个以国家行动为摹本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为基底,但一切影像化的叙事都是当下的历史叙事,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提出“历史对当前有什么意义”,即历史叙述与当前的思想、兴趣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一部带有一定的观念指向的影片,《万里归途》并没有呈现出一般概念电影主题先行的缺陷,而是将理性的思考惯用影像的方式表达在自己的片中。
影片以个人的生命体验来传递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呼吁,在一开篇就展示战争的残酷——炮火连天,哀鸿遍野,悬吊在高处的死尸更是触目惊心,生命在此时显得脆弱而毫无尊严,与片尾的国内过年的烟火气做出强烈的视觉对比,呼唤和平、热爱和平、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内化为影片的观念与文化主题,从而使这种理念进入国家形象的树立并获得新的生命。
不刻意煽情:用镜头讲好电影故事
无论是过去的红色经典,曾经的主旋律影片,还是被赋予新名称的新主流大片,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以镜头的语言吸引观众的眼球。以电影本体的魅力让观众走进电影院,才能完成一部优秀影片的全部生产。也就是说,用镜头讲好故事才是硬道理。
《万里归途》是当代电影工业化的产物,在国内顶级团队的加持下特效特技自然不在话下,张译、殷桃、王俊凯、张子贤等演员精湛专业的表演,使得文官戏也达到了惊心动魄的大片质感。百余人长队穿越千里黄沙的实景画面,不仅带来视觉感官刺激,更具有史诗般的厚重感。
对于当代叙事来讲,单纯以宣教为方向的影像叙事显然不能够打动观众的心,以口号或者是一味的煽情并不能让年轻的观众买账,真正讲好当代人的故事才是第一要务,显然以叙事见长的导演饶晓志在这方面拿捏得很准确。对于外交官的生活其实大多数人是陌生的,即便是身居国外的中国人,若非碰到极端事件也鲜少能有与外交官打交道的机会。以外交官的视野进入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视点,随着外交官的工作展开,观众才一步步知道作为外交官实际的生活故事。电影艺术作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组成部分,总是会与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批判连接在一起,优秀的社会历史题材影片比比皆是,而叙事逻辑清晰,讲好中国故事,历史事件在鲜活的影像中重新获得意义,无疑是《万里归途》另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