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数字媒介与数字视觉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以视觉性为主导的创作观念,愈加凸显出电影美术在整体创作中的重要价值和功能。从先期视觉概念,到整体视觉解决方案,可以说,电影美术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一部影片的整体形式风格与美学品质。
作为2022年国庆档的重要作品,电影《钢铁意志》在视觉表达层面呈现出“雄浑豪放”的影像格调和“刚柔相济”的美学特征,既蕴含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也携带着当代电影的美学观念。
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举办题为“电影美术设计与电影美学探索——《钢铁意志》电影美术创作谈”的第43期影视大讲堂,本期大讲堂邀请影片《钢铁意志》的美术指导霍廷霄作为主讲嘉宾,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李镇,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建华与助理研究员辛姣雅作为对话人,围绕《钢铁意志》的美术创作及其美学风格和调性,进行深入探讨。大讲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孙承健主持。
霍廷霄在分享中介绍,创作前期,美术团队查阅了大量五十年代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字资料和黑白照片,在鞍钢博物馆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中的信息加以提炼,梳理时代的发展脉络,还多次走访鞍山堪景。
“进入到实地考察之后就能够体会到场景中所蕴含的包豪斯工业化的艺术理念,本身便携带造型的张力,所以我并没有搭很多的景,而是在实际所看到的场景当中做‘减法’。我们也通过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以及外景考察得到的信息,将电影叙事的世界观细化,由于场景的改变,剧作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为二度创作提供了很多条件。 ”
霍廷霄表示:美术的创作要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造型语言层面要有所创新,在现实题材的影片中也要重新挖掘、认识造型形式的可能性,不能拘泥于历史的真实,而是要思考如何用当代造型手段来展现逼真、写实的历史形象,进行更为诗意性的表达与探索。
在张卫看来,《钢铁意志》既有现实主义的纪实性,还有表现主义的强烈情感。“铁水极度的亮、极度的红在黑色的车间里凸显出来,令人想起伦勃朗的古典主义油画。霍老师利用上述诸多的视觉元素,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扑面而来的历史质感,同时被那个时代的豪情壮志所点燃。”
李镇认为,《钢铁意志》中构建了一种“平衡”、“中和”的美学。其平衡感、中和感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通过造型和色彩、整体和细节服务“刚柔相济”的主线(家国与事业)和副线(生活与情感)叙事。其二是当代大众审美和现实主义审美之间的平衡,或者说青年文化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平衡。其三是数字媒介技术语言与传统电影美术语言之间的平衡,或者说数字真实与模拟真实之间的平衡。其四是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构建,使电影呈现出一种“总体艺术”的装置感和剧场感,这种装置感和剧场感可以让人联想到包豪斯对整体美学的追求。
徐建华认为,电影美术是《钢铁意志》这部影片的亮点,美术对电影时空塑造、美学风格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的色彩厚重深沉,构图多用大全景,光线设计则在暗的环境中展现室外穿过窗户的光线;场景设计带有工业美学的恢弘感,雪、标语等符号也有超越视觉本身的观念意味。这些视觉效果与人物的精神力量相结合,形成“崇高”的美学体验。
辛姣雅表示,《钢铁意志》影像格调粗旷阳刚,工人激情炼钢的场面视效震撼,重金属质感强烈,极具工业美感。电影色彩的准确运用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和价值观。影片陈旧的色调,以黑、灰色为主,把观众带回到那个窘迫的年代。钢铁厂只有空中迎风飘扬的旗子是红色的,仿佛那就是信仰的颜色。火红的铁水也是最抢眼的颜色符号,就像鞍钢工人们火红青春和奋力精神般灿烂炙热。(姬政鹏)