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务员群体作为青年和公务员的复合体,兼具双重属性。一方面公务员是青年公务员群体的职业属性。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公务员职业更具公共性、公正性、廉洁性和稳定性,其根本职业价值取向是维护社会公正。另一方面青年是青年公务员群体的年龄属性,根据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定,“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因此,受到人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青年诚信道德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特征,容易受到拜金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妨害青年公务员群体高尚人格培育和正常履职履责,故而对青年公务员群体职业诚信教育应予以高度关注。
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电影类型,其表现内容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与时代发展趋势潮流紧密相连,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主旋律电影以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旨归,对观影人群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当下,许多主旋律电影质量过硬、情节生动、人物鲜活、贴近生活实际,对青年公务员群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观看主旋律电影将对青年公务员群体职业诚信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一、形式上:观看主旋律电影丰富拓展了教育路径
目前,青年公务员群体常态性职业诚信教育以“集中+分散”、“定期+不定期”、“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一方面通过与主题党日、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等党组织定期学习活动相结合,以及赴党校进行主体班次培训、专家讲座、专题演讲、主题研讨会等方式进行线下集中学习。另一方面通过不定期在单位微博、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渠道发布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线上分散自学。可以看出,虽然青年公务员群体职业诚信教育形式多样,但仍存在固化性、刻板性等弊端不足,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部分青年公务员出现注意力分散,甚至消极抵触心理。同时,部分单位线上分散自学也多流于形式,青年公务员往往以工作任务重、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等借口应付或逃避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主旋律电影作为新时代主流媒体形式之一,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可以让广大青年公务员坐得下来、看得进去,并从主旋律电影讲述的诚信故事、诚信人物中受到感动和启发,进而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其接受职业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将观看主旋律电影与青年公务员群体职业诚信教育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创新之举,既较为有效地克服青年公务员群体常态性职业诚信教育弊端,同时也丰富拓展了青年公务员群体职业诚信教育路径,从而实现青年公务员群体职业诚信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载体与目的相统一,最终达到寓教于乐、融教于趣、化教于心的教学效果。
二、内容上:主旋律电影为观众提供了示范性榜样
主旋律电影大多主要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辛创业史、砥砺奋进史和无悔牺牲史,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主旋律电影中包括了许多领袖人物、革命先烈、时代先锋、道德楷模等榜样人物的诚信事迹,比如根据全国道德模范陈美丽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美丽的故事》中,江西省德兴市普通农妇陈美丽在丈夫因救山火不幸亡故后,贴出告示为亡夫还债。陈美丽虽不富裕,但仍坚守诚信,无论对方是否持有借据她都一一偿还。电影通过塑造陈美丽这个榜样人物形象,让广大受众在她“人死债不烂”朴素行为中真正感受到诚信乃立身之本的崇高价值观。再比如在电影《应承》中塑造了诚信农民许二瓜的榜样人物形象。在影片故事中,许二瓜信守对于何二寡妇的承诺,供养其养女豆儿上大学,甚至为了凑齐豆儿的生活费,不惜靠捡破烂为生。广大观众从电影质朴写实的影像风格、真实独特的叙事角度中,真正感受到许二瓜展现的言出必行的良好品质。
主旋律电影塑造的榜样人物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形象性特征,青年公务员群体通过观看主旋律电影,可以认知发生在榜样人物的诚信故事,学习诚信故事中的榜样人物,进而提升诚信道德修养、践行诚信道德规范、恪守职业诚信准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诚信道德教育离不开道德模范、道德榜样的示范,正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的重要批示中指出:“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因此,在主旋律电影制作过程中,也应进一步加强对模范榜样人物的刻画,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信仰,打造一批经典银幕形象,不断提升主旋律电影对青年公务员群体职业诚信教育的作用效能。
三、情感上:观看主旋律电影容易激发观众的共情
一般而言,共情是指基于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做出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等同或类似于他人正在体验的感受或可能体验的感受。共情往往表现为个体基于他人的角度、立场和处境去体会理解他们的情绪、意愿、目的和需求。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承载了人类的精神、情感、道德、文化等多元因素。在观影时,往往以自身为主体、以电影为载体获得价值共融、思想共享和情感共生,完成“主体”与“他者”的共情过程。
主旋律电影以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感召感染人,特别当青年公务员观看与其身份或年龄相似的人物或群体作为主角的主旋律电影时,能快速与之产生共情。比如以《我的父亲焦裕禄》为例,该片摆脱了传统程式化、套路化传记电影的模式,而以焦裕禄同志女儿的视角,以更加贴近生活化的方式讲述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干部群众治理风沙和研制的新中国第一代双筒提升机等光荣事迹。焦裕禄同志的所作所为践行了他对于兰考人民的庄严承诺,正如他来兰考之初在给上级信中写道的那样:“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再比如根据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真实经历改编的同名电影《孔繁森》中,从事援藏工作多年的孔繁森同志担任阿里地区地委书记后,带领干部走访群众、给孤寡老人治病以及带领群众抵御雪灾,最后不幸因公殉职。孔繁森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公职人员、一名党员干部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担当。青年公务员通过观看《我的父亲焦裕禄》、《孔繁森》等电影,很容易因为职业共情和道德共情,激发其学习焦裕禄同志和孔繁森同志身上那种对党和人民忠诚担当、至诚至信的宝贵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职业诚信教育的目的。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